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力 謝曉軻
摘要:高職院校管理是以教務處工作作為主要方向,承擔著聯系師生、日常管理任務的重要職責。教務處要充分發揮高職院?;鶎庸芾碜饔?。本文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詳細梳理教務處四科室的工作內容,找到工作主線;在每條工作主線,將“規范意識、創新意識、規則意識、安全意識”深入人心;認真組織貫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進而提升學校管理工作,擴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工作面。這種管理模式能夠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從而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點、線、面”一體化;管理;人才培養
DOI:10.12433/zgkjtz.20240940
項目名稱:佛山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黨建項目:“點、線、面”一體,教務處黨支部黨建與業務雙融合的創新實踐研究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備受關注。教務處作為高職院校管理的關鍵部門,要充分發揮管理職能,梳理工作重點,積極探索管理發展新路徑,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優化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點、線、面”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并分析其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一、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的問題
高職院校教務處的工作任務很多,教職工每天都面臨著大量的事務性工作。長期以來,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問題。
(一)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創新
學校管理工作側重思想引領,未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如果沒有事務性內容來充實,教職工就會認為工作內容較抽象,做起來枯燥乏味。教職工很多時候感覺分身乏術,管理工作往往被弱化、被虛化,無法將管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上,導致管理工作滯后。
管理理念落后往往會導致學校在管理方面缺乏創新。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也無法適應學生日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學校在管理上難以突破傳統的束縛,無法應對新的挑戰并抓住機遇。這限制了學校的發展,也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但一些學校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這導致與行業需求不匹配,難以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進而影響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實踐培養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但有時實踐設置與社會的實際需求存在一些差距,與行業缺乏有效的銜接,無法及時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導致實踐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
(三)校企合作不夠緊密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雖然目前學校在產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具體表現:一是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不高,缺乏深度合作的動力;二是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層次,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內容;三是學校對產業需求了解不夠深入,導致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機制。這導致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項目實踐機會,無法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除專業技能培養外,學校還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然而,在實際中一些學校過于強調專業技能培訓,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這導致學生在溝通協作、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存在短板,難以滿足社會的綜合需求。
二、“點、線、面”結合,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主要措施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分為管理科、教研科、招生管理科和實踐管理中心。各科室每一項任務是一個點,梳理科室關鍵任務點;相同類型的任務組合在一起,形成一條線;教研管理、招生和學籍管理、實踐管理四條主線相結合,組成整體人才培養工作順利開展的工作面。“點、線、面”一體化將管理工作和業務工作結合,增強思想認知,用新的理論思想指導業務工作的開展,推動學校改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一)優化教務處工作管理模式
梳理教務處四個科室的工作內容,列出關鍵的任務點,形成一條主線;將管理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結合,在管理工作中貫穿學校管理主線,體現管理的重要作用。
管理科工作梳理:任務的下達與安排、運行管理、過程監控、重大考試管理(英語四六級、英語AB級考試、中高職轉段、現代學徒制招考)、畢業生條件審核、學分認定與轉換、教材建設與選用、線上管理(包括超星泛雅、智慧職教平臺)、實踐管理、全院性選修課課程的管理等。
教研科工作梳理:省級與校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專業(群)帶頭人、骨干教師與名師管理工作、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訂、省級與校級質量工程管理、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教師能力比賽、青年教師能力比賽、教研活動管理、課程思政建設、“雙導師制”工作、各類教研教改項目研究與評審等。
招生管理科工作梳理:年度招生計劃申報(包含計劃申報和專業備案)、年度招生試點改革計劃申報(包含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試點、現代學徒制、專升本協同育人試點等)、年度招生計劃編制、年度招生宣傳計劃制定、春季招生和夏季普通高考招生、新生錄取通知書的郵寄、新生入學資格審核、年度學籍異動管理等。
實踐管理科工作梳理: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實驗(訓)室安全管理;防微杜漸,全面開展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嚴格項目審核,推進實驗(訓)室項目建設,滿足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統籌全?!?+X”證書制度試點建設工作,組織“1+X”證書申報試點工作。
通過梳理各科室的工作重點,將各項的基本工作串成一條線,最終形成以招生工作為重點、實踐管理為基礎、教研工作為突破的教務處工作新格局,從而實現教務處管理工作與人才培養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的新局面。
(二)注重市場需求,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市場調研:高職院校應定期開展市場調研,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企業需求以及就業市場變化。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深入了解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產教融合:高職院校與企業加強合作,推動產教融合。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展科研項目等方式,使人才培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高職院校管理產教融合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相關部門通過制定政策,明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責任和義務,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加大對高職院校的經費投入,改善培養條件。
就業指導: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了解市場需求和就業趨勢,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舉辦招聘會、就業講座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招聘信息。
