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32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國有企業要順應新發展格局要求,積極從內部挖潛增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數據信息的準確性,防范企業財務風險,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從而為企業健康運營奠定基礎,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文章簡單闡述國有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實施問題;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國有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內部控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內部控制是企業對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考評、追究的一系列措施,是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目標的有效手段。但是,一些企業在內控環境、風險評估、信息溝通、控制活動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影響了內部控制優勢的發揮。基于此,針對國有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和改進對策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國有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1 保護企業資產安全
國有企業通常規模較大,國有資產數量較多,對內部資產管理水平要求較高,假如管理不當,會影響資產的安全高效利用,甚至會影響企業所在行業的健康發展。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規范國有金融機構資產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因為違反相關規定或者個人原因引起國有資產流失,要承擔賠償職責,這從側面反映了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國有企業可以建立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等環節進行動態控制和科學管理,有效提高資產利用效率,減少資產流失問題,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高效利用,為企業增值保值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1]。
1.2 提高會計信息準確性
在雙循環戰略布局下,會計信息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成為企業制定各類決策的重要依據,假如出現數據失真問題,容易引發戰略決策失誤問題,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實施內部控制,國有企業可以對內部各類數據信息進行全面搜集,明確數據來源和口徑,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報表的規范性,便于管理人員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情況,為未來發展規劃的制定提供支撐。
1.3 夯實企業正常經營基礎
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體制改革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改變過去規模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從內部挖潛增效。內部控制是一種以企業發展需求為指引的調控策略和優化模式,可以通過完善的審計監督機制,及時發現企業運營管理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明確問題多發環節,結合管理弊病制定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利用規范化的標準對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對職工行為進行約束,從而保證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性和規范性,為企業體制改革和創新發展提供保障。
1.4 規避企業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業務內容較多,部門設置較為復雜,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類型的風險問題,主要體現在投資、融資、資金收支等各個方面。在新發展格局下,國有企業要改變傳統風險管理模式,將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進行有效融合,對業務流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識別和科學評估,及時梳理運營活動中的薄弱環節,通過規范制度的完善提高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2]。同時,企業要以業財一體化平臺為基礎,對各類會計數據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對購銷業務、資產管理、投融資活動等工作進行動態監控,建立完善的監督和審核機制,在各個部門之間形成高效協同和互相監督的工作模式,更好地對各類風險進行識別和控制,從而避免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2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實施問題
2.1 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知不足
許多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將工作重心放在規模加大和業務拓展方面,對于內部控制工作缺乏重視,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其在風險管理中的價值,沒有從戰略角度進行內控體系的規劃,資源支持力度嚴重不足,影響了內控實施的實際效果。同時,一些國有企業沒有組織內部員工開展內控專項培訓,使基層員工認為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參與積極性較差,影響了內控工作的執行力度。
2.2 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到位
部分國有企業盲目照搬其他成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最新的政策制度缺乏了解,沒有對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制定出的內控制度與企業實際情況不匹配,無法為內控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指引。同時,企業沒有結合內控需求對內部組織進行調整,缺少完善的績效考核和激勵獎懲制度,無法激發員工參與內控的積極性,不利于內部控制優勢的發揮。
2.3 風險評估和應對效果不佳
風險管理是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環節,但是一些國有企業對風險管理工作缺乏重視,沒有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機構,缺少風險評估體系對運營管理各個環節風險的出現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評估,無法結合風險等級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無法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預警指標,影響了風險管理的實際效果,容易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2.4 財務活動管控力度有待加強
許多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的過程中,沒有對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無法對工作流程進行持續優化,在預算管理、資產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例如,預算管理編制缺乏信息系統支撐,數據分析不夠全面,預算執行缺少監控和分析,影響了預算目標的實現;資產采購流程不夠規范,驗收不夠嚴格,處置不夠科學,容易出現資產流失問題;合同管理缺少規范的審批機制,簽訂和履行缺少跟蹤監督,容易出現違規問題。
2.5 信息資源傳遞溝通效率較低
部分國有企業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業務和財務系統缺乏有效對接,數據口徑標準未能統一,影響了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和高效利用。同時,企業缺少完善的反饋和溝通機制,不同層級員工缺少信息溝通渠道,影響了企業各類決策的及時下發,阻礙了員工工作意見的反饋,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3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改進對策
