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凌云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教育領域中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導“以生活為基礎,以生活為載體,以生活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本文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探討了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情境中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易于理解并接受,從而促進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得到提升。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愛、智、美、樂”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創造力等綜合素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以生活探究為本,讓課堂充滿生活化氣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師生交流互動溝通,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需求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需求。首先,教師應深入了解學情,通過針對性的教學與學生互動、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需求,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掌握一些英語溝通交流的技巧,或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其次,教師設計具有貼合實際情景化的教學內容。教師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場景為情景,將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到英語的實際語用價值。
例如,在教學“Playing sports”這一單元時,教師緊扣日常生活經歷的場景,分組讓學生進行對話。教師讓學生練習邀請他人參加運動的對話:
生1:Are you free this weekend?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e?(你這個周末有空嗎?要不要和我一起打籃球?)
生2:Sure,that sounds very interesting.(好的,聽起來很有趣?。┩ㄟ^生生之間對話交流互動的方法,教師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邀請同學一起參加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友情,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并將其回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參與到有趣的英語學習中。在教學詞匯時,教師引入英語歌曲、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聽歌、看電影的過程中,不僅增強對詞匯的記憶,還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仁愛英語八下Unit5 Topic1“You look excited”Section C這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電影the Sound of Music,之后,學生利用所學系動詞,根據電影內容來談論他們的感受,如The music sounds sweet. The children look happy. I feel excited after seeing the film.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不同的需求等個性化的特點,教師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所求:對英語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應增加更多的英語學習課程;舉辦英語口語競賽,英語詞匯競賽等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而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更為直觀的教學方式和教材,在教室內及周邊區域貼上相應的英文單詞,逐步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二、創設情境搭建平臺,引導學生生活實踐
首先,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采用模擬生活實踐的方式創設不同的具體情境,如在學習仁愛英語七上“Making friend”這單元時,教師導入新課向學生介紹“making friends”時創設一個話題情境:一個游客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遇到一個很友好的當地人,想與他成為朋友。學生先思考應如何表達,接著以小組形式一起討論,生生互動,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然后學生在小組內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個游客和一個當地人,他們可以使用英語進行對話,試圖相互了解、交換聯系方式等。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提供一些相關的詞匯和句子,如“Welcome to...”“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Where are you from?”“Do you want to hang out with me sometimes?”等。同時,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給予點撥,達成教學目標。
其次,教師應借助實踐活動拓展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調研、訪問企業等實踐活動,將學生的社會實踐體驗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如在學習與旅游相關的英語課程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到附近的旅游景點進行實地考察,并運用英語進行講解和溝通。如學生前往當地的動物園,觀察那里的動物并用英語描述它們的特征和習性;學生在歷史博物館,通過聆聽展品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的英文講解來提高自身的英語聽力和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使用一些常見的英語詞匯和短語,如:
This animal is called? ? ? ? .(這個動物叫做……)
It has ____ fur/noses/ears.(它有……的毛皮/鼻子/耳朵。)
It lives in the____ .(它生活在……)
This museum shows the history of ____.(這個博物館展示了……的歷史。)
This art was created by ___.(這個藝術品是由……創作的。)
通過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學生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深入理解并掌握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最后,搭建平臺,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實踐活動。教師舉辦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競賽、英語文化活動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練習英語,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和交流技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深入地了解英語語言和文化,同時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從而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的興趣和需求,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既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情感教育,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互信的關系。教師通過與學生建立良性發展的師生關系,可以更好地及時地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組織、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啟發思考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通過生活場景,通過提問啟發思考、點撥引導、肯定等激勵學生,讓他們自己體驗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教學英語句子結構時,教師可提出“英語句子結構和中文句子結構有什么不同?”,激發學生對語言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如,教師舉例:We had a picnic at the park yesterday.(昨天我們在公園野餐。)然后,教師以“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的不同點,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在探究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不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進行兩種語言的語法的對比探究;最后,教師讓學生總結歸納所學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兩種語言的語法特點和不同之處(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詞形變化豐富;英語中很多被動句式,漢語中則少見等),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學習更加主動、積極、有成就感。
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外語的一些國家的文化、歷史、社會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提升英語能力。
首先,教師講解一些與英語文化有關的知識,可涉及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音樂和藝術等,也可以是自然風光、地理資源等方面。在學習仁愛英語九上Unit 3Topic 2中,教師可以拓展一些相關知識,在中國和“cat”有關的習語多包含了吉利的色彩,如“貓有九條命”;在西方文化中包含negative meaning,如“Cats hid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英語文化的魅力。
其次,教師介紹一些經典的英語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如Shakespeare的戲劇、Dickens的小說、Westlife的音樂等。在介紹這些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語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和審美能力。
除了介紹英語文化知識和學習文學藝術作品,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英語文化活動,如在學習“Food festival”這個單元時,教師選擇sandwich作為一個教學點,鼓勵學生嘗試制作三明治。在學生制作三明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相關的英語詞匯,如 “bread”(面包)“butter”(黃油)“honey”(蜂蜜)和“First,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等。在品嘗三明治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口味和感受,使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和討論,如“I love the taste of the sandwich.”(我喜歡三明治的味道。)和“I think you make the sandwich best of all.”(我認為你制作的三明治是最好的。)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同時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比較我國和日本不同的飲食文化時,學生可以用英語進行描述和討論,又如,“In Japan,people often eat raw fish,but in my country,we usually cook it.”(在日本,人們經常吃生魚,但在我們國家,我們通常會烹飪它。)這樣的比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和相似之處,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
五、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啟迪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的多元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英語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和提供學習資源,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使用多種教學材料等。針對喜歡音樂的學生,教師可鼓勵他們編寫一首自己的歌曲,讓學生運用英語描述和介紹自己的創意,如 “I have written a new song that is inspired by my favorite artist”(我寫了一首受我最喜歡的藝術家啟發的新歌)。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案例分析等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此外,教師組織英語角、文化交流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資源,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嘗試新方法、新思路,讓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使用不同的學習工具,應用新的科技手段等。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接觸科學、文學等其他學科,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語教師可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方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思考、探索與創新。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中,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探討學習策略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愛、智、美、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這一思想可以讓課堂充滿生活化氣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在選取生活化話題、采用互動性教學方法、組織課外活動等過程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泰寧縣朱口鎮龍湖初級中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