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家露

[摘 要]語文學習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能力、審美觀念、文化自信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要求。語文實踐活動應立足學生生活,以教材為依托,充分探索文本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找現實生活、語文學習和文化傳承的契合點。文章以《臺階》教學為例,闡述如何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以更好地探索、對話文本中的父親,再聯系生活中父親身上的優良品質,實現以文化人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
[關鍵詞]《臺階》;以文化人;學習任務群;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4)13-0020-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語文四大核心素養為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其在“教學建議”中提到“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初中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此情況下,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語文教學,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能利用文本揭示的思想、觀念等去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推動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筆者通過構建新課標理念下的“以文化人”《臺階》教學課堂,充分挖掘中華文化主題,尋找語文學習和文化傳承的契合點,從而引導學生認同并傳承優秀文化品質。
一、以文化人教學的理論依據
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比,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作用。新課標提及要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新課標在“前言”部分為以文化人教學的實施提供了依據,即點明了落實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其次,新課標在“課程性質”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要致力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再次,新課標在“課程理念”中提到語文課程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最后,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中提出“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并具體指出“全面把握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榮維東等指出,以文化人強調語文課程要用一篇篇語言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影響人、教化人、感染人,使學生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發生積極的變化。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素材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這些素材中都滲透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來教育學生、感化學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
二、以文化人教學的實施路徑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托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由此,筆者立足《臺階》這篇課文,設置了相應的學習任務群,構建了以文化人教學實施路徑。筆者基于教學主題,設計了不同的任務,同時還關注到了各任務之間的順序性、關聯性。這契合了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課程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張玉璠認為,最為科學的任務群教學以“學習項目”為任務,以“任務群”為導向,對學習目標做科學分解,對學習程序做合理規劃,引導學生在閱讀、討論、體驗、實踐中完成學習內化。
《臺階》是李森祥于1988年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講述了老一輩的農民父親興家立業的故事。文中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家的臺階很低,臺階低也就意味著低人一等,因此父親不甘心,立志要建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房子。父親砍柴賣錢,省吃儉用,揀石備料,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可內心卻不自在了。大半輩子過去了,新屋建成了,人卻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筆者先引導學生分析小說所描述的具體內容,再在深度閱讀環節中,推出學習任務群,以使學生分析父親的形象,學習父親的優秀品質,加深對父親的理解?!芭_階”不僅是小說的題目,還是父親精神追求的反映,更是教師用來啟發學生的引子。通過學習這篇小說,學生會更加熱愛、理解自己的父親,學會從父親的角度思考,進一步拉近和父親的距離。
(一)問題型任務
任務一:梳理小說情節,走進人物的世界
小說情節的發展離不開具體的人物,所以要想分析人物,必須先厘清小說的關鍵情節。如通過梳理父親修建臺階的漫長準備過程,更能體會父親的執著與堅韌;通過概括父親建臺階時的忙碌,進一步了解父親建成臺階后為何既喜悅又不知所措,進而逐步體會中國人骨子里的謙卑。
筆者設計了如下任務引導學生梳理小說情節。
根據小說內容填寫下表(見表1):
任務二:剖析父親形象,形成認同感
1.以問題為主線
《臺階》的學習重點就是剖析父親的人物形象。因此學習目標即確立為“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感受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謙卑的性格,增強熱愛父親、崇敬父親的感情”。而后設計主線問題“從‘??????????????????? (可概括),看出父親??????????????????? ,我????????????????????? 我的父親”,讓學生圍繞小說中的各種細節分析父親的形象,感受“我”對父親的情感。
2.以旁批為抓手
