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陽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客觀、準確地評估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顯得十分必要。文章針對甘肅省的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制定一套相對完善的共同富裕測度指標體系,并利用科學評價方法對甘肅省近幾年共同富裕程度進行監測,發現其發展變化趨勢并找到關鍵影響因素,為全面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決策依據。研究討論了熵權法、TOPSIS法等主要綜合評價方法的特點,在建立全面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選用熵權TOPSIS法對甘肅省2016—2022年共同富裕程度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顯示:甘肅省共同富裕程度在這一期間不斷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共同富裕表現出一定的韌性。同時,研究也發現受到勞動力流失及一些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甘肅省高質量推進共同富裕還存在著一定制約因素,需要更加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內涵,收入與保障措施并舉。
關鍵詞:綜合評價;共同富裕;測度;指標體系;甘肅
中圖分類號:F064.1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大家共同富裕”的目標,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促進共同富裕”。中共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明確了共同富裕的大綱。共同富裕測度這一概念其實很早就已經提出,通過對一個地區共同富裕的測度可以研究該地區發展所存在的優勢和不足,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目前,學術界尚未對共同富裕測度的維度及評價方法形成統一標準。現有文獻大多從宏觀角度構建區域共同富裕測度指標,包括總體繁榮與發展、成果共享度2個維度。和軍等[1]基于共同富裕2個基本維度,分析了各省份富裕度與共享度協調發展水平及其空間差異。樓軍等[2]將共同富裕分為“總體富裕”和“富裕共享程度”,采用TOPSIS法實際測算得出2011—2020年中國共同富裕發展的總體富裕水平。近期有研究對共同富裕測度指標體系采用了三維指標或四維指標,如席華娟和王曉娥[3]從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續性3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計算了2013—2021年中國共同富裕水平。蔡立[4]從發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續性等3個方面因子構建了共同富裕指數測度指標體系。龔新蜀和李丹怡[5]從人民、共享、發展、可持續4個維度構建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測度了2011—2020年中國共同富裕發展水平。近年來,部分學者通過理論層面研究、熵值法及構建共同富裕指數模型等方式對共同富裕指數進行評析,其中通過構建共同富裕指數模型的方式實現了對共同富裕程度的動態監測,擴展了實際測算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實證得出了有關國內農民生活質量及其時空演變的結論。例如,陳宗勝和楊希雷[6]構建了評價共同富裕進展的指標體系,并以權威機構公布的經濟發達和富裕程度資料為參照閾值,測度了中國2000—2019年間的共同富裕程度,以及與2035年目標的差距。因此,構建一個合理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并通過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上述研究成果對未來中國共同富裕的量化和路徑探索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和指導價值。文章嘗試從甘肅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結合甘肅省“十四五”規劃的相關要求,提出一個科學合理并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對甘肅省共同富裕的進展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
1 共同富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共同富裕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目標。在促進共同富裕,尤其是在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此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應考慮到以下原則:
1.1 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1)多維度性:指標體系應該涵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維度。只有全面考量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才能全面評價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
(2)科學性: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基于客觀的數據和科學的方法。這意味著指標應當可以量化,數據來源可靠,能夠客觀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評價方法應當科學,避免主觀臆斷和片面性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可信度。
(3)可比性:指標體系應當具有可比性,即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之間的指標應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能對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進行跨地區、跨時期的比較和分析。為了實現可比性,可采用一些通用的指標標準或者對指標進行統一的轉換和調整。
(4)權衡性:在指標的選擇和權重分配上需要權衡各方面的利益和重要性。不同的指標可能存在相互之間的沖突和矛盾,需要通過合理的權衡來確定最終的指標體系。例如,經濟增長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進行權衡;再如,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考慮到貧富差距的縮小,但過度的財富再分配也可能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在共同富裕和經濟穩定之間進行權衡。
(5)動態性:指標體系應當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能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完善。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新的問題和挑戰不斷出現,因此指標體系也需要不斷地適應和更新,以保持其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現實的能力。
構建共同富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而嚴謹的過程,需要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并且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和新的挑戰。只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才能更好地評估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保障。基于以上原則并結合甘肅省實際情況,研究認為甘肅省共同富裕應從收入保障、社會保障、民生福祉和效率提升等4個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1.2 指標的選取
