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教育部舉辦的2023年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中,湖北省共有10名中小學班主任入選典型經驗名單。這些優秀班主任所展示的育人經驗,是他們在班級管理一線不斷研究探索、總結提煉的智慧結晶,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為此,本刊特開設“班主任基本功典型經驗展示”欄目,向讀者推廣入選典型經驗名單班主任的育人智慧。
本期展示的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沈海燕老師的育人經驗。她將民主、包容、責任與擔當等積極正向的價值理念融入班級管理,引導班級學生志存高遠、心懷家國、勇于擔當,打造了一個和諧民主、共生共長的班集體。
從某種意義上說,班主任是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班級建設的組織者,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基于這個理念,我每接手一個班級,都堅持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實現班級共商、共建、共享。
仰望星空,在崇德向善中實現價值引領
我認為,班級價值體系是班級建設的靈魂,是存在于班級內部的一種氛圍、一種精神,滲透于班級的各個方面。在實踐中,我把“崇德、向善、尚美”作為班級的價值核心,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構造班級價值體系。
一是將班級價值顯化。首先利用好班級文化墻,打造直觀的班級“硬文化”。高一、高二時,我們的班級文化墻內容側重于促進習慣養成。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商議,投票表決,我們最終確定了“靜——寧靜致遠,靜心靜思”“競——競相爭先,力爭上游”“敬——敬重師長,團結友愛”“凈——思想干凈,舉止文明”的文化內核。到高三后,我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中,大家確定了“許家國情懷以奮斗,許青春夢想以拼搏”的班級文化主題。我還引導學生利用班級黑板報,每個月結合時政熱點以及當前班級的發展情況和問題確定宣傳主題,如“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美好家園”等。最具特色的是我們的班級“加油站”。我班教室前面的墻上掛著一塊小小的黑板,是一次運動會后閑置下來的。為了物盡其用,我提議將其作為班級的“加油站”,每天由值日的同學在上面寫下給大家的祝福和寄語。“加油站”自設立以來,同學們在上面或寫或畫,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后來,各科老師也參與其中,為同學們送上暖心的祝福和寄語。
二是促進班級價值內化。主題班會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是實現價值引領的重要陣地。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問題和面對的不同挑戰,我分別開展了不同主題的系列班會。高一以習慣養成、角色轉變為主,開展了“新學期不做空心人”“自律成就夢想”等班會;高二以優良品質培養為主,開展了“正確解鎖你的美”“感恩父母,讓家溫暖”等班會;高三以勵志教育為主,開展了“成長承責,逐夢十八”“平心靜氣,圓夢高考”等班會。這些班會對學生的成長均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是促進班級價值固化。運動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意識,還能形成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農基地勞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勞動品格、磨煉心性氣質,讓學生懂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只要肯勞動,總會有收獲,人人都勞動,生活更美好。這些活動將每一名學生都帶動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感受什么是真善美。
和而不同,在求同存異中實現全面發展
一個好的班級應該能夠包容每個學生的個性和不足,滋養每個學生;一個好的班級,學生之間應該能夠尊重差異,自由生長,求同存異,和諧共存;一個好的班級,每個學生都能平和地看待問題,既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又能平等地對待他人,在包容和諧的環境中實現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如何讓學生做到和而不同,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個性差異,培養一群“達人”。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長和個性特點,我培養了一批有突出才能的“達人”,如擅長養護植物的“植物達人”,在他的精心養護下,班級的花草蓬勃生長;文筆優美的“文案達人”,每天為同學們帶來充滿正能量的心靈寄語;“書法達人”則為班級帶來了遒勁有力的書法作品。像這樣的“達人”還有很多,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了發揮,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升。
二是尋求共同點,構建特色朋友圈。一個和諧的班級,除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外,還要為興趣愛好相同的同學構筑渠道,讓他們攜手合作,共同成長。因此,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建特色朋友圈,如有文藝特長的同學組建了文藝圈,在各種文藝活動中通力合作,為大家帶來視聽盛宴;擅長體育運動的同學組建了體育圈,不僅在運動會上為班級贏得榮譽,還經常給其他同學宣傳運動理念,帶動全班同學形成健康運動意識。此外,還有生活圈,由一群熱愛生活、擅長做家務的同學組成,他們利用自己的生活技能,不僅照顧好了自己和家人,還向全班同學分享了各種生活知識,提升了同學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合而相濟,在共商共建中實現班級自治
班級是學生共同的家園,理應由全體同學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應正確認識、正確使用民主權利,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構建良好班級治理體系。
一是制訂班級公約——共商共建,有章可循。班級成立之初,我指導學生通過共同商議制訂班級制度。同學們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制訂了班級自治章程,主要包括班級議事會、班級委員會、科代表職責、班級同學義務以及量化考核標準細則等內容。班級自治章程既體現了共同商議、共同建設班級的理念,也讓班級的民主自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高中3年,班級依照這個自治章程共同商討解決了諸多問題,如運動會班服的設計、班級文化墻主題的選擇等。
二是細化班級分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圍。我在班里實施了“全員上崗”模式,如物品保管員、電子白板管理員、黑板報專員、心理委員等,每名同學都有明確的崗位職責,每個崗位對班級發展都同等重要。給每名學生設立適合的“崗位”,可以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年來,班級的大小事務都有專人負責,同學們的責任心增強了,我這個班主任也輕松多了。
腳踏實地,在社會實踐中實現責任擔當
責任擔當不是抽象空洞的口號,而是當下就應該落地的可見可行的事。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是教育的一項必要內容。
在學校的“光盤行動”中,我班同學積極參與,寫下了這樣的感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在踐行“光盤行動”中,我們才真正感受到節約的重要!有一段時間,班上每天產生的垃圾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班級開展了“減少垃圾,為生態文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主題班會。班會上,大家想出了十多條減少垃圾的措施,如自帶水杯喝水、少買零食等。同學們經討論達成共識:每天不僅要做好垃圾分類,還要稱出垃圾的重量,并做好記錄,每周總結。班級每天產生的垃圾重量從最初的7.5公斤逐步減到5公斤、3公斤。一個月后,每天的垃圾重量穩定在1.6公斤左右。這件事不僅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可以用實際行動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