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一蘭
摘 要:《秦土情》是一首具有陜西民俗音樂風格的古箏曲目,在創(chuàng)作中融合了現代音樂表現風格,不僅具有代表性,而且深受古箏愛好者的喜愛。以古箏《秦土情》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切入點,分析《秦土情》的音樂結構,進一步探究其演奏技巧,旨在提升古箏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關鍵詞:《秦土情》;音樂結構;演奏技巧
古箏曲《秦土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音樂作品,它巧妙地融合了傳統(tǒng)秦地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巧,為聽眾呈現了一幅生動的秦地風情畫卷。而這首古箏曲目以獨特的演奏形式和細膩委婉的抒情曲調,觸動了聽者的情緒和情感,深受古箏愛好者喜愛,極具研究價值。
一、古箏曲《秦土情》創(chuàng)作背景
古箏曲《秦土情》由周展于2008年在香港創(chuàng)作。周展是我國著名的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受其父周延甲影響,他自幼便對古箏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師從其父,開始了對古箏的學習。周延甲作為“秦箏歸秦”的代表人物,其對古箏的獨特見解和廣泛研究對周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其也成了“秦箏歸秦”的繼承者、研究者和創(chuàng)作者。周展在古箏領域不僅繼承了父親的技藝,更在創(chuàng)作上展現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箏曲《秦土情》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這首樂曲以秦地為背景,以古箏的獨特音色展現出秦地人民的豪情壯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古箏曲《秦土情》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周展?jié)夂竦乃监l(xiāng)之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參考了秦地的歷史、文化、民俗等多方面元素,并將其融入曲子,使這首曲子既有秦地的獨特韻味,又不失現代感。最終,《秦土情》在香港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獨具陜西風味的古箏曲目獲得了廣大聽眾的關注和喜愛,成為當前古箏演奏和比賽中常見的演奏曲目。
二、古箏曲《秦土情》音樂特征與結構
古箏曲《秦土情》是一首充滿濃郁西北風情的音樂作品,其音樂特征十分鮮明。這首曲子以秦地(今陜西地區(qū))的民間音樂為素材,呈現出一種古老而又現代的音樂風格。從旋律上看,《秦土情》的旋律線條寬廣,起伏跌宕,充分展現了西北大地的遼闊與壯美。在古箏的演奏下,旋律時而高亢激揚,展現了秦地人民的豪邁性格;時而低沉委婉,展現了秦地人民的深情厚意。這種旋律的變化使整首曲子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色彩。從節(jié)奏上看,《秦土情》的節(jié)奏感強烈,具有鮮明的西北特色。曲中多次出現的切分音和附點音符,使節(jié)奏在規(guī)整中不失靈動,充分展現了西北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同時,古箏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滑音、顫音等技法,使節(jié)奏更加富有變化和表現力。從音色上看,《秦土情》的古箏音色淳厚而富有韻味,充分展現了古箏這一傳統(tǒng)樂器的獨特魅力。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古箏的各個音區(qū),使音色在變化中保持統(tǒng)一,為整首曲子增色不少。同時,演奏者還巧妙地運用了泛音、撥弦等技法,使音色更加豐富多樣。從結構上看,《秦土情》采用了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結構形式——多段體結構。整首曲子由多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題和特色,但在整體上又保持了高度的統(tǒng)一性和連貫性。這種結構形式使整首曲子既有變化又不失整體感,為聽眾帶來了深刻而獨特的音樂體驗。
綜上所述,《秦土情》從旋律、節(jié)奏、音色、結構等方面充分展現了古箏藝術和西北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這首曲子不僅是對秦地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還是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藝術的精彩演繹。
