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
[摘 要]班級組織文化是學生最容易接觸、體會的基層組織文化,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潛在教育力量,當前其發展仍存在著師生對班級組織文化建設認識不足、組織文化活動形式大于內容等問題。必須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建設班級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從而進一步拓寬班級組織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渠道。
[關鍵詞]核心素養;班級組織文化;建設;初中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4)15-0086-03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班級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的主要依托組織。學生所接受的大部分教育教學活動都是以班級為載體進行的。組織文化即被大部分成員所接受的價值觀、規范及行為,且常內化為成員互動的指引原則。組織文化主要具備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約束功能。班級組織文化就是指由班級在形成之初,以及在后來的發展中所建立的、班級所特有的并為全班多數學生所一致遵守的集體最高目標價值規范、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等。班級組織文化對引領學生建立端正的思維方式、理想信念、行為模式等有無法取代的作用。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品格。在這個過程中,班級成為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并通過共同的文化價值觀,促使其中的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班級組織文化不僅是學生學業和成長的指導方針,更是培養未來合格社會公民的關鍵因素。
一、班級組織文化的正向功能
(一)導向功能
班級組織文化影響著班級學生的相互關系、溝通方式以及整體氛圍。班級組織文化通常由學生、教師和其他相關成員共同建設。班級組織文化塑造并傳達著班級學生的共同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通常涉及友誼、團隊合作、努力奮斗等。通過共享價值觀,班級學生更容易形成一致的目標和共同的努力方向。班級組織文化中的行為文化起到規范和引導學生行為的作用。行為文化通常涉及尊重、公平、責任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維持秩序,促使學生在相應的規范下共同努力。
(二)凝聚功能
班級組織文化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班級組織文化寄托了班級學生一致的志向與向往,也反映了班級學生一致的心理健康認識與社會文化認知等。班級組織文化往往強調集體榮譽和責任心,通過凸顯每個學生對整個班級的重要性,增強團隊凝聚力。班級組織文化為學生提供了情感支持和聯系社會的平臺。在共享的文化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獲得理解和支持,并由此形成緊密的社交網絡,增強凝聚力。
(三)激勵功能
班級組織文化會對班級學生產生正向的激勵作用。班級學生會立足班級內共同的價值準則自覺規范自身的言行,為班級的發展做出貢獻,并形成極強的集體自豪感與責任心,進而自覺地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奮斗。這種積極的文化影響著每個學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班級整體利益。為了促進班級的和諧發展,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各類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做法不僅增強了班級內部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造力。
(四)約束功能
班級組織文化不僅反映了班級學生的共同認知,還對他們的行為和互動產生一定的約束。班級組織文化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等,規范學生的行為。班級組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之間社交互動模式的塑造,涉及溝通方式、人際關系的建立方式,以及沖突處理方式等。從側面來看,這便是對學生間的互動進行了一定的約束。
二、立足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建設初中班級組織文化的注意事項
(一)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是班級組織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人文底蘊所包含的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是無數先輩追求科學,崇尚仁義和真善美的結晶,滲透于中華文明。在初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中彰顯人文底蘊,就是要在班級生活中使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實精神生活,形成優秀的思想品格和習慣,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文化自信等。科學精神強調秉持求真的理念,運用科學的手段與方法做人做事。在初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中彰顯科學精神,就是要在科學的班級管理理論的指導下,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在生活和學習中勇于實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誠實守信,身懷責任心和使命感,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積蓄科學創新的能力,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致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與健康生活
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養成自省的習慣,隨時檢視自身的學習情況,形成自主學習的行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這有利于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與此同時,又要引導學生緊跟時代潮流,以互聯網為學習的手段和載體,開闊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水平。健康生活主要是指在班級組織文化建設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健康的重要含義,學會珍愛生命,認識人生意義與社會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和防護意識,逐漸形成科學文明的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協調發展。
(三)使學生明確責任擔當與實踐創新的重要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是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的,人自身的存在、成長離不開社會,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指導。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在班級組織文化建設中,要引導學生明確社會賦予他們的責任,懂得明辨是非,捍衛平等和公正,對祖國產生更強的歸屬感。除此之外,還要主動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獨立思考,發展批判性思維,打破個人固有的思維定式,進而能夠根據具體條件具體分析,選擇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可通過一系列操作使學生具備開展實踐創新的行動能力。
