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菲
摘要:音樂劇為融合歌劇與舞劇等多種藝術元素的高密度舞臺劇,以音樂、舞蹈及戲劇構成主體,重點在展現個體歌唱技藝和歌舞表演能力,并強調戲劇劇情的推進與矛盾沖突的設定。其中,鋼琴伴奏作為關鍵元素,擔當多項作用。基于此,本文從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結合的意義出發,對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結合的藝術價值進行分析,并對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的結合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鋼琴伴奏;音樂劇;藝術價值
在音樂劇的演唱過程中,鋼琴伴奏占據著核心地位。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鋼琴伴奏既是一種綜合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實現作品更豐富含義的途徑。無論是演唱者還是伴奏者,他們均致力于通過自身二度創作的演繹方式,重新賦予作品嶄新的生命力。鑒于完整的音樂作品僅憑借演唱難以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借助鋼琴伴奏才能展現其最佳效果。音樂劇中,角色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以及劇情推動都離不開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協同合作。因此,盡管鋼琴伴奏與演唱是兩個不同的層面,但兩者在音樂劇中的作用同等重要,互相融合,互相促進音樂劇的成功。
一、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結合的意義
(一)有助于聲樂表演者的心態調整
聲樂表演作為音樂劇的核心元素,表演的現場感強,且可以直觀地展現在眾人面前。聲樂表演者需要憑借歌喉及其他技藝傳遞美意,既需對歌曲完整熟練地演繹,展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同時還需具有自我意識,充分發揮個人魅力[1]。由于這種壓力,很多表演者在上臺前會感到極度緊張,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舞臺問題。例如,記憶失常,原本熟悉的內容或技巧可能無法準確重現;再如,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降低,難以及時應對環境變化。此時,鋼琴伴奏在促進聲樂表演者調整心態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具有有指導意義的伴奏,可以幫助他們盡快進入狀態,掌握呼吸調息、節拍的控制以及音色的掌控,從而更有表現力地呈現聲樂表演。
(二)有助于提升音樂劇的表現力
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的結合不僅讓舞臺表演的形式更豐富多元,也為音樂和戲劇提供了更強的藝術表現力。鋼琴作為現場伴奏樂器,通過其自身的音色和演奏技法,能營造出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氛圍,是音樂劇表演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將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結合,不僅能更鮮明地表現出音樂的細膩與深度,也能在音樂敘事的過程中注入更加自然、真實的情感,令觀眾更加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具有懸疑色彩的《面試》中文版音樂劇,就在與小劇場戲劇融合的同時,以鋼琴為現場的伴奏樂器。鋼琴伴奏在與演員的表演緊密配合的同時,使得劇情緊湊的推進,引人入勝。而《歸童》鋼琴音樂劇則講述了1940年香港戰時兒童保育院的孩子們轉移到內地的艱難歷程,通過鋼琴伴奏輔助音樂劇呈現的表演形式,將這一歷史事件展現得生動而深刻。同時,音樂劇《鋼的琴》的成功也得益于劇本原創、角色個性與形象刻畫、歌曲與舞蹈、舞臺設計和燈光效果以及演員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優秀表現,它的成功為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的結合提供了范例。因此,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的結合有著重大的意義,不僅豐富了音樂和戲劇的藝術表達層次,也讓觀眾有了更多元的藝術體驗。