質量監控與評估:建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定期對人才培養過程檢查和評估。高職院校通過收集學生、企業和社會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構建多元化的評估體系,包括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專家評價等多種方式。通過多元化的評估方式,全面了解人才培養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為改進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依據。同時,應注重評估結果的反饋和運用,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解決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三)加強校企合作
推進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
1.建立校企合作機制
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共同商討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問題。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和期限,確保合作關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共建實訓基地
目前,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一些院校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然而,這些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層次,缺乏深入的合作內容。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計劃。通過定期召開校企合作會議、共同開展技術研發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動實訓基地的建設。
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企業需求,制定實訓基地建設規劃,明確建設目標、投入預算和建設進度。同時,應注重與企業的溝通協商,確保實訓基地建設符合雙方利益和需求。實訓基地可以按照企業生產環境和工藝流程進行設計,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和職業要求。
3.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提供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高職院校按照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和任務安排,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該企業就業。
4.加強師資培訓
邀請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授課,讓學生了解企業最新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同時,安排教師到企業參觀學習,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
5.開展科研合作
與企業開展科研項目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這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可以為學校帶來科研經費和成果轉化的機會。
6.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和企業共同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分享各自的人才需求、技術成果等信息資源。這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優勢,促進更深入的合作。
7.拓展合作領域
除了傳統的工科專業,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的合作項目。這不僅可以拓展學校的辦學領域,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推進校企合作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和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促進業務融合開展
高職院校教務處工作很繁雜,詳細梳理四科室的工作內容點,找到主線;在每一條工作主線,即每個科室工作中,找到業務融合發展的“意識”;認真組織貫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
認真上好“三會一課”。利用每季度一次的工作大會,對教務處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做好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最新的重要文件精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構建現代職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嘗試。利用每月一次的委員會,商討管理事務,支部委員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所見所聞所思,形成合力為支部工作答疑解惑、為教務處工作出謀劃策。利用每月一次的小組會,針對特定問題開展談心談話、針對特定事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每年度每科室組織一次主題課,課內容結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缺乏管理意識、作風不良給國家、集體和個人帶來的嚴重不良后果,從而讓管理者更好地指導業務工作的開展。
此外,高職院校管理工作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模式和機制;平衡專業技能培訓和綜合素質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定期開展市場調研,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相契合;加強人才實踐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及時更新實踐內容;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引進具有行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教師。這些措施有助于高職院校管理工作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三、結語
“點、線、面”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夠提高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來,“點、線、面”一體化管理模式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應用到其他領域,如科研管理、產學研合作等方面促進高職院校整體實力的提升和社會服務能力的增強。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未來可以進一步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管理效能和決策水平。推進“點、線、面”一體化管理,將“規范意識、創新意識、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在具體的工作中滲透落實,形成管理和人才培養融合一體化發展的工作新局面。通過不斷完善和創新,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國家的發展與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曹倩妮.校企深度融合下高職院校新型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文科愛好者,2023,(03):13-15.
[2]喻珊.“兩業融合”背景下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研究——以廣東高職院校為例[J].時代汽車,2022,(22):31-33.
[3]秦瑞鵬.“1+X”證書制度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2,(05):91-93.
[4]李暢.數智集成時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上海商業,2022,(06):186-188.
[5]彭茜薇,馮梅,王夢雅.“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2,44(05):193-195+185.
[6]李新月;陳亮.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崗課證賽”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業文化,2022(11):102-103.
作者簡介:
陳大力(1976),男,吉林省四平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
謝曉軻(1984),女,河南省南陽市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