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鑫 馬沼印
課題來源:2023年度新鄉市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新鄉推進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編號:B23034)。
作者簡介:王鳳鑫(1996-),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
摘要:新鄉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深入推進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對于提升新鄉市文化旅游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該研究基于對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現狀分析,指出其存在文旅文創融合度有待提高、文創產品創新性有待加強、文化旅游高素質人才緊缺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推動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主要包括:加強頂層設計,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文創產品消費活力;加強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關鍵詞: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文旅產業;發展趨勢;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122;F59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4(c)-0093-05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Qualit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Xinxiang City
WANG Fengxin1, MA Zhaoyin2
(1.Anyang University, Anyang Henan, 455000, China; 2.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Xinxiang City has a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resources. Furthe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Xinxiang 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Xinxiang Ci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degre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o be improved, the innov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cultural and tourism talents. Given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Xinxiang City mainly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eply excava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stimulating the consumption vita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talents and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alents.
Key words: Xinxiang City;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1]這既是對我國文旅融合發展經驗的高度總結,也為新時代推動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國內旅游業全面復蘇,文旅“出圈”的話題熱度持續走高,文旅產業市場需求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明顯,文旅文創融合呈現出積極活躍的態勢,已成為影響文旅產業和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動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對于激發新鄉文旅消費新動能,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南文旅主品牌及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文旅文創融合的概念涵義和發展前景
要想推動新鄉市文旅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認識到文旅文創融合的概念、內涵及發展前景,對于深刻剖析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現狀、提出新鄉推進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作用。
1.1 文旅文創融合的概念涵義
文旅文創融合是指文化、旅游、創意及相關要素之間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理念,以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為導向,以文旅和相關產業融合為延伸,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注入新動能。2018年,黨中央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將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思路。文旅文創融合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文化資源是指從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角度而定義的可作為人類經濟生產活動的投入要素。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文化資源可以說是以文化為核心的旅游資源。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具有交叉性,這也是推進兩者深度融合的發展基礎。將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深度融合的過程,就是著力推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調查、評價與利用的標準化、規范化和適用性的過程,是將文化遺產、風景名勝等各類文化資源融入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以實現文化產業化發展并創造其經濟價值[2]。
其二,文化創意與旅游發展的深度融合。“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3]高附加值的文化創意產品,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智慧創造價值,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消費習慣,能夠提升游客的旅游趣味性和幸福感。而文化資源中的精神要素和符號的可辨識性、可提取性和可轉移性,決定了其創意的呈現程度。質言之,文化創意與旅游發展深度融合,就是對文化資源中的內涵、價值進行挖掘并精準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作為生產創意要素,加以轉化和再設計進行衍生產品開發,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的原創力,以期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三,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以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為依托,系統性地梳理和傳承這些文化資源,通過文化創意提升產品的文化價值和附加值,將其轉化為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以延伸文旅產業價值鏈條,推動“博物館+旅游”“非遺+旅游”“音樂+旅游”“文創+旅游”等旅游新業態價值升級。此外,發揮文旅文創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也可助力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以“文旅+”為核心,促進其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科技等產業跨界融合,推動網紅經濟、夜間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模式落地發展,以提高文旅融合帶來的輻射效應和增值效應。