《臺階》屬于自讀課文,教學時強調學生自主研讀,感知文本的主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結合小說的語言結構、人物形象特點感知相應的思想情感。在學生獨立完成分析父親形象的任務后,引導學生借助教材中設置的旁批進行思考。如讓學生尋找與父親形象有關的旁批,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筆者讓學生閱讀思考旁批“造好的新臺階為什么會讓父親如此‘不自在?”。學生通過思考得出,這樣的窘態正體現了這位農民骨子里滲透出的質樸、忠厚、老實。即使臺階高了,有了炫耀張揚的資本,謙卑的父親也張揚不起來,他的不自在讓人心疼。由此,筆者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謙卑在新時代,應該倡導還是舍棄。學生立足當前社會及現實生活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3.以次要人物為烘托
潘永鴻指出:“小說中的次要人物往往在文本中充當‘綠葉,以陪襯主要人物這個‘紅花,用他們形象的相對性或者相似性來互相補充和豐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小說中往往是先后出現、一主一賓、一正一側、一詳一略,相映成輝。”于是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我”與母親在小說中所起的作用?!杜_階》這篇小說以“我”的口吻來講述父親與臺階的故事,但也有部分內容涉及母親及“我”的言行。這三人的言行共同勾勒了一幅家庭和諧奮進圖,并使得父親的形象刻畫更深刻。
小說第28段描述了父親粗暴的動作和兇狠的語言,由此展現了父親不服老、不認輸的形象;而“我”的反應——“搶”“保持平靜”,體現出對父親的心疼,對父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理解,以及不愿意打擊父親的善意。
由母親為父親治療的熟練程度,可見父親受傷這事是經常發生的。這里反映出父親的艱辛,母親的細心、耐心、愛心?!拔摇焙湍赣H這兩個次要人物體現出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理解與尊重。這樣的家庭氛圍是值得提倡并學習的。
這位農民父親最顯著的特點是有追求以及謙卑,還勤勞能干、吃苦耐勞,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這樣的父親讓“我”敬佩、心疼。顧艷紅認為,挖掘課文中蘊含的那些對學生的心理發展、人格培養有利的元素,可以促進以文化人功能的發揮。由以上可知,圍繞主線問題,借助抓手,關注文本中的次要人物,從不同角度剖析主要人物的形象這一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觀念。
(二)情境型任務
任務三:隔空對話父親,觸發共情心
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教師應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增強教學活動的情境性和實踐性。豐富的情境任務、多樣的實踐活動,能夠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感知直觀形象和真切情感?!杜_階》的教學中,在學生精準把握人物形象后,筆者通過設計情境任務,使學生融入故事情境與文中的父親隔空對話,進而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小說第31段提道:“好久之后,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么了?”若此時站在父親面前的是你,你會做何回答?設計這一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結合背景資料,隔空對話文中的父親,表達自己獨特的思考與體驗。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面這位父親,將自我置于小說情境中與“我”產生共情,體會“我”的復雜情感。對話的過程可以使學生從一個關心長輩的孩子的角度,體會到傳承吃苦耐勞品質的重要性,感受到精神追求的延續。
(三)實踐型任務
任務四:贊美自己的父親
李森祥先生說:“我那時候一直醞釀著要寫一個關于父親的小說,就經常跟《上海文學》的老編輯周介人聊我父親、祖父的故事。”文中“我”對父親的情感正對應著李森祥對父親、祖父、恩師周介人這三位長輩的情感。文中的父親是老一輩農民的代表,他的生活是千千萬萬老一輩農民生活的縮影。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導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教學了本文之后,聯系生活是必不可少的。筆者引導學生將文中的父親和自己的父親聯系起來,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父親有什么樣的優點,從而激發學生心中對父親的自豪感,傳承父親身上的優秀品質。
筆者還建議學生課后與父親共讀這篇小說,和父親一起汲取文中人物的優秀品質。
三、以文化人教學實踐反思
(一)進階設計的意義
金葉指出,經典小說的閱讀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識字讀文,或是掌握某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文中父親的優秀品質以及學會體諒、心疼自己的父親。
《臺階》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著“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展開,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整體閱讀,感知文本的脈絡與框架,細致品味父親這一人物形象。其中所設定的任務由易到難,再由難到易,環環相扣,更便于學生接受與理解。問題型任務中“梳理小說情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解文本主要內容;“剖析父親形象”的目的是讓學生立足文本,品味相應的語言、形象。情境型任務中“隔空對話父親”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立足情境換位思考,并抒發自己的情感。實踐型任務中“贊美自己的父親”的目的是讓學生回歸生活,學習優秀品質。
(二)現實意義
語文課程要在實踐中堅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融合,“教文”不忘“育人”,“育人”要立足“語文”,用語文的方式育人,促進語文課程工具性和育人價值的和諧統一。當下,有些學生好吃懶做,不肯勤奮刻苦;有些學生迷茫地虛度光陰,沒有精神追求;有些學生狂妄自大,不知樸實謙卑……很多優秀的品質被這些學生忽略,或者說他們被錯誤的價值觀影響了。此時便顯出優秀文學作品對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性?!杜_階》的教學便是引導學生學習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體現。
立德樹人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立足《臺階》,設計學習任務群,便是希望學生能繼承相關的優良品質,成為新時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榮維東,唐玖江,唐心悅.堅定文化自信,推動語文課程創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教師教育報,2022(6):63-71.
[3]? 張玉璠.高中語文“任務群”內部關系的準確定位[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4):7-9.
[4]? 潘永鴻.探析小說次要人物形象的魅力[J].中學語文,2019(35):69-71.
[5]? 顧艷紅.面向以文化人的“宜人課堂”的實施路徑[J].中學語文,2022(20):60-62.
[6]? 徐振.情境任務讓閱讀教學熠熠生輝: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24):86-87.
[7]? 金葉.境脈閱讀:《臺階》主題的三重追問[J].語文教學通訊,2022(14):67-68.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