《秦土情》在創(chuàng)作中融合了現代箏曲演奏形式,并在曲調上延續(xù)了陜西碗碗腔的風格,加上苦音和歡音兩種秦腔音樂表現形式,使整個旋律扣人心弦,充分表現出作者對故土、家鄉(xiāng)以及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音樂結構上,《秦土情》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引子、主體(慢板、快板)和尾聲。三大部分的演奏技法獨特并緊密銜接,通過不斷變化的曲調和演奏形式,充分表現出了作者的情感。
《秦土情》的引子部分通過深沉而激昂的旋律,描繪了故鄉(xiāng)的壯麗山河,人文風貌盡在眼底,準確地刻畫出陜西地區(qū)淳樸的風土人情。
《秦土情》的主體分為慢板和快板兩部分。為了讓情感更充沛、更具感染力,作者在慢板上巧妙地融合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起、承、轉、合”的表現形式?!捌稹敝饕峭ㄟ^舒緩的曲調向聽眾展現自己家鄉(xiāng)的一景一物,仿佛讓觀眾看到了黃土高坡那片廣袤而貧瘠的土地,聽到了風吹過沙土的聲音,感受到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眷戀。“承”表現為音樂逐漸升溫,如同作者的情感在回憶中愈發(fā)濃烈,對家鄉(xiāng)的記憶如泉水般涌出,流淌在每一個音符之間。“轉”這部分的節(jié)奏和旋律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仿佛在講述著家鄉(xiāng)變遷的故事,既有對過去的懷念,又有對未來的期許。這里的音樂既有深沉的哀愁,又有激昂的斗志,充分展示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世界?!昂稀笔且魳分饾u回歸平靜,如同作者的情感在回憶的海洋中找到了歸宿,那份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思念都凝聚在最后的旋律之中??彀宀糠窒袷亲髡咔榫w的爆發(fā),通過快速而有力的節(jié)奏,展現出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演奏中作者運用了快速指序的演奏技法,通過搖指刮奏、點指掃搖等形式,展現出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和豪放,并通過歡快的曲調讓聽眾感受到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也借此表現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熾熱情感。概括來說,箏曲《秦土情》通過慢板和快板兩部分的巧妙結合,以及“起、承、轉、合”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傳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增強了這首箏曲的感染力。
《秦土情》的尾聲部分在主體部分或慢或快的曲調變化中將聽眾的思緒帶到了曲調情境中,讓聽眾感受到了故鄉(xiāng)的壯麗山河和陜西地區(qū)淳樸的風土人情。此外,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主體部分慢板和快板的演奏形式,但在處理上又稍顯不同。作者通過右手搖指和左手刮奏的配合,使箏曲旋律達到高峰。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通過右手搖指與左手刮奏的緊密配合,將作者的思想和情緒全面地展現出來,使整個曲調更具立體感和沖擊感,從而深深吸引著聽眾。在尾聲部分,作者運用掃搖的演奏形式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并將結尾部分的曲調逐漸放緩。這種驟升驟降的表現形式,不僅可以增加音樂的張力,還能使整個音樂更加立體飽滿,讓聽眾感受到作者的情緒和情感。當最后一個音符漸漸消散在空氣中,聽眾仿佛還沉浸在激昂、深情的氛圍中。
三、古箏曲《秦土情》演奏技巧
《秦土情》這首古箏曲以深沉、激昂的旋律描繪出古代秦地士人的豪情壯志與家國情懷。為了讓聽眾對音樂中的故事和情感有更深刻的感受,作者在箏曲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演奏技法和技巧,主要包括撮音、搖指、快速指序、點音、短搖、掃搖、大關節(jié)托劈等。
撮音主要運用在引子部分。雖然整個曲目中撮音運用得較少,但其對整個箏曲起到了定音、定調和推動情感表現的作用。在演奏過程中,需注意手型和身體之間的協(xié)調性。
搖指是箏曲演奏中運用較多的一種演奏技法?!肚赝燎椤饭~曲曲目中搖指技法的大量運用,主要體現在7—14小節(jié),起到了推動和收尾的作用。對于演奏這首曲目的人來說,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注意連貫性和左手的上下滑音、顫音和按音等的配合。
快速指序是《秦土情》箏曲曲目演奏中的重要技法?!肚赝燎椤饭~曲中快速指序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快板部分,解決了演奏中速度、力度和清晰度的問題,既豐富了演奏形式,又豐富了曲調情感。在演奏過程中,它要求演奏者在極短的時間內,用極快的速度連續(xù)彈奏多個音符,使整個曲目更加生動有力,充滿激情和張力。演奏快速指序需要演奏者具備極高的手指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精湛的技藝和扎實的音樂功底。演奏者需要通過不斷練習和磨煉,逐漸提高手指的速度和準確度,以達到演奏快速指序的要求。
