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
[摘?要]高職聲樂教學在現行教育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尤其是在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如何將美育元素融入高職聲樂教學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同時,基本樂理知識與聲樂教學的融合對高職聲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此,本文在結合美育與樂理知識的基礎上,探討高職高專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美育;樂理;高職聲樂;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019-03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正處于經濟、文化高速發展時期。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職業院校在全面培養專業應用型技能人才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不僅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專業技能全面學習的認知與主動性,也關乎到聲樂教育人才所具備的綜合音樂知識結構的拓展,使他們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對聲樂教育人才的需求。
盡管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藝術情操的同時,也在思想政治上進行建設,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對聲樂知識的理解與領悟,以及如何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應有的文化觀點和對于思政建設的全面性理解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對高職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高職聲樂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高職聲樂教學現狀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職聲樂教學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更體現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上。從教學內容上看,高職聲樂教學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聲樂技巧訓練,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這種變化的背后,是教育者對于聲樂教育的深入理解和重新定位。他們認為,聲樂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因此,他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音樂,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從教學方法上看,高職聲樂教學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例如,引入項目化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聲樂知識和技能,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和網絡,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這些新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提升了教學質量。從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上看,高職聲樂教學也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高職聲樂教學強調以人為本、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這樣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聲樂人才,更是培養一批具有藝術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雖然在不斷進步,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學校在教學中過分注重技能訓練,而忽略了藝術素養的培養;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傳統教學手段,缺乏創新意識;有的學生在學習上過于追求短期的效果,缺少長遠的規劃。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我們深入研究,加以解決。
(二)美育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美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在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首先,美育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育不僅是培養學生藝術情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美育,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音樂,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美育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領導力,這對于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將美育融入高職聲樂教學中,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培養出更具競爭力的音樂人才。
然而,在當前我國高職聲樂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重視技能教學,忽視了美育的重要性。美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深遠,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音樂技能的傳授,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
二、美育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美育元素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融入
21世紀的教育領域,美育已成為重要的教育方式。既涵蓋傳統藝術形式,如美術、音樂、舞蹈等,又包括感知美的全過程。審美教育的深遠意圖,既是欣賞美的過程,又是感知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在審美能力上得到提高,在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上,也能以藝術的方式得到新的提高。
在聲樂教學中,美育的內涵和應用在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樂理知識與美育教育融合,是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新的手段。特別是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美育元素的融入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聲樂技巧。
美育元素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選擇來融入。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應該注重音樂的藝術性和美感,選擇那些具有深厚的藝術內涵和高度美學價值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通過分析和欣賞音樂作品,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美育元素還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設計來融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和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的學習和體驗中。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欣賞活動,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自主發現音樂的美,自主體驗音樂的情感。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音樂創作活動,讓學生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自主表達自己的情感,自主實現自己的價值。
美育元素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的改革來融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該注重過程和結果的結合,既要評價學生的音樂技能,也要評價他們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音樂表演,評價他們的聲樂技巧;通過聽取學生的音樂會,評價他們的音樂表現;通過查看學生的音樂作品,評價他們的音樂創新。
(二)美育在高職聲樂教學方法選擇中的應用
在探討美育在高職聲樂教學方法選擇中的應用時,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即美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的是通過藝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應用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將美育理念融入聲樂教學的全過程中。這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評價的方式等。例如,教師可以優先選擇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加深對歌曲的背景知識、歌詞的含義等相關內容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作品并感受歌曲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
