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倩倩 楊青青 段宗維



摘要:針對工程認證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將工程認證和雙創理念融入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設計了相應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并提出了課程改進優化策略。通過對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分析,發現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掌握了完整的Linux操作系統知識,具備了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關鍵詞:工程認證;Linux操作系統;雙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達成度
一、引言
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本科工程專業教育學位互認協議是《華盛頓協議》,我國于2016年6月成為該協議的正式會員,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我國工程教育質量的高度認可[1]。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指加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教育,各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工程教育認證培養學生能夠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雙創”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使學生具備解決創新型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2]。然而,在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不能滿足工程認證要求、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等問題。因此,本文將工程教育和雙創教育理念融入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將實踐結果反饋到教學設計中,以持續改進教學內容。
二、 工程認證與雙創背景下課程教學方案設計
根據信息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了教學大綱,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以“雙創”理念為導向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設計;采取有效的持續改進措施,并用于下一輪教學大綱的修訂[3]。課程教學方案設計如圖1所示。
(一)基于OBE理念的課程目標設計
本文以OBE教育理念[4,5]為指導,結合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重新制定了Linux操作系統課程的目標。同時,將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進行對應,具體對應關系如表1所示。
課程目標1:能熟練使用VMware虛擬機[6],并安裝Ubuntu Linux操作系統;熟練掌握多種Ubuntu 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步驟和方法;能熟練進行磁盤分區、掛載和卸載。
課程目標2:熟練掌握shell命令和Vim的使用;能熟練地使用各種Shell命令對Ubuntu進行配置;能進行故障分析和處理。
課程目標3:熟練掌握Ubuntu網絡環境的配置,能夠熟練切換NAT網絡環境與橋接網絡環境;熟練掌握文件系統管理、用戶及權限管理,能夠熟練配置和使用各種服務器。
課程目標4:能熟練進行操作系統的使用,可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項目的設計,并撰寫項目報告。
(二)基于雙創理念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1.依托學科競賽和企業項目,創新教學內容
基于“雙創”理念的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旨在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潛能,培養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本文將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項目實踐,依托學科競賽和企業項目,整合多元化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同時,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邀請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專家擔任課程導師,結合Linux 操作系統課程學習特點,將企業中實際項目作為教學模板,對實際項目進行改造,為學生實踐學習提供指導和建議,不斷進行優化迭代,最終完成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項目。
2.融入課程思政,豐富教學內容
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貫穿課程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引領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獲得良好體驗,增長智慧才干,磨煉意志品質,涵養家國情懷。在講授Linux概述時,Ubuntu軟件是由一位芬蘭在校大學生開發的,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開源軟件。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產權與開源許可證的意義,了解開源文化對于技術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實踐環節,實踐項目源于學科競賽和企業實踐項目,這些項目為綜合性項目,將整個項目分成幾個子項目,交給每個學習小組學生去完成,每個學生需要認真對待,學生分工合作,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認真、勇于創新、團隊協作的“工匠”精神。
三、課程教學改革優化策略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分層教學[7],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設計模式。課前在學習通上發布課程視頻,學生可以自由預習,了解課程重點難點,總結遇到的問題,帶問題進入課程。課堂上進行重難點講解、小組討論,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到課堂中。同時,教師適時地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如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課后發布作業與測試,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課程QQ群,在群內及時發布課程資料和解答學生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使用中國大學慕課、論壇、微博等平臺進行課后拓展學習。
(二)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學校每年都組織學生參與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在參與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同時物聯網工程專業還組織學生參與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藍橋杯大賽等專業相關賽事。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自由組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求微調分組。每組選出一名隊長,隊長根據組內學生特長進行分工,通過組內分工合作,最終完成學科競賽項目。分組自由和分工自由這種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信息工程學院建有智能硬件工作坊、人工智能實訓基地,為學生參與學科競賽項目、企業項目提供實踐平臺。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鼓勵每位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互補,從而更好更快地完成項目。校外建有保定邁拓港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訓基地,基地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負責基地學生的實踐指導。學生定期到企業去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創新創業教育、工程教育與市場和產業需求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分析
(一)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設計
本門課程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過程性考核(40%)包括網絡設置(10%)、Telnet服務器配置(15%)、FTP服務器配置(15%)三部分。期末考核(60%)考核方式為提交一個Linux操作系統作品。課程目標達成度是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步驟如下:
步驟1:每一分項課程目標達成度=該分項目標的平均分/該分項目標的額定分值
步驟2:小計為過程性考核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小計:過程性考核每一課程目標達成度=網絡設置達成度值×25%+telnet配置達成度值×37.5%+FTP配置達成度值×37.5%
步驟3:課程分項目標達成度=期末考核課程目標達成度×權重(60%)+過程考核課程目標達成度×權重(40%)
步驟4:課程分項目標權重=期末考核額定分值/100×期末考核權重(60%)+過程性考核1額定分值/100×此項在過程性考核中的權重(25%)×過程性考核權重(40%)+……
步驟5:課程目標達成度=課程目標1達成度×課程目標1權重+課程目標2達成度×課程目標2權重+……
通過課程目標達成度計算步驟,表2給出2021級1班物聯網工程專業45名學生的Linux操作系統考核環節及目標達成度。
(二)課程教學成果評價及持續改進分析
按照《信息工程學院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機制與實施辦法》中的計算方法,將課程預期目標值均設為0.6。由表2可知,課程目標1、2、3、4達成度評價值分別為0.908、0.872、0.858、0.829。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值為0.868,均高于標準值0.6,說明課程目標整體上達成,學生達到預期學習效果,教學效果良好。
創新創業實踐成果:近兩年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校級項目3項;指導學生參與互聯網+大賽獲得省級銅獎2項,指導學生參與藍橋杯大賽等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20余項。
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豐富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實踐環節考核,注意實踐項目的設計應有階梯性;教學內容增加更多的競賽題目和企業項目,可以采用邊講邊練、學生總結等形式,增強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加大過程考核力度,激發學生日常學習積極性,使考核評價更全面。在教學大綱修訂及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報告中應體現改進措施,并在下一輪實踐教學中應用并持續改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五、結束語
在工程認證與“雙創”背景下,Linux操作系統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達成度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調整課程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中引入學科競賽和企業實踐項目,搭建了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提升了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本課程將課程目標達成度和創新創業實踐成果反饋到教學設計中,對課程持續改進,努力培養出更多創新創業和工程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鞏倩倩 楊青青 段宗維 保定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志義,趙衛兵.我國工程教育認證的最新進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9(05):39-43.
[2]火久元,蘭麗,劉夢.工程教育認證和“雙創”理念下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改革探索[J].計算機時代,2021,(03):110-113.
[3]賈電如,王雙友,丁萬寧.基于工程認證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質量評價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2(2):96-99.
[4]操德文,蔡躍進,劉桂江.基于OBE理念的RFID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物聯網技術,2024,14(01):149-151.
[5]張雅蕊,馬俊,張羽.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以物流技術與設備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06):252-254.
[6]田野,趙若軼.混合教學模式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評《課程信息化建設及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土木工程材料”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3(12):138.
[7]郝海蓉,徐以美,曹茸.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Linux操作系統》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23,25(0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