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的輔助下,初中美術課程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現代化的美術課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體驗,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互動頻率,也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這樣的課堂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深度融合的背景;其次分析了初中美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意義與原則;最后得出構建現代化初中美術教學課堂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美術;融合;教學水平;實踐
一、引言
美術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教學中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大部分教育者都將教學改革的側重點放在了語文、數學這類“主課”課程上,較為忽視美術課程。這樣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比較欠缺。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美的感知,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與核心素養,需要教師有效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充分融合美術課程與科學技術,打造現代化的美術課堂。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深度融合的背景
(一)理論背景
在初中課程中,美術課程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實施美育的重要學科,著手推進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課程深度融合,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益。在當前階段,如果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美術課堂之中,不僅能夠拓展教學內容,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與體驗。例如,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展示優秀的美術動畫片及美術作品的創作歷程,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并真正體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1]。
(二)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缺乏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受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大眾越來越重視美術課程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教師創新教育教法,為學生創建喜聞樂見的美術課堂。然而,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之中,部分學校采用外聘形式或者其他學科教師任教美術課程的形式進行授課,這類教師往往缺乏美術教學實踐經驗,再加上美術課時較少等問題,導致美術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其次,美術教學評價不夠完善。在當前的美術課程教學之中,缺乏合理的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是完善教學過程、保證課堂質量的關鍵一步。但是,在現實教學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往往都停留在學生最終呈現的作品之上,這樣的評價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在課程融合的背景下,需要教師創新評價形式,針對學生的日常表現、作品整體色彩、兒童想象力等方面進行客觀地評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必然性
美術作為一種具有較強視覺效果的藝術門類,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示形式,將聲、光、電、文字以及圖像更為立體地呈現信息內容。在現代美術發展的進程中,融合電腦技術將美術領域拓展得更為寬泛。如今,在很多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融合美術教學任務,成為學科整合最為凸顯的一種形式,使初中美術課的內容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得到教學目標的充分實現。
三、初中美術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之中,教師往往通過粉筆、黑板等單一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之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長期下去并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現代化的美術課堂之中,學生能接觸更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并且在高拍儀、微課、觸摸式電腦等高科技教學設備的輔助之下,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其次,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在現代化的美術課堂之中,內容資源不斷拓展,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內的知識,而是能夠接觸來自不同層次和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這些信息資源能夠為學生呈現多角度的感官體驗。同時,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之下,也能活躍課堂氛圍,降低美術知識的抽象性,使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感受藝術創作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夠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也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持續增強。
四、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深度融合的原則
(一)學生本位原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落實“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美術課堂不同于信息技術課堂,在具體教學之中,教師需要把握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的尺度。有的教師在構建現代化的美術課堂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一味地穿插著豐富多彩的科學技術,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圖片、視頻。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但實際上卻使得美術課程教學本末倒置[2]。
(二)信息適用原則
將信息技術融入美術課程教學,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教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技術都能夠無差別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尚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信息技術又是一把“雙刃劍”,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強化課堂效益,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其所學內容,合理篩選高效的科學技術,遵循信息適用的原則,有目的進行課程融合,以防止出現形式主義或者過度使用科技等現象。
五、構建現代化初中美術教學課堂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
在“互聯網+”時代,要構建一個有效的藝術課堂,就必須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育模式,要注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利用網絡技術的優勢,把教育的各個方面都結合起來。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拓寬教學模式,還能讓學生在中學美術課堂上感受到“互聯網+”的教學優勢,并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美術學習思維。在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時,教師可以依托教材內容,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并運用各類教學軟件,為學生帶來立體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以促進他們在未來的藝術教學中,更好地獲得知識和技巧。以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下冊的“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為例,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表現課本上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形體和空間等。在此基礎上,根據其美術學習能力、美術思維、美學觀念等因素對其進行了分組。通過學習通、雨課堂等各種網絡教育軟件,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和思考,了解課程的內容,并發揮他們的藝術思維能力。