(三)有助于豐富音樂劇的聲音效果
鋼琴是音樂劇中常用的伴奏樂器之一,與音樂劇的結合可以產生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首先,鋼琴豐富的音色、音域特性可以滿足音樂劇中各種情感和氛圍的需求。例如,在一些需要表現輕松愉快、溫馨浪漫等情感的場景中,鋼琴的柔和音色可以有效傳達這些情感。同時,鋼琴的音域廣,具有很高的表現力,無論是高音還是低音,都能夠精準地表達出音樂劇中角色的心境。其次,鋼琴與音樂劇的結合可以為音樂劇的創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性。通過鋼琴演奏者的創意和想象力,可以彈奏出獨特的旋律與和聲,豐富音樂劇的音樂語言,使得音樂劇的表現更具個性和魅力。
二、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結合的藝術價值
(一)舞臺環境營造價值
音樂劇表演中的舞臺環境營造至關重要,其中,鋼琴伴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旨在增強布景效果,引起觀眾共鳴,引導他們深入劇情和角色的內心世界。音樂劇歌手主要運用情感表達來引導觀眾進行深度互動,使之更好地理解劇情和人物性格。這個過程中,最深層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上的歸屬感才是音樂劇演唱的核心所在。鋼琴伴奏的職責就是幫助歌手達到這個境界,通過高度配合,運用各種方式助推情境渲染、呈現客觀環境和調控現場氣氛,以期獲得最好的藝術效果。資深的鋼琴伴奏者善于運用獨特的技巧,妥善把握歌曲的情感元素,凸顯出內心的情感引導。以世界級音樂劇《歌劇魅影》為例,該作品的開創者韋伯獨具慧眼,它被譽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劇中鋼琴伴奏充分反映了魅影的驚恐氣息,極大程度地強化了整體的環境氛圍營造效果。
(二)人物形象塑造價值
音樂劇作為綜合型舞臺藝術,其核心在于對角色塑造的重視。首先,貫穿全劇的歌曲必須由具體的角色進行演唱;其次,劇目的情節離不開人物的演繹。每部成功的音樂劇,都有引人入勝的角色形象,如《艾薇塔》中的貝隆夫人、《悲慘世界》里的冉阿讓等。因此,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是音樂劇創作的重頭戲[3]。在這過程中,鋼琴伴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以其獨特的表現力賦予人物形象更深層次的內涵和更高水平的情感共鳴。例如,以《艾薇塔》為例,這部劇的主題圍繞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展開,刻畫出了一個既精明強干又情感豐富的女性角色。以Another Suit case in Another Hall、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以及You Must Love Me為代表的《艾薇塔》經典歌曲,助力該劇取得了極高的影響力和成功。這些曲目通過鋼琴伴奏傳達出強烈的情感,進一步強化了對角色形象的塑造。
(三)故事情節推展價值
身為音樂劇唱作人,除了依靠動聽的歌唱表現作品外,舞臺動作、舞蹈及臺詞等要素同樣需要進一步塑造人物角色及其情感。歌唱者需要依憑自身和其他演唱者的配合,在不同場景中變化著推進演唱的過程,即為推動作用的實質體現。理解鋼琴伴奏在音樂劇中發揮的推動效果,可以從兩方面睇視:首先,音樂劇具有自身獨特的節奏和速度特性;其次,具有固有階段和環節。對于任何音樂作品來說,節奏都是其關鍵要素,而鋼琴伴奏的快速和緩慢的節奏變化構成了音樂的主要驅動因素。通過調節伴奏的節奏和速度,我們能夠深刻地展示故事情節的發展。無鋼琴伴奏的音律變換,音樂也就失去了色彩。音樂劇中常包含有諸多的音樂節奏, 既有如萬物飛舞般快速的描繪激揚的情緒,也有使用低沉悠然的節奏展示寧靜或哀婉,如此,伴奏的速度便有所差別。激情四溢的歌曲,往往速度疾馳;憂愁抒情的旋律,往往節奏舒緩。歌手可借由感受鋼琴節奏與速度的變化,掌控演出的進程。節奏與速度是顯示音樂風格的重要標志,伴奏正是以此來助力觀眾深入的體驗演唱過程中的轉變。音樂劇中,無論是片段曲目還是完整劇終,尾奏都發揮著強化收場、助力情感的高潮和引發深度思考的作用。優異的鋼琴伴奏在精妙尾奏的演奏中,使得整個音樂渲染力臻于完美。據黃定宇的理論,音樂劇以戲劇為依托,戲劇表演是其中心。其他元素如聲樂、伴奏和舞蹈皆為此服務。故此,音樂劇需具備強大的敘述功能。具體來說,音樂劇需要通過音樂或其他手法,傳達一份連貫的劇情。它的情節發展是由多重因素組成的,包括場景轉變、聲音特質、舞步表演等,此外,鋼琴伴奏在此過程中也是舉足輕重。例如世界著名音樂劇《媽媽咪呀》,便是以音樂引起觀眾共鳴,首先通過鋼琴伴奏展現了主角重逢初戀時充滿熱血和喜悅的情景,然后過渡到正式的劇情表演。這一精妙的設計不僅將角色的情感凸顯無疑,同時也呈現了后續情節發展的氛圍,推動劇情進一步高潮。