點音也是《秦土情》箏曲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技巧之一,主要分為正點音和后點音。正點音是在彈奏過程中,通過迅速而有力地按下箏弦,使弦振動產生音響,然后再迅速松開手指,讓弦繼續(xù)振動,形成一種短暫而清脆的音響效果。這種技巧常用于模擬自然界中的聲音,如雨滴落在水面上的聲音、小鳥啄食的聲音等,使箏曲演奏更加生動逼真。而后點音是正點音的一種變體,它的演奏方法是右手彈弦后,左手觸弦,一碰即離,使弦產生第二次音響。這種技巧可以形成一種連續(xù)而流暢的音響效果,常用于提高演奏旋律的連貫性和流動性。在《秦土情》箏曲中,點音的運用非常豐富,主要用于曲目的慢板部分。演奏者通過手指的微妙變化和對音量的精細控制,使每個音符充滿韻味和情感。點音在《秦土情》箏曲中的運用,不僅豐富了曲目的演奏技巧,而且使曲調情感更加細膩、深沉。演奏點音需要演奏者具備極高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手指控制能力,通過對手指力度和音量的控制,完美地演奏每一個音符。同時,演奏者還需要對曲目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將點音技巧運用到極致,讓聽眾感受到曲目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短搖是《秦土情》箏曲演奏中另一種重要的技巧。這種技巧在箏曲演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用于表現樂曲的激情與活力。短搖的運用在《秦土情》箏曲中尤為突出,尤其在曲目的快板部分。演奏者通過快速而有力的短搖技巧,將樂曲的節(jié)奏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次短搖都像是一次強烈的沖擊,讓聽眾感受到曲目中蘊含的激情和力量。然而,短搖技巧的運用并非易事。它需要演奏者具備極高的手指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以及對節(jié)奏的精準把握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演奏者才能夠將短搖技巧發(fā)揮到極致,讓聽眾在聽到每一個音符時都能夠感受到樂曲的激情和活力。
掃搖是《秦土情》箏曲演奏中的另一種常見技巧。與短搖不同,掃搖是一種通過快速掃過箏弦來產生音效的方法。演奏者用箏撥或者手指,以極快的速度在箏弦上劃過,使多根弦同時發(fā)聲,創(chuàng)造出一種如同風吹過竹林般的效果。
然而,掌握掃搖技巧同樣需要演奏者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演奏者需要精準地控制手指的速度和角度,以確保每一次掃搖都能準確地劃過所需的箏弦,產生理想的音效。同時,演奏者還需要對樂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有深入的理解,從而將掃搖技巧與樂曲完美融合,讓聽眾在聽到每一個音符時都能感受到樂曲的深情與韻味。
大關節(jié)托劈是古箏演奏中一種獨特的技巧,也是《秦土情》這首箏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與掃搖技巧相比,大關節(jié)托劈更注重力度的掌控和音色的變化。演奏者通過運用手腕和手臂的大關節(jié),以較大的力度將箏弦托起,隨后迅速劈下,從而產生厚重且富有沖擊力的音效。在《秦土情》箏曲中,大關節(jié)托劈技巧的運用常常出現在樂曲的高潮部分,用以表現激烈的情感和強烈的沖突。演奏者通過精準控制大關節(jié)的力度和速度,使每一次托劈都能準確地傳達出樂曲所需的情感色彩,讓聽眾在聽到這些音符時能夠被深深地震撼。然而,要想熟練掌握大關節(jié)托劈技巧,演奏者同樣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時間。他們需要不斷練習,以提升手腕和手臂的協(xié)調性以及自身對力度的控制能力。同時,他們還需要深入研究樂曲的結構和情感,以便將大關節(jié)托劈技巧與樂曲完美融合,為聽眾帶來深刻的音樂體驗。
除了上述演奏技法外,《秦土情》箏曲還融入了其他多種演奏技巧,如滑音、顫音等。這些技巧的巧妙運用,使箏曲演奏更加豐富多彩,也為聽眾帶來了更加深刻的音樂體驗??偟膩碚f,《秦土情》箏曲的成功,離不開演奏者對各種技巧的精湛運用。正是這些技巧的巧妙結合,使箏曲演奏更加生動逼真,也讓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結語
《秦土情》箏曲以秦文化為背景,創(chuàng)作中融合了陜西民間音樂表現形式,并與現代箏曲演奏和表現形式相結合,使整個箏曲曲目情感充沛且真切,真正展現了古箏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演奏《秦土情》需要演奏者通過熟練的技巧和細膩的表現形式,將曲目中的情感展現出來,從而使聽眾能夠感受到古箏藝術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樂思琴.試論古箏曲《秦土情》的演奏技巧和音樂特點[J].參花(下),2023(2):104-106.
[2]圣雨晴.陜西箏派的演奏技巧在古箏曲《秦土情》當中的運用[J].藝術品鑒,2022(12):165-167.
[3]王藝睿.論箏曲《秦土情》的演奏特點與音樂分析[J].北方音樂,2020(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