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青
【摘要】隨著我國的教育改革程度日漸加深,開始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提出更多要求。為保障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思維水平、寫作能力,教師應積極開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寫作模式,讓其擁有更高的語文技能水平。因此,本文將重點討論初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方法,希望能幫助廣大學生進一步提高審題立意能力,書寫出立意深刻、情感動人的文章。
【關鍵詞】初中語文? 材料作文? 審題立意? 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5-0031-03
一、引言
通過高效開展初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可幫助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提高文章質量。同時,初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教學還能幫助學生培養語文思維,使其語文學習能力獲得全面提升。因此,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的重要價值,使學生審題立意能力得到持續強化,實現高效寫作。
二、材料作文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材料作文會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觀察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行重點考查,結合傳統語文考試模式來說,這種考查形式較為少見,而在現在的初中語文考試中卻十分常見,可以看出國家與教育部門開始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價值,我國初中教育也開始全面迎來大語文教學時代。通過材料作文學習,學生可研析材料內的關鍵詞[1]、字、句,還會站在多個視角對材料深刻解讀,提煉材料內的深刻內涵、主旨思想,之后再進行作文立意與寫作。在該過程中,學生不僅可對材料深入觀察、準抓重點,同時還可不斷提升自身閱讀理解能力,為日后的材料作文學習與寫作水平提升奠定良好思維基礎。
(二)增強寫作能力
材料作文與普通寫作、日常表達不同,會具有更高的嚴謹性,學生如果單純寫作一篇辭藻華麗、敘述清晰的作文,也無法獲得高分。因此,通過材料作文學習,學生可結合材料內涵發散思維開展高效寫作,還會站在多個角度思考材料內涵,精準進行寫作立意,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會讓學生的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得到提升,還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三、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原則
開展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①選擇性原則。無論哪種材料作文給出的材料,學生都不可站在單一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立意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生活經驗、學習經驗等相關內容,基于最適宜的角度,實現精準立意、科學選材、縝密構思與布局,才可將材料想要表達的核心內涵準確呈現在作文中。②創新性原則。為培養出具有更高寫作水平的學生,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開展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材料內容中提取創新點,確定寫作立意[2],才可創作出具有創新性、豐富內容的作文。③整體性原則。材料內容與作文題目存在緊密關聯,審題過程中,學生要完全掌握二者之間的聯系,站在多維度視角,對材料內容整體掌控,仔細研析材料內容,才可保障作文立意被精準提煉。
四、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的策略
(一)從實際出發,調整思維方式
開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將材料整體內容作為教學核心,正確引導學生基于不同角度對材料內容進行解析,掌握材料中表達的情感、道理與寫作思路,才可將材料內的核心事件、中心人物精準提煉,把握材料真正內涵。帶領學生對材料進行解讀與辨析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辯證思維,保障學生的分析材料過程更為客觀、科學,才可避免學生在材料解讀中過于片面。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材料作文《賣油翁》審題教學過程中,如果材料中提及《賣油翁》相關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應讓學生將材料內容與實際生活互相聯系,獲取更好的材料內容解析效果,基于不同視角深度挖掘材料內蘊含的人生哲理與情感內涵。一般來說,學生對《賣油翁》材料進行解讀過程中,會重點關注材料人物形象,并找尋其中作者描寫神態的關鍵詞,如“忿然”,還會提取材料內的動作描寫,如“取”等,之后學生會將材料內的不同人物呈現出的神態、性格進行對比,掌握賣油翁謙遜淡定這一特點。結合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提質增效角度來說,雖然這種分析結果正確無誤,但學生不可僅停留在該理解層面,這樣不僅無法深度精煉材料內涵,也無法在作文寫作中描述出深刻含義。因此,教師進行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需要將該材料作為基礎,向學生提出問題,達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換的教學目標,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陳堯咨文采出眾、成績優異,甚至還曾獲取科舉考試狀元,并做過秘書省著作郎等職位,但你們對他的評價為驕矜自傲,難道這真是他的真實性格嗎?”學生獲取問題后,便會結合寫作經驗、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對材料進行二次解讀,通過讀取“汝亦知射乎”等關鍵句詞,可判斷出陳堯咨實際上禮儀良好[3]、可正確看待底層勞動人民。另外,學生在再次讀取材料過程中,還可結合“微頷”等描寫賣油翁動作與神態的詞句,深度分析賣油翁究竟是否謙遜、低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便會生成寫作新靈感,基于全新角度對賣油翁這則材料的關鍵人物形象進行重構。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師開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基于不同角度對材料深刻解讀、重新解讀,讓其正確對待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即便是耳熟能詳的故事或材料,通過精準辨析,或許會有全新角度,讓學生發散語文思維,形成獨立思考、細致思考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這種方式還可讓學生明確材料核心內涵,使其成為材料作文核心立意。
(二)深入揣摩字詞,梳理文章要點
結合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作文材料內都會含有一個或多個關鍵詞、關鍵字,為提高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這些關鍵詞句進行深度、精細解讀,使作文立意更具深刻性、核心性,具體來說,教師應帶領學生對材料內的字詞進行深度、多次揣摩,結合以點帶面的分析方式,完全掌握材料核心內涵,學生便可真正掌握材料中心含義。
