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慧
【摘要】中職美容美體藝術教育存在著勞動技能教育內容片面、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精神缺乏等問題,教學中宜夯實勞動技能教育內容、促進勞動教育多樣化,開展家企校協同育人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關鍵詞】中職;美容美體藝術;勞動技能
在新時代社會環境及企業人才標準的高要求下,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工匠型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把中職生勞動技能培養落到實處,是中職學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中職美容美體藝術專業勞動技能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勞動技能教育內容片面,教育形式單一甚至被異化
勞動技能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勞動去塑造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和勞動精神。但在傳統的美容美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有些學校即便開設了勞動技能教育課,也很少有人當成一門堂堂正正的課去上,基本上只停留在體力勞動上,既不能教給學生真正的勞動技能,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絲毫的勞動樂趣。
勞動技能教育形式趨于單一化,如每周主要是以班級宿舍、教室日常清潔和清掃衛生區域為主。課程缺乏相關的課程體系作為依據,沒有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設計等,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劃分衛生區域進行清掃、保潔即可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并未對學生展開正確的引導、教育等,甚至有時候還把勞動教育做為一種教育懲罰的手段,把表現不良、違規違紀的學生罰打掃衛生,從而異化了勞動教育的本質。
2.學生勞動意識薄弱,父母承包現象普遍
美容美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大都是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是父母的掌中寶。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照顧,更加溺愛。因此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教育認識不夠、勞動技能薄弱,甚至在許多父母的眼里,孩子的任務就是上學讀書,普遍存在對孩子的文化技能、知識學習方面的過高期望,從而導致孩子都在家長的溺愛中成長,苦的、累的、臟的家務勞動都由家長全部包攬,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導致學生對勞動教育存在嚴重的偏見,認為勞動又累又臟,對其嗤之以鼻。
3.學生在崗位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的問題
(1)吃苦精神缺失,勞動價值觀偏離。剛踏上實習崗位的學生,拎不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就業崗位上頻繁跳槽,只因為吃不了苦。從美容行業來看,學生就業比較通暢,短暫的就業后因為崗位工作任務重、培訓多、耗體力,部分學生存在無法堅持的現象,甚至存在高報酬閑工作的空想主義。究其原因,根源還在于學校勞動技能教育的偏差,缺乏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素質提升及勞動價值引導。
(2)學習主動性差,勞動精神面貌弱化。當今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不良的意識形態,嚴重沖擊著勞動精神的弘揚。剛走上崗位的學生重視自身的感受,卻忽視勞動蘊含的重大價值;急功近利,斤斤計較,缺乏勞動的精神支撐,只注重付出跟收入是否成對比,從而導致勞動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歸根到底還是缺乏艱苦奮斗和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
(3)抗壓能力差,勞動態度不端正。在企業調研中不乏存在“勞動意識薄、抗壓能力差、閑散惰性強”的現象,有的學生接手了美容師助理、調配師、前臺接待等實習崗位,忙起來的時候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空閑下來不是在培訓學習新項目、訓練新手法就是背服務話術。有時候服務不周還要接到顧客的投訴,師傅的批評,院長的指責。加上崗位學習現狀跟理想相差大,在校在家住得暖、吃得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玩樂,從而形成了一種享樂之風。因而學生對于通過雙手勞動而獲取回報的概念非常模糊,稍微做多一點就覺得自己吃虧,待遇跟付出不成正比的時候就滿腹牢騷。學生沒有從中認真思考過勞動技能教育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和意義,卻常因為企業崗位工作累、堅持不下來而離開崗位。
二、改善中職美容美體藝術專業勞動技能教育的對策
1.開啟勞動技能教育計劃,開展勞動技能教育實踐,開辟勞動技能教育場所,夯實勞動技能教育內容
學校要將勞動技能教育列入人才培養中,把勞動技能教育建立在專業學科融通之中,成為專業學科的有機組成部分。結合專業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植入勞動技能教育教學內容,開展勞動技能教育教學實踐,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科專業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價值。如在感恩節來臨之際,結合美容美體藝術專業特點,組織學生為老師送上修手護手技能服務、通過學習的專業知識讓父母體驗肩頸按摩的放松,讓學生充分體悟勞動實踐的價值。
學校作為勞動教育主陣地,開展勞動技能教育應結合實際開辟勞動場所,開展勞動實踐。通過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以班級為單位認領綠植農作物,實施看護責任制,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快樂。
2.開設勞動崗位課程,創設崗位環境,創建勞動陣地,促進勞動教育多樣化,培養吃苦耐勞品質
