






摘要:本文針對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應用情況,探討其對教學質量、學生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首先,對當前中學田徑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傳統教學方法存在局限性。通過文獻綜述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討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具體應用方式。研究結果表明,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水平、增強體能,并激發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興趣。最后,提出了更好地將可穿戴設備應用于中學田徑課堂的建議,旨在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教學參考,進一步提升田徑教學質量。
關鍵詞:可穿戴設備" 中學體育" 田徑教學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6-159-3-TBB
1、引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可穿戴設備作為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便攜式電子設備,正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健康監測設備等,具有便攜性、實時性、交互性等特點,能夠持續監測用戶的生理數據、運動狀態等,并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在體育教學環節,可穿戴設備以其獨特的優勢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有趣的體育運動方式。田徑課堂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的田徑教學方式往往受限于場地、器材和師資等因素,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運動需求。因此,探討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的應用及其影響,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研究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應用情況,分析其對教學質量、學生對田徑項目的興趣和體能狀況等方面的影響。通過研究,為中學田徑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有益的參考。同時,也期望能為可穿戴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更廣泛應用提供借鑒依據,推動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
2、中學田徑課堂中應用可穿戴設備的可行性
在現代化的教育背景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可穿戴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中學田徑課堂上,這類設備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也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諸多便利。
2.1、技術成熟與普及
當前,可穿戴設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各類智能手環、智能手表、運動監測設備等已經進入市場,并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這些設備的精準度、穩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為其在中學田徑課堂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2.2、實時監測與精準反饋運動數據
在田徑訓練中,學生需要準確的反饋來了解自己的表現及提高的空間。傳統的田徑教學往往依賴于教師的觀察和學生的自我感知,但這種方式的反饋往往不夠及時和準確。而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環、運動手表等,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心率、步數、距離等關鍵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自我感知運動狀態,更能通過APP或云端同步到教師的設備上,使教師能夠迅速了解每位學生的運動狀況,從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2.3、有效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田徑運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不正確的動作或過度訓練都可能導致運動損傷。可穿戴設備通過實時監測學生的運動數據,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體能透支、動作不規范等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在問題出現之初及時進行干預和調整,從而有效降低學生因過度訓練或錯誤動作而受傷的風險。這種預防性的健康管理不僅保障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確保了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
2.4、提升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興趣
傳統的田徑課堂往往以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為主,學生很難對自己的運動表現有直觀和量化的認識。而可穿戴設備可以實時顯示學生的運動數據,這些數據不僅是對學生運動表現的量化,更是一種激勵。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會更加投入和積極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之中。此外,設備上的競技模式和挑戰功能也能激發學生的挑戰精神和競技欲望,使田徑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3、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的應用分析
3.1、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中學田徑課堂中的可穿戴設備應用為研究對象,包括各種類型的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環、智能跑鞋、心率監測器等,以及這些設備在中學田徑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情況。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從某中學中選取了200名學生作為調查人群,調查主要通過在線問卷方式進行。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綜述、實地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應用的背景、現狀和發展趨勢;其次,通過實地觀察,深入了解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實際使用情況,包括設備的性能、師生的反饋等;最后,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對可穿戴設備在田徑課堂應用的滿意度、認知度以及使用意愿等數據,為研究結果提供量化支持。
3.2、研究結果分析
(1)中學生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了解程度。
根據統計結果,大部分中學生對智能可穿戴設備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與運動相關的設備,如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其中,約70%的學生表示他們知道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且有使用過相關設備的經驗。這些設備通常被用于記錄運動數據、健康監測等功能。然而,仍有約30%的學生表示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具體功能和用途不太清楚。這部分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缺乏相關知識和信息,沒有使用過相關設備,因此對其功能和應用場景缺乏了解。
(2)中學生在田徑課堂使用智能設備情況。