1.2 文旅文創融合的發展前景
文旅融合戰略的出臺意味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出的深刻闡述,標志著文化和旅游從“機械融合”轉向“有機融合”的必然過程與階段,黨的二十大擘畫了文旅深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滿足群眾文旅美好生活需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如今,隨著旅游市場的擴大和旅游消費需求的升級,游客對旅游產品、服務的品質及特色的要求呈現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傳統的旅游方式和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旅游供給質量與旅游需求的矛盾日益凸顯。積極推動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文化創意與旅游產業的優勢互補,打造獨具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以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已經成為文旅產業清晰的發展圖景。
要想厘清文旅文創融合的發展前景,就要聚焦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進行全面分析。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數字經濟、消費升級等因素的推動下,數字技術、新媒體賦能文旅產業數智轉型,智慧旅游成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4]在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于文旅產業,智慧交通、智慧住宿、智慧服務、智慧營銷等形式出現,為游客提供了便捷、智能、個性化的旅游服務和體驗,成為各地文旅行業搶抓的發展機遇。
2 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優勢及存在問題
要想深入推進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全面認識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的發展的優勢,深入分析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是極其必要的。
2.1 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優勢分析
其一,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是基于新鄉市文旅資源豐富、遺址遺跡資源多等稟賦特征。新鄉市地處黃河中游平原,黃灘區面積居全省之首,國家級黃河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曹崗險工、原陽縣生態廊道等生態資源眾多,形成了獨特的灘區濕地景觀。以八里溝、寶泉、萬仙山、回龍天界山等為代表的山水景觀,串聯成了秀美的山水畫廊。除了自然景觀,新鄉還擁有悠久和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文化遺產,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殷商文化都有遺址留存,以百泉、潞王陵、比干廟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各具特色。牧野古韻、中州大鼓、岳家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無不彰顯新鄉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二,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是基于新鄉市文旅市場強勁的發展前景。2024年“春節”假期,新鄉市累計接待游客412.97萬人次、旅游收入21.3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2.61%、59.45%,文旅消費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其中“夜游經濟”緊密關注市場和旅客需求而打造的系列夜間文旅產品多次“出圈”,為激發新鄉旅游消費貢獻了極大的力量。“夜游經濟”的“出圈”,是新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是新鄉市文旅市場強勁的重要體現。此外,新鄉為了加快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依托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旅游資源,逐步形成“三帶五區域多節點”文化旅游全域發展空間布局,豐富了文旅市場的供給,成為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其三,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是基于新鄉市清晰的文旅發展定位和規劃。2022年,新鄉市人民政府印發《新鄉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指明了新鄉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產業規模、空間布局、重點任務等,明確“推動行業智慧建設”是新鄉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2023年1月,新鄉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就文旅產業的發展提出“挖掘文旅資源稟賦,精心策劃文旅活動”“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等規劃。交通發展方面,2022年9月,新鄉市人民政府印發《新鄉市“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繪就“十四五”交通發展藍圖,旨在打通暢聯鄭州、輻射豫北、連接全國的交通優勢,這些政策為新鄉市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思路。
2.2 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其一,文旅文創融合度有待提高,未形成產業鏈條。文旅文創融合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從產業鏈角度看關乎內容生產、市場運作、營銷傳播等多個環節。在內容生產方面,新鄉市擁有悠久的黃河農耕文化、太行山文化、牧野文化等文化資源,但新鄉文旅產業對于這些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度不夠,融合不深,未充分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創新內容生產,缺乏高影響力、高知名度的文化名片。在市場運作方面,八里溝景區、寶泉旅游區、萬仙山景區等旅游景點缺乏配套開發設計,牧野古韻、中州大鼓、岳家拳等傳統文化的產業化路徑尚未打通,文旅產品供給質量有待提升,高技術供給不足難以為旅游新業態領域提供強力支撐。在營銷傳播方面,新鄉文旅產業對旅游市場的調研和消費群體的細分不夠充分,存在宣傳推廣不足、服務質量有待提升、目標市場不夠精準、缺乏定制服務等問題,需要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創新性的旅游宣傳營銷方案。
其二,文創產品創新性有待加強,缺乏品牌效應。一是文創產品研發者與景區深厚文化底蘊的知識協同和互動割裂。研發人員缺乏對旅游市場需求的調查分析,缺少對文旅資源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內涵的深入挖掘,沒有充分探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規律,容易導致研發出的文創產品市場定位不準和市場接受度不高,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共鳴[5]。二是文創產品研發成本高、設計周期長。新鄉市文旅產業大市場、大服務的發展理念需要增強,對研發文創產品的技術支持和創新投入有待加強,優質文創產品的供給相對滯后。三是新鄉市文創產品的銷售場景有待提升,銷售渠道有待拓寬。高質量、高溢價的文創產品需要合適的店鋪環境來映襯,新鄉部分店鋪的裝修風格、商品擺放等細節有待提升,容易錯失游客的高消費需求。與此同時,新鄉市文旅產業還未完全打通線上線下消費渠道,未構建起立體化的消費體系。
其三,文化旅游高素質人才緊缺,發展后勁不足。一是高層次管理、策劃、營銷人才的缺乏,導致新鄉市部分景區出現整體布局不規范、運營模式較為單一、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不足、特色旅游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無法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二是現有工作人員的素質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對新鄉市深厚的文化底蘊知之甚少,導致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不足。三是新鄉市人才培養機制尚不夠健全,政府對高素質文旅人才的引進力度有待提升,高校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與文旅產業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面臨著人才素質不匹配、供給不足和培養滯后等問題。