3.1 準確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思想認識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指引,國有企業在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要強化所有員工的內控意識,在內部形成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奠定基礎。首先,國有企業要在內部通過宣傳欄、公眾號等方式宣傳內控知識,使所有職工都認識到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內部控制不只是財務部門的職責,了解自己在內部控制中的角色定位,激發他們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為內控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3]。其次,國有企業領導層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學習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從戰略角度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安排,結合實際工作需求進行人力、物力、財力的調配,為內控實施提供支持。最后,國有企業要對職工進行內控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專項培訓,定期邀請行業領域專家到企業舉辦講座,解答職工在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案例講解、知識競賽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內控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為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3.2 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制度體系是內部控制順利實施的重要依據和基礎保障。國有企業要加強與優秀企業的溝通交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內控制度體系進行優化,對員工行為進行約束,強化員工的凝聚力,為內控作用的發揮提供助力。首先,國有企業要對內部法人治理結構進行優化,加快產權制度建設,明確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的職責權限,在三方之間建立互相制約和高效協同的工作機制,由監事會負責監督內控工作的執行情況,由審計委員會審計內控實施效果,從而保證企業治理的有效性[4]。其次,企業要結合內部控制工作要求對組織體系進行完善,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進行崗位調整,明確各個部門和不同層級的職責、權利、義務,保證各個部門職能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避免出現一人兼任多個職位的問題。第三,國有企業要以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為基礎,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內控制度進行優化,編制形成制度文件,完善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合同管理等環節的制度和流程,下發給各個部門認真學習,為內控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最后,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授權審批機制,嚴格控制資金收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防范財務風險問題,通過審計監督機制的應用,對財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監控,并應用激勵獎懲制度激發員工參與內部控制的積極性,為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提供助力。
3.3 優化風險評估和應對
風險評估和管理是內部控制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保障。首先,國有企業要樹立以風險為導向的管理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持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定期對職工進行風險管理有關知識的培訓,通過案例分析、知識講座、學習會議等方式,強化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使他們正確認識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激發他們參與風險管理的積極性,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國有企業要以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為指引,制定合理的風險管理目標,完善風險評估體系,由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管理人員共同對經營管理各個環節的風險進行識別,確定風險的影響因素和具體來源,對風險出現概率和危害程度進行科學評估,根據風險級別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和應對方案,明確有關人員的職責,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控閉環,保證風險出現時可以及時作出反應[5]。最后,國有企業要對各類風險進行事前預判、事中控制、事后總結,將風險管理貫穿業務活動的各個環節,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并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強化方案的可行性和適用性。企業要針對重大風險對潛在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完善的處理流程和監控計劃,避免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同時,企業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和控制機制,合理設置預警指標,當風險指標超出既定數值時,及時提醒有關人員采取措施,將造成的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3.4 強化財務活動管控工作
首先,預算管理方面。國有企業要將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有效結合,根據戰略規劃科學設置預算目標,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設計預算編制流程,在各個部門編制完成項目預算以后,由財務部門匯總和平衡,上報給管理層進行審議,結合發現的問題要求有關部門進行修改,經管理層確認無誤后下發執行。企業要根據方案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和權限,持續優化預算執行體系,建立預算管理賬戶,由財務部門定期核對賬目,結合預算執行與既定目標的偏差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從而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其次,資產管理方面。國有企業要對各個部門的物資采購需求進行全面分析,編制形成采購計劃,明確采購資產的類型、數量和預算金額,獲得管理層審批后下發執行。采購人員要嚴格按照企業相關制度開展物資采購,嚴格遵守招標流程科學選擇供應商,堅持少購多進原則,科學分析物資的經濟技術性能,在保證物資質量的基礎上,控制采購成本。物資管理部門要嚴格遵守倉庫管理制度,做好出入庫的管理,定期對內部資產進行清查盤點,結合盤虧盤盈情況進行賬務處理,保證實物、賬目、卡片的一致性。最后,合同管理。在外部合同管理方面,國有企業要建立完善的投標和委托管理機制,明確審批部門職責權限,持續優化合同簽訂流程,定期對合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做好款項催收和付款工作,避免出現違規或者呆賬壞賬風險。內部合同管理方面,國有企業要結合任務來源、類型、工作量進行合同額的科學劃分,根據業務特點和發展狀況進行差異管理,對各個部門在合同管理中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在簽訂合同時,由生產、法務等部門員工進行共同審核,對合同條款的規范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避免影響企業的合法權益。
3.5 建設信息化管理機制
信息溝通質量對于內控工作的開展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所以,國有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將現代數據處理技術與傳統手工模式相結合,以數據庫為基礎,實現各類數據信息的即時傳遞和共享利用,為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助力。國有企業要加強與信息技術企業的溝通合作,結合企業內控需求建立一體化信息平臺,不斷完善OA協同辦公系統和企業資源計劃(ERP)管理系統,根據業務拓展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整和升級,節約數據登記和加工的時間成本,提高數據傳遞的效率和質量,便于管理人員利用信息系統對內控活動進行精細化和科學化管控。同時,國有企業不但要將財務軟件與信息系統進行協調配置,提高賬務報銷審批效率,而且要將預算管理、合同管理、資產管理等系統進行對接,全面搜集經濟活動中形成的數據信息,為風險預警和評估提供數據支持。此外,企業要對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進行完善,不但要保證內部數據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工作流程的優化提供支持,而且要加強與客戶、業主等進行溝通交流,為項目服務、滿意度調查等奠定基礎,為各類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4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許多企業出現財務報表舞弊、重大經濟虧損、破產鞏固重組等問題,主要的原因在于內部控制失靈。因此,國有企業要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優化風險評估管理,強化財務活動管控,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和質量,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史穎馨. 內部控制在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運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2):18-20.
[2]張婷,段華友,楊興柳. 黨組織參與治理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J]. 財會月刊,2022(9):49-58.
[3]孫媛君,韓興國. 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探討[J]. 現代商業,2022(34):157-160.
[4]汪曉瑩. 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分析[J]. 中國集體經濟,2023(6):48-51.
[5]胡雪萍.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J]. 首席財務官,2023,19(9):35-37.
[作者簡介]韓辛營,女,山東聊城人,聊城經信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