(1)收入保障指標
收入保障指標是用于衡量一個社會對其成員收入狀況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度量標準。這些指標通常用于評估社會的經濟公平性、社會福利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可通過選取以下指標綜合反映。
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核心指標,可用來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共同富裕的基礎。
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增加可以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反映了共同富裕目標的實際進展情況。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與共同富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和目標之一。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的變化反映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和生活水平的改變。農村的恩格爾系數低,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也說明了農村消費結構的多樣性。
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儲蓄存款余額反映了居民的財富積累水平和對未來的經濟預期。當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增加時,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經濟實力和資本積累,這有助于支撐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2)社會保障指標
社會保障指標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康程度、覆蓋范圍和效果的一種度量標準。社會保障指標通常涵蓋多個方面,反映了社會保障體系對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可選取以下指標。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該指標是為了統計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而設立,確保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人數不斷減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驟之一。
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的減少意味著更多的人受到社會保障的覆蓋,有助于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推動社會向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基本養老保險的普及反映了國家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程度。因此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
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這些指標與共同富裕之間存在著積極的聯動關系,共同構成了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支撐,可針對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進行綜合評估。
(3)民生福祉指標
民生福祉指標是用于評價和衡量一個社會或國家民生狀況的一組指標。它關注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生活安全等,是衡量一個社會經濟體系對人民群眾福祉貢獻程度的重要標志。通過選取衛生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數量、人均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標,反映民生領域的投入與基本水平等,能夠綜合反映共同富裕的延伸程度。
(4)效率提升指標
收入和生產效率的同步提升是共同富裕持續提升的重要保證,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選取以下指標。
人均GDP:較高的人均GDP會為政府提供更多的財政收入,使其能夠投資于改善基礎設施和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工資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為全體人民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福利,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選取情況詳見表1。
1.3 數據的獲取
選取甘肅省2016—2022年度各指標數據,嘗試對不同時間、不同階段共同富裕的發展整體變化與階段性變化進行分析。數據通過查閱歷年甘肅年鑒及相關統計公報獲得,保證了數據的真實與可靠性。由于指標選取注重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完備性原則,因此絕大多數指標數據可通過各類統計年鑒查閱獲得。只有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數據由于公布不完整,文章按指標定義進行計算補充。
2 綜合評價方法與評價結果
2.1 TOPSIS方法
TOPSIS方法被廣泛用于組內綜合評估,可充分利用原始數據的信息,準確反映不同評估方案之間的差異。基本步驟包括歸一化原始數據矩陣,使用余弦法確定最佳和最差的方案,然后計算每個評估對象與這些方案之間的距離,衡量它們相對于最佳方案的接近程度,作為評估優劣的標準。這種方法不嚴格限制數據分布或樣本大小,并且計算過程簡單易行。
2.1.1 方法的適用范圍
TOPSIS方法是一種多屬性決策分析方法,用于評價多個備選方案,選出最優方案,適用于以下范圍。
(1)多屬性決策問題:TOPSIS方法適用于具有多個屬性或標準的評價問題。這些屬性可以是定量的,如成本、收益、效率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質量、可靠性、用戶滿意度等。
(2)屬性之間存在相互獨立性:TOPSIS方法假設各屬性之間相互獨立,即各屬性之間的影響不相互疊加或相互抵消。這意味著各屬性之間不存在相互影響或相關性,因此在使用TOPSIS方法時需要考慮屬性之間的獨立性。
(3)屬性值已知且可量化:TOPSIS方法要求各備選方案在各屬性上的值是已知且可量化。這些值可以是實際觀測到的數據,也可以是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但需要確保各屬性值可比較。
TOPSIS方法適用于具有多個屬性、屬性之間相互獨立且屬性值已知且可量化的多屬性決策問題。它是一種簡單直觀且易于理解和實施的多屬性決策方法,在工程、管理、經濟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2.1.2 模型基本步驟
(1)確定決策矩陣:首先,確定備選方案的決策矩陣,其中每行代表一個評級對象,每列代表一個評價屬性。確保矩陣中的數據可比較,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可以明確地表示最優或最差的情況。
(2)標準化決策矩陣:將決策矩陣的每個元素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得各屬性值處于相同的量綱和范圍內。常用的標準化方法包括線性標準化、范圍標準化等。
(3)確定理想解和反理想解:對于理想解,如果屬性越大越好,則選擇各屬性在決策矩陣中的最大值;如果屬性越小越好,則選擇各屬性在決策矩陣中的最小值。反理想解則相反。
(4)計算方案與理想解的相似度和反理想解的相似度:分別計算各備選方案與理想解的相似度和與反理想解的相似度。通常采用歐幾里得距離或曼哈頓距離等距離度量方法來計算相似度。
