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妤婕
作為課程改革的核心關切,教學評價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我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教育評價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為教育評價的變革指明了方向。新課程背景下,高質量教學評價具有以下關鍵特征。
第一,素養(yǎng)導向的一以貫之。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是育人的重要目標。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需要堅持素養(yǎng)導向,將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作為根本追求。在教學評價目標的確定、方式的選擇、實施過程的調試和評價結果的使用上,始終以能否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為評判標準,將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貫穿教學評價始終。
第二,評價主體的多元納入。評價主體是教學評價方案的設計者,也是評價活動的實施者,更是評價目標落實的執(zhí)行者。教學評價的目標能否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評價主體的質量。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是教學評價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評價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活動。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重要意義與價值,認識到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作用,賦予學生充分的評價權利,確保學生在評價實施過程中能夠履行評價職責,執(zhí)行評價標準,達成評價目標。
第三,評價方法的多樣使用?!敖獭獙W—評”一體化是新課程下教學評價的重要原則。教師應將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基于評價目標科學選擇、綜合運用評價方法;教師應綜合運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查。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主渠道,教學評價的方法應符合評價目標和評價活動特征,教師應合理選擇并使用評價工具,根據(jù)需要選擇紙筆測試、提問、展示報告等多種評價方法,實現(xiàn)評價目標。
第四,評價結果的多維利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而且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變化。課堂上,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給予其指導意見,借助反饋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教師對借助課堂測驗等形式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通過恰當?shù)脑u價語言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進步;學生間通過同伴互評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獲得成長。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評價結果的使用尤為重要。教師應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掌握多種評價結果的利用方式,科學使用增值評價,全方位、立體化進行教學評價。
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教學評價有促進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評價改革目標的重要責任與使命。這種責任與使命的實現(xiàn),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體力行,破除課堂教學“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單一性評價傾向,彰顯高質量評價牽動教學的先進性,凸顯科學評價的育人價值。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