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霖


試卷講評課是一種常態課,尤其在高三復習教學中,試卷講評課可謂是天天有,可見提升試卷講評課的質量尤為重要.在試卷講評時,部分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常常通過“對答案”的方式進行,教師將“標準答案”教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聽,并沒有真正進行思考.這樣學生看似聽懂了,但是因為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過程的缺失,則很難形成深刻的印象,因而在解題時很容易出現“懂而不會”“一錯再錯”等情況.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應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踐行“三個理解”,切實提升試卷講評課的質量.
1 課前精心準備
不同階段、不同年級其考查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如,在高三一輪復習教學中,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重視知識點的全覆蓋;而高三二輪復習重視知識體系建構和專題訓練.因此,教師在講評前應從整體把握試卷,做到真正理解了數學,精心挑選試題,以此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1].另外,教師要認真、及時批閱試卷,并進行整理歸納,從而為試卷講評提供寶貴的教學素材.教學中,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能確定講評的教學側重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
2 課中提煉建構
周知,高三考試頻繁,有時可能很難課前向學生反饋答案,這樣課中教師發下試卷時,不要急于講授,應該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查、自糾,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找到問題的癥結,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此為試卷評講課積累寶貴的學習素材.另外,課堂時間是有限的,逐一講評不僅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容易造成思維疲勞,影響講評效果,因此教師要提前對問題進行歸類.對于同類問題,教師只要挑選出一兩道代表性的問題集中講解即可;對于一些偏難、怪題,教師切勿大費周章地講授,只要簡單地給出分析過程即可,讓有余力、感興趣的學生課下完成.要知道,高考所考查的是“四基”,切勿追求新、追求難,而使課堂教學出現偏移,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當然,同一節試卷講評課不宜呈現太多的知識模塊,教師要整體把握試卷,并結合試卷反饋確定講評主題,真正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教學質量[2].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方法進行講評.
2.1 錯誤答案批判法
教師在評閱試卷時要挑選出一些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并整理歸納出典型錯誤,課上可以通過口述、投影或板演等方式呈現錯誤的解答過程,讓學生通過經歷“析錯、糾錯”等過程加深知識理解,有效避免或減少類似錯誤的發生.
例1? 已知橢圓的焦點在坐標軸上,且過點A(5,4),離心率e=35,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例1是一道基礎題,但是學生的得分率卻不高.解題時,學生看到焦點在坐標軸上,就片面地認為橢圓的焦點在x軸上,從而因審題不清、考慮不周而引發錯誤.教學中,教師可以呈現典型錯誤,通過糾錯培養學生的分類討論意識以及思維的嚴謹性.
例2? 求經過點A13,13,B-12,0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教學中,教師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1)當橢圓焦點在x軸上時,設橢圓標準方程為x2a2+y2b2=1(a>b>0).根據題意得19a2+19b2=1,14a2=1,解得a2=14,b2=15.所以橢圓的標準方程為x214+y215=1.
(2)同理,當橢圓焦點在y軸上時,橢圓的標準方程為y214+x215=1.
以上解題過程是大多數學生的解法,教師給出以上解題過程后,學生并未找到問題的根源.基于此,教師提出問題:點B-12,0真的在橢圓y214+x215=1上嗎?這樣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認識到,并不是把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標準方程中的x,y互換,就能得到焦點在y軸的標準方程,也切勿忽視a>b>0這一限定條件.學生找到問題的癥結,并順利解題后,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采用橢圓一般形式進行解答,由此有效避免分類討論,使得解答過程更簡捷.
總之,在試卷講評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呈現答案,應該預留時間讓學生思考辨析,讓學生通過再思考找到問題的癥結,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探究欲,提升講評效率.
2.2 典型題目變式法
在試卷講評時,對于一些重點知識模塊,教師要重視變式訓練,通過在“變”中體會不變的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能力.同時通過變式訓練,有效消除學生的定式思路,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例3? 已知正數a,b滿足ab=a+b+3,求a+b的最小值.
基本不等式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其解法靈活.教學中,教師先是讓學生呈現自己的多種解法,如減元法、因式分解法、判別式法、放縮法等,然后設計一些變式題組進行鞏固強化.變式題目如下:
(1)已知條件不變,求a+2b的最小值.
(2)已知實數a,b滿足ab+1=4a+b,且b>4,求(a+1)(b+2)的最小值.
(3)已知x>0,y>0,x+y=1,求4x+2+1y+1的最小值.
(4)已知函數f(x)=1cos2x+1sin2x,x∈0,π2,求f(x)的最小值.
題目給出后,放手讓學生獨立求解,教師巡視,并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方法.這樣通過變式訓練既能突出該知識模塊的重要性,又能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3 數學模型建構法
模型思想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將其應用在解題過程中,可使解題變得有規律可循,有利于提升解題效率.因此,在試卷講評時,教師要避免就題論題式的講授,善于從模型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對解題思想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并應用基本模型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的抽象美,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例4? 已知橢圓C:x2a2+y2b2=1(a>b>0),且離心率為32,過橢圓右焦點F作直線l,直線l與橢圓相交于A,B兩點,設直線l斜率為k,若AF=3FB,則k=.
試卷講評時,教師沒有急于給出解題過程,而是讓學生思考定比λ、焦點弦的傾斜角θ、橢圓離心率e具有怎樣的關系,以此滲透模型思想,讓學生充分體會應用模型解題的高效性.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學生通過反思、交流、探究,得到:對于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有e·|cos θ|=λ-1λ+1(其中λ表示焦點分弦的比).
這樣利用模型,學生很快解答了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給出一些變式題目讓學生進一步練習,充分感知模型思想方法的重要應用價值,以此達到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
總之,在試卷講評時,教師要打破就題論題的局限,要著眼于全局,從知識模塊的角度出發,通過有效的提煉和整合呈現完整的知識脈絡,幫助學生認清問題的本質,以此逐步優化個體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解題信心.
3 課后反思感悟
課后反思是試卷講評的重要一環,也是日常教學中比較容易遺忘的一環.試卷講評后,若不能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反思感悟,那么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方法的理解還停留于淺層的認識上,這樣依然會出現“一錯再錯”的情況.要知道,試卷講評課上的知識容量大,思維含量高,學生雖然能夠聽得懂,但并不代表完全掌握了,因此教師要預留時間讓學生課后歸納總結,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新問題,然后針對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二次講評,以此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懂,有效規避錯誤的再次發生,切實提高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
總之,若想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度,教師應認真研究數學、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基于“三個理解”積極建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切實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小芳.構建高效的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26-127.
[2]徐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有效性探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56.
[3]張鼎峰.提高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有效性的措施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