建立與專業課程相互融通、相互滲透、相互銜接的勞動課程體系。創設崗位環境,讓學生了解崗位工作的特點,熟悉崗位工作內容,掌握崗位工作流程。按照企業管理要求,崗前做好崗位環境衛生,做好一崗一消毒,崗后按照標準復原崗前狀態。實訓課結束清掃拖洗實訓場地,檢查實訓設備,關好門窗才能離開實訓室。既規范了崗位學習標準,也提高了服務勞動效果。做到勞動技能的培養與專業課程學習內容相互貫通,做到人人有崗位、人人有參與、處處有實踐。既提升了學生勞動技能的鍛煉,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持之以恒、踏實做事的勞動品質。
營造良好的勞動環境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技能教育。如開設第二課堂實訓,利用課余時間加強技能實操訓練學習,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技能學習態度;創設專業興趣小組,結合專業學習的技能手法服務師生,培養學生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職業精神,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吃苦耐勞的意識和品質;舉辦師生技能節,學生努力備賽、苦練技能、重復訓練。在備賽的過程中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成果的學習氛圍;設立“勞動周”,以班級為單位,清洗實訓床單床罩、沖刷實訓室。在輪值期間,所有學生須集中時間、集體分工,全員參與勞動教育。開展校內勞動技能,親身參與松土、播種、澆水等“沉浸式”體驗,充分體驗勞動的樂趣,享受勞動喜悅。教師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勞動技能培養,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環境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勞動的成就,樹立吃苦耐勞的意識。
3.家企校協同育人,提高勞動主動意識
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勞動技能教育的“第一課堂”。每周老師都會在家長群發布學生家庭勞動技能作業、推送勞動技能教育學習資料、宣傳勞動技能教育的重要意義。讓家長充分領會勞動的宗旨與理念,能夠更好地引領孩子開展勞動。同時家長要樹立勤奮勞動的榜樣,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才能讓孩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學校作為育人勞動教育的主陣地,應在入學教育時制定相關約束規定,強化學生生活勞動技能能力。通過“日檢查、日公布、月評比”的形式,產生“文明宿舍”,并頒布“流動紅旗”、發放生活物品等形式全方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勞動技能、提高生活勞動技能。企業作為校企合作單位,在課程教學中應把企業文化內容植入共同培育,以新聞、工作簡報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企業發展動態。通過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根據企業員工的管理標準去要求學生、培養學生、培訓學生,將企業員工素養要求和學校教學融合共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增強職場體驗,提高學生樂于奉獻的勞動品格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培育中職生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結合專業特征,積極拓展勞動技能教育教學空間,組建專業志愿服務隊。每月至少組織兩場進社區服務活動,為群眾提供專業技能服務。這不僅提升學生專業勞動技能,還能增強崗位職業自信。校內實訓、校外實踐既是學生專業學習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增強學生對勞動價值、勞動意義的本質及勞動精神的深刻認知。
5.以勞動技能考核為標準,提升勞動技能教育重要性
注重勞動技能考核,專業教師結合課程崗位勞動標準,明任務、提要求、定標準,并將其植入到學生專業學習量化考核中,做到人人有崗位,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在新時代,要注重強調勞動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同時還要傳授一定的勞動技能及技巧。為了保障勞動技能教育的持續性及有效性,還要建立一定的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內容:勞動的態度、勞動的紀律和勞動質量等。對每門專業課教師進行管理和考核,讓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使勞動技能與專業技能并重,并從中培養學生勞動技能持續性及有效性。
6.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加強傳統文化熏陶,助推高素質勞動創造者
以工匠精神引領勞動教育,定期宣傳工匠精神文化,通過“請進來”宣傳弘揚模式,開展“美容企業工匠進校園講座”活動,弘揚勞模精神。加強傳統文化熏陶,開設傳統文化課程,開展傳統文化誦讀,同時將勤做尚儉、守心篤志的校訓和熱愛勞動、積極主動參與勞動等傳統美德融入勞動教育實踐,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加勞動技能的行為意識。通過樹立優秀學生代表典范,積極正面地宣傳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勞動精神,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學習氛圍,助推勞動素質的提高。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美容美體行業發展越來越專業化、規范化,對人才需求標準也越來越高。培養美容美體藝術專業人才,就要重視人才勞動技能培養。通過多種形式活動提高勞動技能、勞動素質,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促進美容美體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任其利.中職生吃苦耐勞精神的現狀及其培養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03).
[2]管凌燕.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0(2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背景下的美容專業職業素養‘階梯式培養的探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V2023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