3 新鄉推進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
在合理研判文旅文創邁向深度融合的現實情境,明晰新鄉市資源優勢和歷史底蘊的基礎上,提出推進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對于新鄉市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3.1 加強頂層設計,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
首先,政府要做好規劃編制,提供政策支持,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做好市場運行監管、基礎設施配套、文化內涵挖掘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支持輔助工作,清除地方保護和條塊分割等體制性障礙。同時,也要通過稅收優惠、減少政策法規壁壘、制定風險防范機制等,鼓勵社會企業或個人參與到新鄉文旅產業的投資融資,搭建文旅文創融合平臺。其次,政府可推出多種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提升景區的競爭力。例如: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旅游助老、助殘措施,公益性文藝演出等。最后,自市級至縣區級的各級政府可制定科學的文旅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文旅產業的發展目標和開發規劃,統籌推進新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6]。開通線上線下咨詢服務體系,建立游客反饋機制,提高旅游服務品質。
3.2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首先,加快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7]推進新鄉市各地的黃河文化資源的創新發展,擦亮黃河文化品牌。其次,傳承和發展優秀歷史文化,強化創新驅動與科技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新鄉市出臺保護管理條例,建立文保單位保護工程,實施保護性開發。在新鄉市景區、博物館、圖書館等旅游場所,利用新興技術對文化資源進行場景打造和展示互動,實現歷史信息情景化、文化內容可視化,給游客以多維、立體化的沉浸式參觀體驗,打造出新鄉市文旅融合特色品牌[8]。最后,用好“文旅+”手段,提升文化創新轉化的品牌影響力。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太行文化、牧野文化,聚焦優秀文藝作品創作,文創品牌、社會化媒體營銷,打造智慧旅游、夜游新鄉、紅色文化游等旅游模式。
3.3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文創產品消費活力
破解文創產品同質化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等多方合力,從品質化、個性化、差異化等多角度著力,提煉出文物文化資源中的符號以提高文創產品供給側品質,實現產業創新、文化變現。其一,新鄉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扶持特色文旅產業,成立文創開發專職部門,實現有序開展文化IP開發授權,健全規范文創收入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統籌推進文創空間建設。其二,新鄉市文旅產業在設計開發上,以傳統文化IP為依托,以科技與創意協同為驅動,同時也要明確客群定位、產品定位、價格定位[9]。故宮文創、南京博物館文創等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成功“出圈”,由此可見,把握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設計符合年輕人審美取向的文創產品,成為文創IP成功“出圈”的關鍵所在。其三,注重市場營銷創新。鼓勵新鄉文博單位與文創機構合作,通過創意聯名、文創產品宣傳、媒體營銷,提升新鄉市文創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其四,打通線上官方網站、電商平臺渠道與線下實體渠道,建立文創產品互換共享市集,推動形成數字文創消費新模式。其五,激發文創創意靈感。通過舉辦文創產品研發設計培訓,為文創產業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舉辦文創產品比賽、文創作品展示等,凝聚創新力量,激發創意開發設計活力。
3.4 加強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新鄉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需要一批規模更壯大、結構更優化、布局更合理、創新力更強的文旅人才隊伍。其一,構建文旅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政府予以政策支持,駐新鄉高校加強與文旅產業相關的專業學科建設和師資力量,促進校企合作、按需培養,定期與文旅企業組織開展研修交流活動。新鄉文旅企業可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學習交流,開展訂單式培養、套餐制培訓,聯合培養復合型文旅人才。其二,梯次推進人才培育工程,著力打造領軍人物、骨干人物、青年人物、儲備人才等層次的人才梯隊,明確人才各梯隊隊伍建設量化目標并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才培養項目。其三,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提高并落實人才待遇,扎實做好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通過完善薪酬制度、設立獎勵基金、健全晉升機制等措施,著力營造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以期培養大數據時代文旅融合人才[10]。
4 結束語
中國旅游市場強勁復蘇,旅游供應鏈全面修復,旅游消費潛力釋放,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利好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加之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選項。但隨著消費市場需求和消費群體意識的快速增長,傳統的旅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游客對旅游消費品質的需求。借力數據技術賦能文旅產業跨越性、智慧化、數字化發展,讓游客在旅游場景中體驗文旅資源的創意化設計產品和新型發展成果,成為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新鄉市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文旅文創深度融合在新鄉市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文通過分析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優勢和存在問題,指出其存在文旅文創融合度有待提高,未形成產業鏈條;文創產品創新性有待加強,缺乏品牌效應;文化旅游高素質人才緊缺,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并從加強頂層設計、深挖文化內涵、激發產品消費活力、加強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新鄉市文旅文創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1.
[2] 戴俊騁.文旅深度融合的現實困擾與政策響應[J].旅游學刊,2024,39(1):8-11.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4.
[4]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4-03-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5] 許子昂,張曦之.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45(4):359-361,404.
[6] 孫婷.河南省加強文旅文創融合發展路徑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2(3):90-95.
[7]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63.
[8] 黃震方,張子昂,李濤,等.數字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的理論邏輯與研究框架[J].旅游科學,2024,38(1):1-16.
[9] 趙慶旸.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探究[J].包裝工程,2024,45(4):355-358.
[10]馬曉芬,戴斌.旅游人才高質量培養的新時代課題[J].旅游學刊,2022,37(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