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文章結合教學案例分析了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創設教學情境、鼓勵自主探究、布置實踐任務、搭建合作平臺、提供綜合性評價等策略,期望可以幫助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打造有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教學環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建鋒(1979—),男,江蘇省南通市韜奮小學。
教育學領域的深度學習理念源于美國學者馬頓和薩約爾合著的論文《論學習的本質區別:結果和過程》。該論文于1978年發表,以學生的閱讀學習為例,探究了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深度學習和表層學習及其區別。馬頓和薩約爾據此引申出深度學習的具體內涵,即學習者不僅通過學習記住了知識點,還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層次理解,發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深度學習理念倡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整合、實踐應用,讓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深層次的思考,提高思維能力。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度學習理念被愈發廣泛地用來指導教學實踐,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分析了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廣大教師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知識整合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設計富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主動思考、積極探討,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1]。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等多種類型的資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第1課“認識機器人”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機器人的科幻電影的片段,將學生帶入充滿奇幻色彩的機器人世界,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其次,教師可以展示記錄現實生活中機器人工作情況的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了解機器人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并由此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學習有關機器人的知識。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簡要介紹不同類型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并引導學生思考機器人在未來的人類社會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創設教學情境,然后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更加充足的學習動力。
二、鼓勵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構建科學體系
讓學生自主探究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核心。在自主探究時,學生需要主動探求知識,構建自己的認知、理解體系,這有助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能夠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在學習者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中逐步進入學習者的認知體系的。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也突顯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此外,元認知理論也強調學習者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者才能有效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思路,從而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這有利于他們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通過恰當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掌握運用信息技術方法和工具解決問題的技巧。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第13課“初識物聯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物聯網在日常生活中被如何使用。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先簡要介紹物聯網的概念、組成和原理,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在學生明確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組探究自己身邊的物聯網技術,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等。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物聯網技術中傳感器的重要性,討論物聯網技術目前被應用于哪些領域以及未來可能被用于哪些領域等問題。在完成自主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對物聯網的了解會加深,他們還會意識到信息技術在現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最后,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回顧自主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思考自己在進行自主探究時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從而順利積累學習經驗,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在這樣的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學會物聯網相關知識,還能夠逐步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思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完成自主探究任務。
三、布置實踐任務,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主動建構過程十分重要,而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結合實踐經驗和理性認知構建知識體系。因此,為了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發展多方面能力,教師還應該設計實踐任務,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行動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在設計實踐任務時,教師應盡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3]。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小學6年級信息技術第2課“機器人傳動”、第3課“機器人平臺”、第4課“機器人行走”、第5課“機器人傳感器”、第6課“機器人循光”、第7課“機器人沿線行走”、第8課“認識開源機器人”、第9課“機器人機械手”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發現身邊的機器人”等實踐任務,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身邊的掃地機器人、聲控機器人的構造。在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有關機器人的知識,并提高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完成實踐任務的情況及時給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意見,以確保實踐任務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互動
在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為此,教師需要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通過集體智慧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對知識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4]。為了有效搭建合作平臺,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討論、項目式學習、同伴教學等活動。
例如,在教授蘇科版小學3年級信息技術第17課“繪制圖畫”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一同使用畫圖軟件進行創作。在教授這一課時,許多教師會鼓勵學生自行使用畫圖軟件繪制圖畫,這樣做固然有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但是教師難以觀察所有學生的繪圖情況,因此也很難精準地指導所有學生科學使用畫圖軟件。而在搭建合作平臺后,學生可以在學習小組內交流使用畫圖軟件的技巧、討論如何畫出復雜的圖畫,這樣做有利于全體學生掌握畫圖軟件的基本用法。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在學生分組后布置繪制圖畫的任務,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確定一個繪圖主題,如“我的夢想”“我心中的未來世界”等,然后進行科學分工,確保每名小組成員負責繪制圖畫的一個部分,或者圖中的一種元素,如人物、場景、建筑等。在所有成員繪制完畢后,學生還需要通過交流、討論將不同部分或者不同元素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布置上述任務后,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學校的論壇或者QQ群聊進行跨小組交流,讓學生在這些“線上討論區”交流設計思路,分享繪畫技巧,討論如何更好地呈現主題。
在這樣的課程中,學生不僅合作學習了信息技術知識,還進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動,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鍛煉。除此之外,在課程結束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展示自己創作的圖畫,鼓勵學生再次進行交流,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五、提供綜合性評價,指導學生不斷改進、提升
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后,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用情況,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況,而且還要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這樣的綜合性評價有利于教師科學調整教學策略,還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為了確保綜合性評價的有效性,教師應重視過程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現,尤其是學生在團隊中的表現,并結合學生的表現給出恰當的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時哪些方面的操作出現了問題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現。
其次,教師也需要重視成果性評價。為了得到科學的成果性評價,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分析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這樣的評價能激勵學生,也有助于學生養成定期回顧、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當然,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樣做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習慣和評價能力,并且這會使學生對成果性評價的接受度更高。
最后,為了更有效地指導學生,教師還需要做到及時反饋評價意見。在學生提交學習成果之后,教師應當立即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并指導學生進行調整、改進。而在反饋時,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反饋方式,包括語言反饋、文字反饋、表情符號反饋等方式,以確保不同性格特點、學習基礎的學生都能夠理解和接受教師反饋的評價意見。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策略,給學生打造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學習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推動學生全面
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秋瑜.融入人工智能技術 建構魅力信息技術課堂[J].小學生(上旬刊),2023(12):100-102.
[2]王璨.基于德育體諒模式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3(21):73-75.
[3]馮培.應用項目式學習構建高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J].啟迪與智慧(上),2023(11):33-35.
[4]孫紹蘭.開展小學信息技術主題化活動的教學路徑[J].天津教育,2023(30):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