例如,教師開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材料為:一只蚌與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感覺我遭難了!”另一只蚌聽到后十分驕傲自滿,回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康!”正當二人說話之時,一只螃蟹路過,且聽到兩只蚌的對話,它對那只里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啊!你確實很健康。但是你的伙伴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學生讀取材料內容后,可提取該段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字:“重重的、圓圓的、異常美麗”[4]等,學生便可站在該角度分析材料: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創造過程便可能具有艱辛、痛苦。之后學生可將這種分析觀點作為寫作內容,發揮材料中關鍵詞、關鍵字的真正作用。
再如,還有一則材料:一名從小生長在孤兒院的女孩,十分悲觀地問院長:“我是一個沒人要、沒人喜歡的孩子,活著到底有什么意思呢?”院長聽后并沒有回答女孩的問題,而是交給她一塊石頭說道:“你拿著這塊石頭去街上最繁華的地方賣,但不要把它賣出去,無論買家出多少錢,你都不同意賣。”女孩第二天遵照院長說的話,蹲在最繁華街道的一隅,果真有好多人出價買這塊石頭,并且價格越出越貴。回到孤兒院后,院長又叫小女孩第二天拿著石頭去黃金市場賣,小女孩聽話照做,沒想到在黃金市場中,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格想買那塊石頭。第三天,小女孩聽院長的話又去寶石市場賣這塊石頭,石頭的身價再度高漲十倍,甚至還被寶石市場中的人將這塊石頭視作稀世之寶。正當小女孩不解之時,院長對她說:“生命的價值遠高于這塊石頭,但是一塊十分不起眼且普通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它的價值在一直上漲。”學生讀完材料后,可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關鍵字:“悲觀、十倍、稀世之寶、珍惜”等,部分學生可能會將關注重點置于“珍惜”一詞上,引申出珍惜友情、珍惜時間等作文題目,但這樣的思考過于片面、淺顯,教師應對其再度引導,讓學生明白這則材料的真正內涵為:“只要看重自己、看重生命、珍惜生命,無論你出身如何,你的生命都有意義,都是稀世之寶。”
可以看出,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掌握關鍵字詞分析方法,學生要將其作為核心,依據其對材料綜合分析、科學推理,明確作文核心立意。通過這種方式,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技巧,讓其具有更強的觀察力、思考能力。
(三)多角度思考,拓展視野
開展初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過程中,對材料立意進行審題的時候,部分學生都會站在單一視角對材料內涵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模式、審題模式,會使材料審題過于片面,無法掌握真正、深刻的材料立意與內涵。為解決該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多角度思考,并對其眼界與思維范圍進行拓展。
具體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角度開展材料作文立意審題:①縱向角度。學生站在縱向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可更好地確定立意。學生可利用批注方法,找出材料中包含的關鍵事件、關鍵人物、最終結果等關鍵內容,同時做好解讀與分析,依據材料邏輯主線或情節發展走向確定材料立意。通過縱向角度解讀材料,學生可謹遵材料核心觀點進行寫作,有效防止學生發生跑題、偏題等情況。②逆向角度。教師引導學生站在逆向角度對材料內容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材料進行思考,依據材料內容,站在逆向角度提出自身看法與觀點。例如,某個材料中講述兩個商人為了賺錢,去實地考察鞋子生意。當他們到達目的地后,發現當地的人都光腳走路[5],沒有一個人穿鞋子。其中一名商人看到這種情況后十分失望,認為繼續考察便是浪費時間,便垂頭喪氣地回到老家。另一名商人卻認為自己發現了不得了的商機,可謂是滿心歡喜。通過材料審題,教師應引導學生站在逆向角度將材料與實際生活互相聯系,重新對材料內涵進行解讀,站在全新視角重新理解材料,使作文立意更為精準。③拓展角度。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基于逆向角度、縱橫向角度進行材料解讀,同時還要讓學生將材料內容作為基礎,對材料內容進行拓展,發揮自身想象力、知識遷移能力,明確作文立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從材料中提取更具想象色彩、創新色彩的獨特觀點。④類比角度。在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材料中體現的元素與材料之外的相關內容進行類比,結合綜合分析,明確作文立意。站在這種角度對材料進行分析與解讀,可使學生的作文主旨提煉過程更為深刻、精準。
(四)進行合理推理,初步擬定標題
完成上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活動后,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材料推理,初步擬定標題,使材料內表達十分抽象的立意轉換為具象標題,之后再展開精準寫作。為完成初步擬定標題操作,學生必須在之前確定好作文立意,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基于材料內容進行思維延伸、科學推理,保障作文標題擬定準確性。在該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擬定作文標題時,應保障其可充分展現出材料內涵,做到精煉簡潔、積極樂觀,同時還要闡述出文章核心內涵,觀點清晰明確。
初步擬定題目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多種方法,如修辭法、設問法等,保障作文標題可將作文核心立意充分展現。與此同時,學生還要正確推理作文立意,結合人名、成語、俗語等關鍵要素,初步擬定作文題目。通過這種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可對材料形成深度理解,還可明確正確寫作方向,同時還可將作文標題作為基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標題反復思考、分析,確保其可徹底反映出作文立意,并將創作者的觀點徹底呈現。
五、結束語
為實現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目標,教師正確引導學生,讓其站在不同思維角度、結合生活與學習經驗找準材料關鍵字詞,同時還要對材料內涵進行推理與延伸,才可真正掌握作文立意,避免發生跑題等問題。相信在廣大教師共同努力下,初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水平會得到持續提升,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把握、細致推敲、精于提煉作文審題立意學習目標,進而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精準性、寫作水平,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戴益波.初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新思路[J].好作文,2023(4):43-44.
[2]付希紅.初中語文材料作文教學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2.
[3]陳春利.近十年重慶市中考作文命題研究(2011-2020)[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4]周娟娟.高中語文材料作文題型與訓練原則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
[5]李景華.初中材料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