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迪
摘要: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現代教育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尤其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探究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形成淵源的視角切入,梳理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形成過程。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目標。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對高校完成培養任務、實現培養目標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63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形成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無數人的美好理想追求,前賢們很早就看到了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從古希臘人文主義的出現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以及啟蒙運動時期理性主義的興起,乃至后來的哲學家、教育家,人的全面發展一直是中心探討話題,下面將從不同時期來介紹他們的思想主張。
1.1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歷史淵源
首先是人文主義的出現,柏拉圖在《理想國》第十卷中提出和諧發展教育觀,認為體育和音樂教育是人必須要接受的兩項基本教育。體育教育和音樂教育相輔相成,對培育人的德行起著重要作用。亞里士多德師承于柏拉圖,他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其主體和諧的人的積極參與而和諧的人的培養又離不開和諧的教育?!笨梢姡乩瓐D的教育觀念對亞里士多德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在對柏拉圖教育思想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又創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闡述了為什么要進行和諧教育以及如何進行和諧教育。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提出,“人天生是一種政治動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脫離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位鄙夫”。人不是單獨存在的,每個人都和社會、國家息息相關,一旦個體脫離了社會和國家存在,是不合理的,更是毫無意義的。全體公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公民道德素養的高低,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們認為,教育應該達到德、智、體、美的共同發展,才能完成教育的最終目的。
如果說古希臘掀開了人文主義的開端,那么文藝復興時期則將之推向了高潮。文藝復興運動開始打破宗教神學對人的束縛,人們開始探尋自身存在的價值。文藝復興運動掀起了對古希臘文化學習的潮流,這一時期人文主義教育的核心是人,重點在教育對人性的塑造。首先要把人從中世紀教會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遵循人的本性發展,認為人是現實的創造者,鼓勵他們爭取屬于自己的榮譽。這個時期誕生的思想家們,不僅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進步,而且在教育上有了更大程度的進步和成就。歐洲啟蒙運動的興起也推動了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期對人文主義思想更高層次的發展甚至影響著幾百年后的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在解放人性的基礎上又強調人的權利和地位,這個時期的思想家們提倡民主與平等,要求人們理性思考,科學看待問題。盧梭的著作《愛彌兒》中認為,“從造物主手里出來的東西都是好的,但一到人的手里,就全部變成壞的了。”他認為大自然是善良的,人生下來也是善良的,是在社會活動中把人變壞了。他主張教育應當尊重自然,給予人們自由,促進人的自由天性的發展。
1.2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形成歷程
1.2.1萌芽時期
馬克思青年時期已經開始關注人的發展問題,在他17歲所寫的中學畢業論文提到,“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這個時期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已經初具萌芽,馬克思認為選擇職業時,首先要考慮社會整體的幸福以及自身的發展,不是在名利的驅使下選擇一個可以炫耀的職業,要把職業目標放在可以促進個人發展上。而后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全面研究了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的原子論的異同關系,明顯肯定了伊壁鳩魯的原子論,肯定原子的偏斜運動,追求哲學中的自由意識,強調個體意志中的自由性,馬克思的自由思想得到了初步闡發,雖然有諸多不成熟之處,但是為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的思想奠定了理論基點。
1.2.2形成時期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早期思想開始轉向成熟階段的一本著作,在《手稿》中,馬克思提出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考察以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為基礎,首先研究了工資、利潤、地租3個基本的經濟范疇,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中資本與勞動之間不可調和的對立,說明私有財產的存在必然造成異化勞動,必然給工人階級和整個人類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只有棄私有財產才能消除異化勞動,要使社會從私有財產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必須通過工人解放政治形式,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化帶來的異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1.2.3成熟時期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正式發表宣告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評價了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剖析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論述了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的偉大歷史使命,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只有資產者有個性和獨立性,無產者沒有個性和獨立性,所謂自由就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自由占有雇傭工人的勞動。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以“自由人聯合體”的形成為前提,才能真正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進一步深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內在矛盾、外在表現以及歷史進步性,得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必將被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取代的科學結論。揭示了資本家榨取工人的奧秘,通過強制延長勞動時間,無償占有工人自由時間,以創造剩余價值,闡釋了工人未能全面發展的根本原因。
2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主要有4個方面,下面從不同的維度對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作出解讀。
2.1人的需求的全面發展
需要是人的本性。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人作為一種生物,一切活動的前提是能夠生存。人要生存,首先必須能夠維持生命,因而離不開生存所需的物質基礎,但是這種物質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需要。當人類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引起新的需要,這種需要相對于人類的生存需要而言;以滿足人類物質生活的需要為基礎,人類新的需要的產生是必然的。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一個人的需要層次越低,潛在的力量就會越大。在人的高級需要實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人的低級需要。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后,才能夠繼續有目標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努力,人的需要的不斷滿足和發展,刺激著人們獲取更高級的需要。
2.2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