為了了解中學生在田徑課堂上使用智能設備的情況,對200名中學生關于在田徑課堂上使用智能設備的情況進行調研,得出表2結果。
從統計結果來看,大部分中學生在田徑課堂上使用智能設備來輔助訓練,其中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是最受歡迎的設備類型。未使用智能設備的學生中,部分表示由于設備成本高、使用方法不熟練或其他原因而未在課堂上使用。這提示我們,在推廣智能設備在田徑課堂的應用時,需要注重普及相關知識,降低設備成本,以及提供更多的使用培訓。
表3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在田徑課堂上使用智能設備來輔助訓練,在參與調研的200人中,有160人使用了智能設備,占據了總人數的80%。這表明智能設備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應用相當廣泛,大部分學生都愿意或已經采用了這種技術輔助手段。與之相對,有40人并未使用智能設備,占總人數的20%。這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如設備成本、使用習慣、教師指導等)而沒有使用智能設備。
表4顯示,在使用的智能設備中,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是最受歡迎的設備類型,其中,共有90人選擇使用智能手環,占所有使用智能設備人數的56.25%。這表明智能手環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可能是因為它輕便、易攜帶,同時能夠滿足基本的運動監測需求。有50人選擇使用智能手表,占比31.25%。智能手表相對于智能手環來說,具有更多的功能,如通話、消息提醒等,但其價格也相對較高,因此使用人數略少于智能手環。其他設備類別包括了除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以外的所有智能設備,共有20人選擇使用,占比12.5%。這部分設備可能包括各種專業運動監測設備、健康跟蹤器等,由于種類繁多,因此在這里統一歸類為“其他設備”。從表4可以看出,智能手環在中學田徑課堂中的應用最為普及,其次是智能手表,最后是其他設備。這說明選擇智能設備時,學生們更傾向于選擇輕便、實用、價格適中的設備。同時,也表明中學田徑課堂在引入智能設備輔助教學時,應優先考慮智能手環和智能手表這兩種設備類型。
調研得知,未使用智能設備的學生中,有50%表示由于設備成本高而未選擇使用。另外,有25%的學生表示由于使用方法不熟練而未在課堂上使用智能設備。因此,提供相關的使用培訓是必要的,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使用熟練度,進一步推動智能設備在田徑課堂的應用。
(3)智能可穿戴設備對運動數據的可視化。
從表6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運動數據可視化功能表示滿意。其中,智能手表因其提供更多的數據可視化選項,如消耗卡路里,而獲得了較高的滿意度。通過對學生們的采訪和觀察,發現運動數據的可視化對中學生田徑訓練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運動數據,如步數、距離、心率等,這些數據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態,從而調整訓練計劃。
(4)智能可穿戴設備對中學生參與田徑興趣的影響。
根據調查結果可知,使用智能設備的學生在參與田徑活動后的興趣提升幅度明顯大于未使用智能設備的學生。這一提升主要歸因于智能設備提供的實時反饋和數據分析功能。學生們能夠通過這些數據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的運動成果,包括步數、距離、心率等,從而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訓練計劃。這種直觀的數據展示不僅增強了他們的運動動力,也激發了他們對田徑運動的熱情。
(5)可穿戴設備對中學生參與田徑技術動作的規范作用。
為了探討可穿戴設備對中學生技術動作的規范作用,我們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通過對比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學生與未使用設備的學生,分析了設備在動作規范方面的實際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學生在技術動作規范性提升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比例。設備內置的傳感器和算法能夠準確監測學生的動作姿勢和技巧,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反饋和建議。這使得學生能夠在訓練中更快地識別并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從而提高運動表現。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使用設備的學生在運動表現提升和動作姿勢改進方面也表現出更高的比例。這進一步證明了可穿戴設備在中學生技術動作規范方面的積極作用。
4、結論與對策
(1)通過本次調查,發現雖然大部分中學生對智能可穿戴設備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這些設備的認知程度較低。因此,我們建議相關部門和學校在推廣智能可穿戴設備時,應加強對學生的知識普及和教育引導。例如,可以組織專題講座、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和用途,從而提高其認知和理解水平;
(2)為了更好地推廣智能設備在田徑課堂的應用,需要關注設備成本的降低、使用方法的普及以及提供更多的使用培訓,提高學生在田徑訓練中的效率和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運動數據的可視化方面表現良好。學生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運動數據,這些數據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運動狀態和調整訓練計劃。因此,我們建議在推廣智能設備在田徑課堂中的應用時,注重普及相關知識,降低設備成本,并提供更多的使用培訓,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田徑訓練效果;
(4)智能設備對中學生參與田徑活動后的興趣提升具有積極影響。這一提升主要歸因于智能設備提供的實時反饋和數據分析功能。這些功能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的運動成果和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調整訓練計劃并提高運動動力。因此,建議在中學的田徑教學中廣泛應用智能設備,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5)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學生在技術動作規范性提升和運動表現提高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比例。這表明,智能可穿戴設備內置的傳感器和算法對于監測和糾正學生的動作姿勢和技巧具有顯著的效果。通過提供及時的反饋,幫助學生更快地識別并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從而提升了運動表現。因此建議,教育機構和體育教練應考慮引入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訓練的一部分,以幫助學生提高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和運動表現。在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同時,結合每個學生的技術動作特點,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以最優化設備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施玉婷.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小學趣味田徑課教學效果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9,40(5).
[2]趙松,須小莉.可穿戴設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
[3]李王杰,柳玉龍,付宏志,等.初中“校外1小時體育鍛煉”可穿戴設備游戲化干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4).
[4]謝洪昌.田徑賽事中電子設備發展研究[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3).
[5]張勇,王旭.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大學生體育鍛煉影響效果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20,39(1).
[6]閆斌,張偉.數體融合:可穿戴設備在體育活動測量中的應用與展望[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