(二)轉換教學手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美術課程教育改革中,教師需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完善教學活動,創建合理的教學背景。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留出更多交流探討的時間,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將即將要學習的美術知識制作成一個簡短的微課視頻,并提前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借助微課視頻能夠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清晰,也能為課堂教育留出更多的探究時間,然后在正式教學時,就可以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創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局限,也能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美術課程學習之中。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現代技術優化評價方法,完善教育流程。在上文中所說影響美術課程效率提高的一大原因,就是缺乏全面的教育評價。為了幫助學生明白自身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提高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例如,可以制作一個線上的學生成長檔案,將學生不同時間段的作品拍照存檔,定期分析學生的作品與日常表現,還可以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邀請家長參與線上評價,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軌跡,及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初中美術蘇少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花的變化》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將本課的相關內容制成微課視頻,并發放給學生[3]。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前作業,要求學生將自己曾經拍攝的花朵照片帶過來。然后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所學內容,參照過去曾經旅游過的自然景觀,進行美術作品創作。在學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師就可以將每個小組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拿到講臺上,用高拍儀給全班學生展示,并且進行簡單的講評。還可以邀請學生上臺為全班學生講解自己創作的初衷以及思路,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美術,也能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三)優化視覺感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而學生對于視覺感受的欠缺往往是學習美術最大的難點。與其他課程不同,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傳統的教學之中,教師往往通過教材內容講解、演示教學等方法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機械,很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美術帶來的樂趣。在現代化的課堂之中,教師可以巧妙利用信息設備,為學生提供美輪美奐的視覺感受。
例如,在學習初中美術蘇少版九年級上冊的內容《靈動的生命》時,為了加強學生的視覺感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與之相關的作品,借助電子白板,將圖片放大,為學生展示圖片的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現代雕塑的魅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將美術構圖法、形體結構等抽象性的美術知識具象地展示給學生,也能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感,放大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在向學生講解初中美術知識的時候,如果要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改變教育觀念,將網絡技術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此背景下,老師要根據課本的內容,根據課本的側重點,確定學習目標,為學生創造各種學習情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師可以利用網絡的作用,把課本上的講解內容由理論性轉向動態性[4]。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他們的學習注意力得到集中,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以初中美術蘇少版九年級上冊《可觸摸的歷史——中國雕塑藝術》為例,本課旨在學生通過賞析,了解不同時期中國工藝的發展和審美演變,了解工藝美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如果只是通過圖片賞析,學生很快就會感到枯燥無趣。這時候教師可以借助電腦技術,讓博物館的雕塑活起來,做成一個小動畫片的視頻,當學生看到秦始皇兵馬俑可以沖鋒了,東漢的說唱俑可以說唱了,唐代的唐三彩侍女俑可以舞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會瞬間被點燃,老師順勢引導學生賞析其造型特征、裝飾風格和文化內涵,將知識寓教于樂。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發展,還能夠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重點進行認知,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5]。
(五)“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關系密切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科,美術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美術教學質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師的專業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進教學過程。首先,美術教師應該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這包括使用辦公軟件、搜索引擎、在線資源庫等等。其次,美術教師還應熟悉一些常見的繪畫軟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related等。這些軟件的應用可以讓美術教師更方便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素材的制作和教學效果的評估等方面的工作。此外,美術教師還需要學會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搜索互聯網上的各類美術網站、博客、論壇等,獲取大量的美術教學資料。最后,美術教師還需善于運用多媒體工具,如圖片、動畫、音樂、聲音等,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因此,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要保持自身的業務水平,就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新技術。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云端課堂補充自己的短板,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此外,互聯網給藝術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源平臺。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許多與教學相關的新素材,從而很能很好地豐富和補充教學內容[6]。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課程中的運用不僅有助于美術學科素養的提升,也是增強初中生綜合素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在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整合中的主體地位,要能夠讓學生的美術邏輯思維得到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并鼓勵學生嘗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有效資源。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獲得美育培養的同時,不斷增強自己的文化信息素養。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需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現代美術課堂中所起到的作用,為課堂注入活力,發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以提高美術課程質量,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王茜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北臨城中學
參考文獻
[1]陳金萍.初中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深度融合的相關思考[J].讀與寫,2020,17(22):213.
[2]陳錦英.初中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深度融合的相關思考[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4):666.
[3]王茂山.關于初中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學科深度融合的思考[J].學周刊,2019(10):156.
[4]劉艷冰.初中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8):97-98.
[5]張盛潔.資源整合立足實踐——初中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結合初探[J].初中時代(教育研究),2018(08):139
[6]何志輝.互聯網教學模式下初中美術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2(2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