三、鋼琴伴奏與音樂劇的結合策略
(一)基于審美感知
審美感知即是從藝術美感出發去解讀音樂劇,其包含諸如音色特征、藝術手法及表現元素等方面。審美鑒賞作為核心途徑,無疑應成為音樂劇鋼琴伴奏教學的基礎[4]。在此過程中,首要任務便是精心挑選合適的審美感知曲目。在音樂劇的舞臺上,鋼琴伴奏大致可以細分為三大類——聲樂鋼琴伴奏、舞蹈鋼琴伴奏以及背景音樂鋼琴伴奏,每一種都因其獨特的韻味和用途而獨樹一幟。所以說,在曲目的選材上應注重廣度,盡可能全面而細致地覆蓋各類別的鋼琴伴奏形式。另外,為了讓所選曲藝表現出更深層次的審美感染力,建議精選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The Mystery Cat這樣的經典佳作。除此之外,還需要精心領會及培養我們的審美感知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習和欣賞過程中的主觀體驗。
(二)著重熟識劇本
音樂劇作為一種以音樂為主要驅動力的戲劇形式,其創作與表演離不開對劇本的深度理解。只有對劇本有著深切的了解,才能勝任音樂劇的演出工作。首先,必須反復研讀劇本。部分演員過度關注自我角色,而忽略全劇的完整性,或流于表面,這些行為都會妨礙表演的深入展開。因此,演員需要用大量時間研讀劇本,作為鋼琴伴奏者,更需要仔細研讀劇本,特別是深入研究角色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比沖突來解讀角色,以此緩解壓力并確保表演的精準度。此外,還要注意作品的核心思想。劇本不僅包含故事,還有深刻的主題。演員應在表演過程中傳達出此主題,使觀眾能感受到其深層次的含義。例如,經典音樂劇《貓》源于詩人艾略特之作,故事情節簡潔卻飽含愛與包容的主題。在與演員的配合表演過程中,鋼琴伴奏者應明確告知演員自己對作品中核心主題的理解,通過溝通與演員達成共識,以便更好地進行鋼琴伴奏。
(三)注重技巧訓練
舞臺呈現追求完美藝術,必須有技術作為依托。鋼琴伴奏,核心在于技術的培育及實踐運用,例如手指觸鍵的練習、身體其他各個部位的協調與放松等環節須重點關注。在練習鋼琴伴奏過程中,要注意練習方法。鋼琴演奏本身是一種困難的藝術思維和實踐活動,它是腦力和體力、技能和技巧、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鋼琴伴奏者需具備一些演奏技能,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采用主導學習法,請專業的老師擔任協助、指導與激勵角色。同時自我設定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增強練習興趣,提升練習的積極性。對于手指靈活程度的鍛煉,可以設定不同的練習范本和曲目,讓自己的手部得到專項的鍛煉。
四、結語
綜上,完整的音樂劇是集結了眾多歌曲、場景,演唱者及其他領域藝術家共同演繹的劇目。其中,歌曲以鋼琴伴奏為背景,其深刻的內涵得以深入地展示并得到升華。一首細膩的音樂劇鋼琴伴奏,不僅能提示歌曲表演,推動表演流程,還能渲染表演情緒。因此,優秀的音樂劇鋼琴伴奏對演唱的過程至關重要,是整部劇中的核心元素之一。為最大化發揮伴奏這一要素,需提升伴奏者的音樂思維素養及鋼琴演奏水準,如通過大量的練習,增強其對伴奏曲目的音樂把控力,理解和領會創作者的創意思路,并增強與音樂劇演員之間的合作默契。
(作者為上海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參考文獻:
[1]曲紀紅.音樂劇中鋼琴演奏的應用[J].劇作家,2022(4):141-142.
[2]陸茵.音樂劇《媽媽咪呀》三首著名唱段鋼琴伴奏分析[J].美與時代(下旬刊),2016(7):90-93.
[3]趙磊.音樂劇鋼琴伴奏的藝術特點及專業要求[J].藝術研究,2019(5):120-121.
[4]陳子鍵.音樂劇鋼琴伴奏的特點與彈奏探究[J].大觀,2022(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