(5)計算綜合評價指數:根據各備選方案與理想解的相似度和與反理想解的相似度,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圖1給出了文章使用TOPSIS法的具體分析流程。
2.2 熵權法
熵權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指標變異性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根據信息論的基本原理,信息量是對系統有序程度的一種度量,而熵則是對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信息熵的定義允許通過熵值來評估某項指標的離散程度。通常情況下,指標的信息熵越小,意味著其值的變化范圍越廣,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大,對綜合評價的影響力也越顯著,因此其權重也相對較高。當某個指標的所有值都相等時,在綜合評價中將不產生影響。利用信息熵工具計算各指標的權重,為多指標綜合評價提供了可靠依據。熵權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2.2.1 數據標準化
假設給定了X 1 ,X 2 ,...,X k ,k個指標,其中X i ={X 1 ,X 2 ,...,X k }。這些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后的取值為Y 1 ,Y 2 ,...,Y k ,則可以得出:
2.2.2 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
2.2.3 確定指標權重
通過計算各指標的信息熵E 1 ,E 2 ,…,E k 來確定曲中,可以依據信息熵的計算公式獲得:
文章將采用熵權TOPSIS法消除數據的主觀性,無須目標函數,也無須經過檢驗,能夠有效地描述多個影響指標的綜合影響程度。并且對于數據分布及樣本量、指標多少無嚴格限制,既適于小樣本資料,也適于多評價單元、多指標的大系統,較為靈活、方便。但是該算法要求提供每個指標的數據,選擇相應的量化指標可能具有一定挑戰性。同時,確定適合的指標數量以有效地描述指標的影響程度也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
2.3 數據預處理
(1)指標正向化。由于TOPSIS方法要求指標全部為正向指標(越大越優),而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有一部分指標為負向指標(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等),因此對于這類指標可采取倒數方法處理,使得指標全部正向化。
(2)指標歸一化。TOPSIS方法同時要求計算指標在量綱上保持一致,通常采用平方和歸一化法進行處理。平方和歸一化法是一種常見的數據標準化方法,用于將數據調整為特定的范圍或分布。其基本思想是將數據按照其平方和進行縮放,使得縮放后的數據平方和等于1。
具體而言,平方和歸一化法的步驟如下:
計算數據的平方和:對于每個樣本或特征,將其值進行平方,并計算所有平方值的總和。
縮放數據:將每個樣本或特征的值除以平方和的平方根,以實現歸一化,可確保歸一化后的數據平方和等于1。
平方和歸一化法簡單易行,不受異常值的影響,適用于不同范圍的數據。
2.4 描述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概括數據,揭示數據的基本特征、分布規律和變化趨勢,因此文章首先針對指標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見表2。
從描述性統計分析中可以發現:
(1)正向指標均隨時間變化呈現增長勢頭。其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最快,達到14.4%,充分體現出甘肅省近年來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2022年國內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率8.6%相比,也體現出較快的增長速度。
(2)負向指標隨時間變化基本呈現下降的勢頭。特別是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下降速度較快,居民生活保障力度持續提升。
(3)部分指標出現反方向變動。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出現負增長達到-5.05%,一方面與近年來甘肅省常住人口下降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甘肅省城鎮化率相對較低有關。2023 年甘肅省城鎮化率達到55.49%,與全國平均水平66.2%存在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在提高城鎮化率的同時,不斷加大鄉村振興力度,吸引更多勞動力返鄉參與家鄉建設。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平均增速為0.28%,呈現出增長的現象,結合不同年份的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發現數據波動較大,呈現不穩定變化趨勢,特別是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出現一定的反彈,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保持居民的增長的可持續性。
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的下降,增速為-2.2%,反映出近兩年醫保政策的調整與保險費用的提高,給人們的保險預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做好政策宣傳和解釋,引導大家轉變傳統消費理念,避免疾病造成的貧困現象。圖2反映出了甘肅省近幾年常住人口的變化,數據由歷年甘肅年鑒整理獲得。
(4)各指標變化幅度差異較大。文章采用標準差系數衡量數據的變化程度。標準差系數也稱為變異系數,是用來衡量數據離散程度的一種統計指標。它是標準差與均值之比,用來將標準差與數據的平均水平相對比較,以便于在不同均值的情況下比較數據的變異程度。分析發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的標準差系數相對較小,反映出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到一個穩定區間,需要進一步拓展收入來源增加居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變異較大,配合原始數據分析,該指標的變化存在一定的波動與反彈。因此應著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這一指標的下降勢頭。
(5)個別指標增速耦合度不高。描述統計顯示,全省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速5.21%,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年均增速9.35%,高于居民消費增速,這也提醒決策者應進一步提升內需、擴大消費,激發經濟增長活力。
(6)居民收入增幅與增速持續提升。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011元,增長7.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高于近5年平均增速。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實現了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2.5 熵權TOPSIS計算與分析
2.5.1 綜合評價結果
TOPSIS法根據評價對象分別與正負理想解的距離進行排序,從而進行相對優劣評價。排序結果見表3。
(1)正理想解距離D:正理想解距離D表示每個年份的評價結果與理想解之間的距離。距離越小,表示與理想解越接近。觀察數據可以發現,2016—2022年,正理想解距離D 逐年遞減,說明評價結果整體上趨向最優。
(2)負理想解距離D-:負理想解距離D-表示每個年份的評價結果與負理想解之間的距離。距離越大,表示評價結果越差。觀察數據可以發現,負理想解距離D-在逐年遞增,說明評價結果整體上離負理想解越來越遠。正負理想距離解變動方向匹配,證明綜合評價效果較好。
(3)相對接近度 C:相對接近度 C 是根據正理想解距離D和負理想解距離D-計算得出的相對指標。值越大表示評價結果越優秀。觀察數據可以發現,相對接近度C逐年遞增,而且不同年份之間差別顯著,說明評價結果整體上越來越好且變化顯著。
2.5.2 綜合評價分析