第二,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聲樂技巧,還要引導他們學會欣賞音樂,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情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音樂會、歌劇表演等,讓他們親身體會音樂的魅力以及音樂給他們內心帶來的震撼美,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第三,教師應利用美育理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音樂活動,如音樂劇表演、合唱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音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三、基礎樂理知識在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可以將基礎樂理知識與聲樂技巧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的同時,也能夠深入理解音樂的基本元素和原理。例如,學生通過學習音階、和弦、韻律等基本樂理知識,對歌曲的結構、旋律走向有了更好的理解,從而對音準、節奏、音色的把握更加準確,演唱技巧也有了更大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音階和和弦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聲樂作品的結構和旋律走向;通過講解節奏和節拍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節奏和聲音走向;講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原理,讓學生理解聲樂技巧的原理和應用,使音階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演唱中,使歌曲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將基礎樂理知識融入實際的聲樂演唱中,讓學生在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對聲樂的教學進行個性化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游戲或音樂創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樂理知識,也可以通過模擬音樂會或舞臺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的演唱中體驗和應用樂理知識。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如音樂軟件、音樂視頻等,將抽象的樂理知識轉化為直觀的視聽材料,使學生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樂理知識。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和弦知識,嘗試將歌曲進行和弦的改編,強化樂理知識的積累。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網絡資源、圖書資料等途徑,自主探索和學習樂理知識。
四、高職聲樂教學評價
(一)當前高職聲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高職聲樂教學中,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教學評價過度強調技能的考核,忽視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這種評價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過于追求技巧的熟練度,忽視了音樂的內在情感和藝術性。其次,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主要依賴于期末考試的成績,忽視了日常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只關注短期的學習成果,忽視了長期的學習和進步。此外,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忽視了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勢。
在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對聲樂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需要建立一個更加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既要考核學生的技能水平,也要評價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這種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來實現,如平時成績、期末考試、作品展示、音樂會表演等。其次,需要建立一個更加注重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最后,需要建立一個更加注重個體差異的教學評價體系,既要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也要有個別化的評價策略。這種評價方式可以通過個性化評價和差異化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
(二)以美育和樂理知識為指導的教學評價改革策略
在探討高職聲樂教學評價改革策略的過程中,以美育和樂理知識為指導的教學評價改革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策略的實施,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提高他們的音樂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首先,以美育為指導的教學評價改革策略,強調的是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音樂技能的提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因此,教學評價也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包括學生的音樂技能、藝術修養、創新能力等。這樣,不僅可以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以樂理知識為指導的教學評價改革策略,強調的是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通過教學評價來檢查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水平,還可以提高他們音樂理論的應用能力。
最后,以美育和樂理知識為指導的教學評價改革策略,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總體上看,教學評價改革策略以美育、樂理知識為指導,是一種綜合性、科學性、實效性較強的教學評價手段。因此,教學評價也應該包括對學生實踐活動的評價,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
五、教學評價改革的實施與效果分析
教學評價不僅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因此,學校需要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在實施教學評價改革時,應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引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筆試和口試之外,還可以考慮引入實踐操作、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二,建立動態的評價體系。需要建立一個動態的評價體系,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三,強化過程評價。需要強化過程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第四,評估改革效果。在實施教學評價改革后,我們可以通過對教學數據的分析,來評估改革的效果。例如,可以通過比較改革前后的學生成績、學習滿意度等數據,來評估改革的效果。
第五,收集學生反饋。學校還可以通過收集學生的反饋,來了解他們對教學評價改革的看法。例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來收集學生的反饋。
結?語
總的來說,通過美育和樂理知識的引導,高職院校可以有效地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然而,這需要對教學評價進行深入的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以便找到最適合本校學情的教學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洪暢.洪山石牌嶺職高幼教技能課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2]陳育榮.美育視域下高職院校合唱課程教學實踐創新探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3):54-58.
[3]白英杰.論紅色經典歌曲在高職聲樂課程思政中的教學應用[J].大眾文藝,2023(16):92-94.
[4]謝佩君.高職院校聲樂課程思政建設探究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3(7):159-161.
[5]朱學民.多元文化視域下中小學美育與音樂教育共生發展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23(2):41-46.
[6]孟馨.美育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教學創新的實踐研究[J].當代音樂,2022(9):26-28.
[7]董捷.在高師《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教學中對審美意識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1(6):193-194.
(責任編輯:尤?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