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珍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人文主題是“足下萬里,移步換景,寰宇紛呈萬花筒”,閱讀要素是“體會靜態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承接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牧場之國》是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一篇散文。本課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一句為線索,運用動態描寫、靜態描寫的方法將荷蘭牧場上動物的悠閑與安詳、人們的平和與從容,用生動細膩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了荷蘭牧場的生動之美、寧靜之美。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以文字的形式打開世界之窗,拓展其視野,提升其見識,對他們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學生學習本課遇到的一大難點是只見文字不見畫面,或只見畫面美而不知美從何來。因此,教學應在文字與畫面、朗讀與想象之間以情境架構,在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加以落實。
三、教學目標
1. 認識“氈、犢”等9個生字,會寫“儀、眺”等14個生字,會寫“端莊、儀態”等16個詞語。
2. 讓學生整體感知,厘清文章脈絡,把握文本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品讀描寫,感受別有情趣的畫面,感悟人、動物、自然和諧共融的美好,并摘抄積累。
四、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品讀牧場情趣,發現美、欣賞美、表達美。
五、教學方法
情景學習、自主學習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發現美
1. 導入:看風光小視頻,你覺得荷蘭是個怎樣的國家?(板書課題,引出第一自然段)
2.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要求:a. 初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b. 找找“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文中出現了幾次?用直線畫出來。
(2)出示本課生字詞,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部分詞語分類出現,指導書寫“罐”“畜”兩個字。
(3)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理解“遠眺、牛犢”。
(4)小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共出現4次。
3. 再次快速默讀課文,概括本文主要內容,從文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看視頻、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勾畫關鍵句、概括主要內容等教學環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為后續學習活動做準備,其中通過分類讀詞初步感受課文舒緩、悠閑的語言基調,讓學生從文中選擇合適的詞語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使學生初步感知內容。
(二)讀文入情,欣賞美
1. 在作者的筆下,牧場之國里的動物別有情趣。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如有相機,你最想拍下它們哪些樣子?分享理由。
2. 學生匯報勾畫的句子,分享喜歡的理由。
(1)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
(2)牛犢還未長大,卻有了端莊的儀態。
(3)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
……
3. 探究:這真正的荷蘭是? ? ? !(采取互動功能:點名)相機板書:和諧、自由……
4. 指導朗讀,品讀作者文字中的情趣,感受牲畜的自由、安閑、舒適。
5. 小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動物們在這里自由舒適,別有一番情趣。(板書:別有情趣)
6. 品讀老舍《草原》節選,感受其中異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第一次出現的“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蘊含意思和情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是一個真切的得言得意的過程,同時也內化了學習的方法。
(三)走進牧場,表達美
1. 看圖片,思考:在荷蘭除了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還有哪些顏色的牛呢?
2. 牛吃草時的情態各異,有蓋著毛氈吃草的,有站立不動專心吃草的,有儀態端莊的牛犢,有威嚴無比的老牛,還有哪些情態呢?
3. 運用“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來寫一寫草原上的奶牛。
【設計意圖】利用文本特點鼓勵學生讀寫結合,創造更多真實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從讀文到練筆,學生感受的美越來越具象化。
(四)布置作業
陽光學評第103頁4、5、6題。
(五)板書設計
牧場之國
奶牛舒適吃草
駿馬自由飛馳? ? ? 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家畜悠然自得
船只舒緩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