三、當前初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對班級組織文化建設認識不足
班級組織文化建設對培育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有初中班主任對班級組織文化建設缺乏清晰的認識。部分班主任在工作時常常把大部分關注點放在課堂上,注重對具體人和事物的管理,對班級建設關注不夠,特別是忽視了無形的班級組織文化的建設。若過于看重學生的成績,弱化班委的職能,沒有充分發揮班級建設的力量,便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帶領學生培育班級文化。
(二)組織文化建設形式大于內容
當前的初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教育局及學校發布的文化建設指標或者評比。班級組織文化建設在各項指標的規定下容易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和創造力,以致建設內容空洞,建設過程流于形式,看似多種多樣,耗費不少人力財力,但實際上沒有體現班級的特色。這樣的班級組織文化建設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擺的空架子,難以讓學生獲得文化熏陶。有些班級的組織文化建設受班主任個人年齡、經驗的影響,缺乏班級特色,不能體現集體意志。這導致組織文化不能深入人心,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班級組織文化建設舉措
(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強調規范性和個性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班級組織文化建設的表層部分, 是建設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先決條件。班級物質文化能反映出一個班級組織的風氣和價值觀,一般涉及班級的物質生活條件,如教室的布局、擺設、清潔等。核心素養下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要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體現出規范性和個性并存的特征。如教室的設計要契合相應的價值觀。班主任可以帶領班級學生一起確定教室的整體風格,用各類主題來營造班級文化氛圍。如可以將一些學生的優秀作品和名言警句等掛在教室的墻壁上,發揮其“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達到以環境育人的目的。
(二)班級行為文化建設強調責任和擔當
應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制定標準,嚴格要求,以使學生將文明禮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班主任可以和班委、班級學生共同討論商議每月活動的主題,以實踐活動和主題班會的形式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相關主題可涉及疏散交通、關心老幼、清理街道、禁毒教育、遏制校園暴力等。班主任也可以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外化,讓學生明確責任、勇于擔當。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社團活動等,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專業技能。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責任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激發他們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積極責任感。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引導和激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強調自主管理
社會心理學從心理方面將“制度”界定為 “共同的心理狀態”。制度化是指將班級的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學生主動參與是建設、實踐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方式。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遵守制度,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班級公約或者班規的制定中。班主任可以就班級出現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找出解決方法,根據學生的反饋制定獎懲措施等,并聯合班委嚴格執行,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人人有事做”,讓每位學生發揮“主人翁”意識,讓班級事務“有人管”,使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學習管理,真正地得到發展。班級制度一旦制定,必須嚴格且持之以恒地執行,明確獎懲。“潤物細無聲”是最智慧、最溫情也是更易于為學生所接受的方式。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要從一開始的班級制度建設逐漸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以達到推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長足提高。
(四)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強調健康生活
精神文化是組織文化的深層次表現, 主要指組織成員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 以及組織氣氛等, 它是組織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班級精神文化是在實踐中產生并不斷發展的精神力量。班主任可以與全體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目標、奮斗目標,并發動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自己的學業與人生目標,鼓勵他們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奮斗;可以發揮班內先進人物的引領作用,在精神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把那些最能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個人和團體樹為典型,加強班級學生對榜樣人物的良性“模仿”,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推動大家共同進步;可以開展多種班級主題活動,比如紅歌比賽、經典誦讀活動、讀書分享會、心理團體輔導等,增進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
優秀班級的構建離不開班級組織文化的建設。基于發展核心素養有意識地建設班級組織文化,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素質,挖掘學生的潛能,還能讓學生自主了解、體會、參與班級管理工作,有利于優秀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陳興淋.組織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歐文斯.教育組織行為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1.
[4]? 石偉.組織文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