從綜合評價結果來看,熵權TOPSIS方法的評價相對科學有效,能夠對共同富裕程度進行恰當的評價。近年來甘肅省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即使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也沒有改變這一增長勢頭,反映出共同富裕持續提升的韌性。
從相對接近度 C 評價結果增速來看,2017—2019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速,2020年增速受到較大影響,但隨后逐漸回升,總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與同期甘肅省生產總值增速相比(7.6%、3.52%、6.1%、6.15%、3.8%、6.9%、4.4%),甘肅省的共同富裕表現出更加穩定的變化,這反映出甘肅省在保持共同富裕的韌性上狠下功夫,確保共同富裕穩中有升。
進一步分析相對接近度C與各個指標之間的關系,分別得到各自相關系數,見表4。
數據表明,綜合評價結果與甘肅省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工傷保險參保人數、人均GDP,以及執業(助理)醫師人數等指標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研究發現進一步驗證了共同富裕的基礎在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而要實現收入的持續增長,就必須確保其具有可持續的保障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文章發現了保險在共同富裕過程中的重要性。保險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關鍵機制之一,不僅能夠減輕個人因疾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也能夠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一個良好的醫療保障體系不僅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也能夠增強他們的生產能力和勞動參與度,從而間接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總的來說,共同富裕的實現需要通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保障其收入的可持續性來推動。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建立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綜合而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才能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2.5.3 指標權重計算結果
熵權TOPSIS法的優勢之一就是在進行綜合評價的同時,提供各指標權重的計算。利用SPSSAU進行計算,得到以下初步結果,具體見表5。
信息熵值e:信息熵值是用來衡量指標數據的離散程度或不確定性指標。通過表5可以看出,信息熵值e的范圍在0~1之間,且差異較大。例如,人均預期壽命和高等院校畢業生數量的信息熵值為0,表示這些指標的數據具有較高的確定性和穩定性,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的信息熵值為0.999 6,表示這個指標的數據具有較高的離散程度。
信息效用值d:信息效用值是信息熵值的補數,表示指標的信息量。信息效用值越高,表示指標的信息量越少,即指標的數據越穩定。通過表5可以發現,大多數指標的信息效用值d都較小,接近于0,說明這些指標的數據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而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等指標的信息效用值較低,說明這些指標的數據波動較大。綜合考慮信息熵值、信息效用值和權重,可以得出對不同指標的評價和重要程度。
2.5.4 權重變化分析
(1)權重計算結果顯示,各指標的權重差異較大,從0.01%到21.57%不等。從一級指標來看,社會保障權重最大達到49.72%,表現出甘肅省在共同富裕進程中始終將社會保障作為共同富裕的最根本保障;民生福祉權重較小,部分原因是受甘肅省經濟總量制約這部分投入增長相對緩慢,對共同富裕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弱。從二級指標來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和勞動生產率的權重最高,進一步印證了在共同富裕推進過程中要扎實提升勞動生產率,將農村居民生活保障作為重中之重。
(2)個別指標權重較小,如人均預期壽命,權重僅為0.02%。針對指標權重過小的情況,可以考慮進一步簡化評價指標體系,以提高計算的便利性。
簡化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幫助減少冗余指標,使評估過程更加高效,并且能夠更加集中地關注核心指標,以更好地反映共同富裕的實際情況。
(3)利用指標權重,計算得到不同年份一級指標歸一化得分,見表6。
從一級指標得分增速來看,各指標2016—2022年期間均有顯著的增長,社會保障和效率提升得分增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平均增速分別達到10.66%和12.98%,但民生福祉得分增速較慢平均增速為6.22%。分年度來看,收入保障得分在不同年度表現出較為穩定的增長勢頭,保持在9%左右,發展韌性較強。社會保障得分各年度之間變化相對較大,表現出一定的不穩定性,2022甚至為負增長,部分因勞動力流失影響,導致部分二級指標呈現下降趨勢。效率提升得分增長非常顯著,2022年增速達到47.85%,內涵式發展成效凸顯。民生福祉得分不同年度之間增速相對穩定、緩慢,這與甘肅省經濟總量相對較低有一定關系。
圖3顯示,隨著時間推移,4個指標均呈現擴張趨勢,表明甘肅省共同富裕在4個維度上均不斷提升增長。但研究也發現這4個一級指標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特點。甘肅省在提升共同富裕方面一直將社會保障作為重中之重。歷年來社會保障得分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顯示出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支持。此外,在提升效率方面,甘肅省在2022年也表現出突出的成績,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提高效率可以使有限的資源更有效地利用,推動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然而,盡管甘肅省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由于受到經濟總量的制約,民生福祉與收入保障仍然存在提升空間。特別是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
因此,甘肅省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提供更堅實的保障。同時,也需要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以提升經濟總量,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共同富裕的全面實現。
3 結論與建議
甘肅省作為國內西北大省,有著相對發達的城市地區,同時又存在著廣大落后的農村地區,因此共同富裕任務艱巨。通過對甘肅省近年來共同富裕的綜合評價與分析,文章發現甘肅省始終將共同富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堅持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根本,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夯實收入增長基礎。一方面,面對經濟總量相對不足的現狀,甘肅省將收入保障與社會保障作為共同富裕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穩定地推進共同富裕進程,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另一方面,受到傳統消費觀念和勞動力流失的影響,甘肅省共同富裕的進一步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在消費習慣、醫療保險態度與新增就業方面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制約了共同富裕的高水平推進。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保持共同富裕發展韌性。