中西哲學都把認識自己當作一個終極命題,老子《道德經》中講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只有正確地認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才能夠有意識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馬克思認為,“人的才能的全面發展,包括了人的體力、智力、自然力和社會力等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統一的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隨著人的實踐活動的逐漸開展,人的能力也不斷提升,所以,人的發展歷史就是人的能力發展的歷史。由于人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遺傳因素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人的能力發展必然存在著不同。人的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就是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人們可以在社會中通過自己的能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己的需求,推動社會的發展。
2.3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
人的發展本質上是社會關系的發展。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觀點主要包含3個方面:第一,從人的實踐活動來理解人的本質。人的本質不是人的抽象自然本性,而是由人所從事的現實實踐活動決定的。第二,從現實的社會關系來把握人的本質。人總是處在一定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中,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產關系。第三,從發展過程來看待人的本質。由于生產關系和歷史條件不斷變化,人的本質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在歷史變動過程之中。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的直觀的抽象人性論,他離開人的社會實踐來理解人,從直觀上把人理解為孤立的抽象個體,顯然是人性上的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現實的個人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獨立存在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2.4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
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不只是腦力和體力的充分發展,還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協調發展。馬克思指出,“社會本質不是一種同單個人相對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個單個人的本質?!边@表明個性是一個人獨有的并與其他人區別開來的整體特性。個性的本質首先就是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意愿,人之所以有個性,就是因為每個人的思想意識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沒有個性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個性的充分發展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惫伯a主義社會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人們才能成為能夠駕馭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真正主人,人們的活動才能是自覺和自由的,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才會成為現實。
3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是培育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越來越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出發點是現實的人,從人對自然的關系和人對社會的關系中系統地揭示了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新時期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
3.1聚焦人的需求的發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的主體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構建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過程中,要以學生需求與興趣為核心,有效地與社會發展實踐相結合,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上要體現時代性、歷史性和實效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主體的發展是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充分尊重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2聚焦人的能力的發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協調性
全面發展強調的是人的能力綜合發展。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加強學生德、智、體、美、勞五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忽略任何一方素質與能力的發展,都是片面的發展。它們之間相互獨立、各有特點,無法被其他一方所取代,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以全面發展的理論為指導,重視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切實推進高校德育教育的發展,積極推進德育教育改革,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同時,積極引進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加強高校德育師資隊伍的建設,為發揮德育教育的價值和作用提供保障。提高德育教育的影響力,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3.3聚焦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實踐性
實踐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高校應積極地收集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在保留優秀的精品活動之外,積極地創新實踐活動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的大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的機會較少,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挫折教育非常必要。除了校內活動之外,高校應積極地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及假期等,組織大學生參加實地調研或志愿者活動。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豐富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3.4聚焦人的個性的發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創新性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有著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一個需要持續演繹的時代命題,這就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地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地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從教育理論、方法、內容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優化,創建出一套符合現代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為社會輸出更多的優質人才,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季林.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現代意道[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2]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吳壽彭,商務印書館,1968:28.
[3][法]讓·雅克·盧梭《愛彌兒》[M].北京:李平漚,商務印刷館,2016: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9,158,422,45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0.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7]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