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旻

從我擁有駕照起,M2就一直是我的夢想之車—前置后驅大馬力,短小低矮夠靈活,售價在同類車型里也并非高不可攀。從底盤代號F87等到了G87,我才第一次得到駕駛這夢想之車的機會。但對我來說,這輛M2太好了,好到我的這份喜歡變淡了。

底盤代號G87的這代M2,從誕生起就伴隨著爭議。一方面寶馬全新的設計語言放在M2上依舊無法讓大家買賬,另一方面M3、M4上的那顆“機皇”S58發動機,M2得以共享,硬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對我而言,我喜歡這套全新的外觀、內飾設計,而更強的硬件實力讓我對G87 M2更加朝思暮想。更何況,要不是因為產品序列,這臺S58發動機被迫功率受限,動力表現不如M3、M4,不然尺寸最小的M2就是寶馬M家族當之無愧的最快車型。
當我真正坐上M2駕駛席的時候,我感覺分外熟悉。在這之前一個月我開著這一代的225進行著日常的通勤,車內的布局與225大致相同,只不過有著更多碳纖維飾板增加了戰斗氛圍。紅色的M1、M2駕駛模式自定義按鍵被放置在了觸手可及的地方,背后的換擋撥片也用上了碳纖維的材質,但最引人注目且我最喜愛的變化還是M運動擋把。在M2上,不僅擋把的造型相比225發生了變化,換擋邏輯也有了改變。相比之前只能前后撥動的小擋把,M運動擋把前后推動時相當于手動的加減擋,向右推動為D/S擋切換,向左推動為N擋,N擋再往上才是R擋,并且在P擋的下方還有變速箱換擋邏輯調整的按鍵。乍一看換擋的便利性遠不如225,但這種需要自己更多的操作,充滿儀式感的駕駛細節,不正是一輛性能車應該有的樣子嗎?
隨著點火聲浪的迸發,我滿懷著對夢想之車的憧憬,把M2開上了環路。對于日常通勤來說,M2的表現有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在初次駕駛225的時候,就被225懸架、變速箱、動力和轉向的多維均衡所打動,甚至有一絲感慨、一絲震撼。但作為我的日常用車,從Giulia切換到225,最大的感受是車變得更舒服了,但是動力真的不太夠用。所以一腳油門下去,M2是情理之中的那個更大馬力的2系,油門和變速箱的匹配向來是寶馬的強項,內燃機的動力縱然不能和電機的隨叫隨到相比,但更強的發力感,伴隨著轉速的上升,聲浪的加強,都更能點燃駕駛者的駕馭心。意料之外的是,這輛M2似乎真的就是輛更舒適的2系,在保持足夠韌性和支撐的情況下,底盤舒適性表現和225沒有太大的差別。對于日常通勤來說,這輛M2更應該被叫做M2X0,X大于4。




作為我的夢想之車,只是在環路上閃轉騰挪顯然是不夠的,在山路上,M2展現了自己強大實力的同時,也讓我對它“退燒”了。M2的電控系統很聰明,這種聰明能夠精確捕捉到駕駛者的意圖和情感需求。在紅綠燈起步甚至是巡航狀態下,一腳地板油,M2的車尾會伴隨著一個相當可控的滑動。這個瞬間出現又被立即壓制的滑動,就好像是M2故意給你的小驚喜,讓人更清晰認知它的強大動力,有畏懼,但絕無驚險。而在山路高強度的左右重心轉移、重剎接急彎,甚至是在出彎時大膽開油,M2又一反直線地板油時會和你鬧著玩的性子,車尾沒有絲毫滑動,穩定得就像是一輛四驅軌道車,但入彎時良好的循跡性,又在不斷提醒我這是一輛有著絕佳電控的大馬力后驅車。
M2在山路上能夠給我絕佳的信心,它是無需過多適應就可以開得很快的速度機器。
但有些人是很奇怪的,比如我,我更喜歡對于車的秉性有適應、琢磨,甚至有一定的駕馭難度,而不是通過最好的軟硬件水平讓車達到絕對速度的最快。我們常說,車的快分兩種,一種是速度快,一種是快樂的快。很顯然,這輛M2是一輛當之無愧上手簡單的快車,但論駕駛樂趣,是它的過于優秀,讓我的愛“退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