3.1 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其承載著夯實社會共同富裕基礎的重要作用。與全國水平相比,甘肅省勞動生產率水平相對較低,2023年全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61 615元/人,而甘肅省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47 934元/人(初步核算)。因此更需要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地提升經濟整體效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工資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質量。此外,提高勞動生產率還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轉型,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對勞動力的培訓和教育,優化勞動力市場的配置機制,提升科技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舉措。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3.2 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增加更多就業崗位
數字經濟以其高效、靈活、創新的特點,為人們創造了全新的經濟活動和增收機會。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數字經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甘肅省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推動數字化轉型,這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
3.3 增加民生福祉投入,確保共同富裕高質量提升
針對民生福祉增長相對較慢的情況,可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合理調整各項支出的比重,增加對社會公益事業的稅收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民生福祉領域,支持社會組織提供各種社會服務。通過推動創新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財政收入,從而為民生福祉的投入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加大民生福祉的投入,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全面實現。
3.4 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拓寬增收渠道
甘肅省農業人口比重相對全國較大,因此應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這不僅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其收入水平,從而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同時也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保障水平,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參考文獻:
[1]和軍,張依,張勇之. 我國共同富裕水平測度與時空演化特征[J]. 當代經濟研究,2023(3):77-89.
[2]樓軍,朱小磊,劉信. 中國共同富裕的發展:2011—2020年[J]. 統計科學與實踐,2023(3):10-14.
[3]席華娟,王曉娥. 中國共同富裕的統計監測、區域差距和動態規律[J]. 統計與決策,2023,39(17):5-10.
[4]蔡立. 基于熵權Critic-Topsis法和K-means聚類的河南省共同富裕指數測度研究[J]. 商業觀察,2022(30):33-36.
[5]龔新蜀,李丹怡. 新時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發展水平測度及時空分異[J]. 統計與決策,2023,39(14):93-99.
[6]陳宗勝,楊希雷. 論中國共同富裕測度指標和階段性進展程度[J]. 經濟研究,2023,58(9):79-97.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Measuring Common Prosperity:Take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UE Danyang
(School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and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is goal,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ansu Province, it is crucial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indicators to measure common prosperity and utilize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s to monitor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Gansu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is can help iden?tify development trends, pinpoint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vide a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comprehensively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TOPSIS method.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was chosen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2.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Gansu Province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an ongoing enhancement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a narrowing urban-rural income gap, demonstr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resilience in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However,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limiting factors affecting Gansu Province′s high-quality advancement of common prosperity, such as labor force outflow and som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atti?tudes. Therefor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is needed.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ommon prosperity; measure indicator system; Gan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