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發展,與新時期發展學生多元能力的目標不符。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必須基于學生的學情,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為語文課堂增色添彩。從重視引導學生預習、組織小組合作等方面出發,探討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創新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創新策略
語文高效課堂指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優化,使學生在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發展的學習課堂。語文高效課堂強調的是教學過程的高效率,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優化。因此,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懂改變,重創新,積極探尋多元化的高效課堂構建路徑,使語文課堂教學更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一、高效課堂實施創新教學的要點
首先,應把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必須凸顯學生的中心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發揮教學促進者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汲取知識,獲得學習品質的顯著提升。
其次,應把握互動與合作的教學要點。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呈現形式多以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沉默無言地聽為主。此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一定不是高效的學習課堂。這時,教師應把握互動與合作的教學要點,不應僅限于教師單向傳授知識,而應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合作學習,以完成問題交流或者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協作意識。
第三,應把握融入先進技術輔助教學的要點。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領域也在創新和改變。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帶來與眾不同的學習體驗,刺激學生眼、耳等多重感官,有效合理地應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高效課堂實施創新教學的策略
(一)重視引導學生預習,深化學生認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預習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上緊跟教師的節奏,更好地理解和汲取知識。而從以往學生預習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課下隨意的預習,并沒有針對性的預習目標,這使得學生在預習時沒有方向,未發揮預習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在構建創新型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通過為學生設計預習導學案,使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的重難點,找準學習的方向,從而為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地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例如,在開展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沁園春·雪》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和理解詞作,并能充分體驗詩人的開闊胸懷,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如果教師直接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很難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這時教師就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為學生設計預習導學案:首先,讓學生在課下借助多媒體設備,收集作者的介紹、作品創作的背景等;其次,讓學生認真閱讀詩詞,了解這首詞的寫作特點,標記不理解的部分;最后,讓學生以簡短的文字寫一寫閱讀后的感受。通過為學生設置以上預習任務,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重視引導學生預習,既可深化學生的學習認知,又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有效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促進思維碰撞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能有效強化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與色彩,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發展學生的多元能力,有效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構建創新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時,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研討,深化認知理解,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更多元的理解,以此進一步激活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例如,學習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時,本篇課文盡管文字不多,卻包含了深刻的含義,主要介紹了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時所進行的一場辯論。在教學中,為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積極改變以往直接向學生解釋字詞、字義的教學方法,而是綜合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開始講課前,教師認真分析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小組劃分,而后讓各組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并一起討論,對課文內容進行重新編輯,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課堂上呈現出來,使“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深入人心。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興致高漲,不僅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迸發更多的學習靈感,進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課堂的活躍性。
(三)借助先進技術,激活學生感官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也在創新和改變。將先進技術融入語文學科的教學已成為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一種新的教育趨勢。先進技術設備可為學生打造視聽結合的雙重感知課堂,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為創建高效學習課堂,教師應有效借助先進技術之力促進教學,打破傳統“口耳相傳”教法的束縛,為課堂注入更多新鮮的教學元素。例如,在開展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濟南的冬天》一課教學時,教師需明確本篇課文是老舍先生創作的散文,運用細膩的文字對濟南冬天的景色進行了描繪,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作者對這座城市的情感。旨在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濟南冬季的特征,充分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針對本文的教學,如果教師一味講述,讓學生以想象的方式理解則難以提升學習效果。這時,教師可借助先進技術設備促進教學,將傳統的文字教學轉化為多感官體驗,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通過投影儀、智能板等設備將《濟南的冬天》中描寫場景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抽象文字的描述變得直觀生動。可以展示濟南冬季風光的照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文章中所描繪的景象,增強學生的感知和理解。之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在線互動學習,建立一個《濟南的冬天》在線學習社區,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討論相關學習問題等。這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此種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實施教學的方式,可為學生打造更鮮活、生動的課堂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提出問題,啟迪學生探究欲望
在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重視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并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啟發思考的問題,是發展學生思維、激活學生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從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過渡的重要方式。因此,為構建創新型的初中語文高效學習課堂,教師應立足教材,向學生提出思考性的問題,促使師生、生生產生互動,引導主動思考學習,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學習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紀念白求恩》一文時,本篇課文主要闡述了白求恩救死扶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旨在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醫者的仁心和對生命的尊重,并培養學生追求道德修養最高境界的意識。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增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向學生提出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并從課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以此深化學生的學習理解,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教師可圍繞教材,提出以下問題:其一,本篇課文主要贊揚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一種精神?為什么?其二,找出本篇課文的中心論點?其三,為什么要贊揚白求恩同志?而后為學生留下幾分鐘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對教師所提的問題進行思考回答。通過向學生提出科學合理的問題,以期讓課堂充滿活力。這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圍繞教師的提問尋找答案,不僅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學習品質。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創新型的高效課堂,需要教師積極順應教育時代的發展潮流,了解新的教育政策和理念,基于教材與學情,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以此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在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借助先進技術設備,以及提出思考學習問題的方式,有效強化語文學科的教學品質,以此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全面地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紅香.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創新策略探究[N].語言文字報, 2023-12-27.
[2]豐軍梅.新時代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J].新智慧,2023(31).
[3]祁世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7).
[4]周艷芳.新時期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8).
[5]唐華.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9).
[6]周文桃.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創新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4).
[7]劉錦青.新時期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 2021 (62).
作者簡介:何振久(1973— ),男,甘肅省古浪縣海子灘教育工作站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