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琬儀
摘 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不僅要加強思維創新,而且要強化對新媒體技術與平臺的利用,不斷豐富節目傳播內容,從而更好地迎接新環境下的挑戰,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創新發展。基于此,主要解析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傳承與創新的價值意蘊,提出科學有效的傳承與創新路徑,旨在推動播音主持藝術在新媒體時代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播音主持藝術;傳承與創新;廣播電視行業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行業面臨著深刻改革,改變了信息傳播節奏與傳播方式。在社交平臺等新型媒體形態興起的當下,播音主持藝術作為廣播電視行業的核心元素之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亟須在新媒體背景下進行傳承與創新。播音主持需要承擔起文化傳承的責任,重新審視和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生態,在保證藝術傳承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自身技能與素養水平,進行播音主持藝術的改革與創新,進而推動我國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
一、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傳承與創新的價值意蘊
(一)有助于完善廣播電視行業的內容與形式
新媒體時代,觀眾的審美需求與接收習慣發生了顯著變化,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與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播音主持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手段。通過深入挖掘傳統播音主持藝術的精華,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播音主持可以對節目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和創新呈現,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元[1]。新媒體平臺的融合性為播音主持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通過視頻直播、互動直播等方式,播音主持能夠在保留原有語言魅力的同時,實現播音主持方式的創新。這不僅可以提升節目的觀賞性,增強節目的藝術感染力,而且能夠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完善廣播電視行業的內容與形式,能夠提升節目的整體質量,增強觀眾的黏性,進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現代化發展。
(二)有助于增強廣播電視行業的影響力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為廣播電視行業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發展渠道,凸顯出廣播電視在現代信息社會的引領作用,有效提升了其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力。一方面,在傳承與創新過程中,通過培養具有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播音主持,可以打造出一批高質量的節目作品,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從而提升廣播電視行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將優秀的播音主持藝術成果推向更廣闊的受眾群體,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到廣播電視節目的魅力[2]。這種影響力的提升,不僅有助于增強廣播電視行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能為行業贏得更多的社會認同。
(三)有助于促進廣播電視行業的創新性發展
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行業要想煥發新生,播音主持藝術必須進行傳承與創新,為該行業創新性發展提供助力。通過傳承傳統播音主持藝術的優秀基因,并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進行創新,可以探索出更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播音主持形式、技術和方法。這些創新成果不僅能夠為廣播電視節目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推動行業在內容創作、傳播渠道、互動方式等方面實現突破,促使廣播電視行業實現創新性發展目標。
二、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傳承與
創新的路徑
(一)堅持“正能量+創新”理念,嚴守專業底線
在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應當堅守傳播正能量的原則,保持堅守正道和追求真理的決心,既要守正根基又要積極尋求創新,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需求。正能量是播音主持藝術的靈魂,能夠激發觀眾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播音主持在節目制作和播出過程中,應當始終堅守這一原則,傳遞出正能量信息,為觀眾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3]。在堅守正能量的基礎上,播音主持應積極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和呈現形式,使節目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例如,播音主持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采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型傳播方式,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增強節目的參與感。在語言表達方面,播音主持應當嘗試更加接地氣的風格,讓觀眾感受到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播音主持需要嚴守專業底線。在追求廣播電視節目創新的過程中,播音主持不能忽視對節目質量的把控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所播出的節目內容必須健康向上,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避免出現用低俗語言播報等內容。以某衛視的一檔熱門綜藝節目為例,該節目在堅持傳播正能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節目形式和互動方式,通過引入多樣化的游戲環節和嘉賓互動,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和娛樂性,傳遞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此外,該節目在語言表達和視覺效果上進行了創新嘗試,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感受到了播音主持藝術的魅力。這種既堅守正能量又注重創新的做法,使該節目在新媒體時代脫穎而出,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二)創新電視節目內容,提升節目的差異化競爭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節目內容的同質化問題成為制約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側重將大眾對知識、技能等內容以搭配的形式呈現出來,突出節目內容的獨特性,滿足當下觀眾的切實需求[4]。由此可見,創新電視節目內容是提升節目差異化競爭能力的關鍵。通過深入挖掘社會熱點、關注民生話題、呈現多元文化及構建跨媒體內容等,創新出具有獨特視角和深度的節目內容,吸引更多觀眾的喜愛。首先,播音主持應當深入挖掘社會熱點和民生話題,將這些與觀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融入節目。通過對這些話題的深入剖析和討論,提升節目的時效性和關注度,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例如,某新聞節目在報道重大社會事件時,不僅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新聞信息,而且邀請專家進行深度解讀和評論,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其次,播音主持應當通過節目內容呈現多元文化。在新媒體背景下,觀眾的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因此,播音主持應注重節目的文化內涵和多樣性,通過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領域的文化特色,豐富節目的文化內涵和觀賞性。例如,某文化類節目通過邀請不同領域的嘉賓分享自己的文化體驗和見解,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最后,播音主持應當構建跨媒體的內容生產策略。通過跨平臺故事講述,將主題相關、形式各異的內容上傳到不同平臺,為觀眾提供良好的體驗。例如,某節目以城市非遺為主題,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小紅書發布相關信息。其中,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以非遺為主題的長篇文章,以文字為主,重點講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在小紅書上發布相關圖片和短視頻,將非遺的地方特色展示出來,吸引更多年輕群體的關注。通過這種平臺內容互補的方式,為觀眾提供多角度的認知與體驗。
(三)加強與新技術融合,形成“新平臺+新技術”發展模式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需要在堅守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加強與新技術的融合,不斷探索與節目創作、傳播的新融合模式,形成獨特的“新平臺+新技術”發展模式,打造出更加精彩和具有吸引力的節目作品,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其一,播音主持應當充分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做好定制化的信息服務工作。例如,在旅游類節目中,通過VR技術讓觀眾仿佛置身于美麗的風景名勝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麗與神奇;在訪談類節目中,利用AR技術將嘉賓與虛擬場景相結合,打造出夢幻般的對話空間。通過這些新技術的運用,豐富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表現形式,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5]。其二,播音主持應當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提供支持。播音主持需要應用這一技術對觀眾收視習慣、興趣偏好等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精準把握觀眾需求,為節目創作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針對不同年齡、性別、地域的觀眾群體,定制不同風格的節目,實現個性化推送和精準化營銷。其三,播音主持需要充分應用社交媒體等新興平臺,開拓新的傳播渠道和互動方式。播音主持可以通過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及時收集觀眾的反饋信息并調整節目內容和形式。通過這種互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也為節目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四)打造獨特主持風格,促使播音主持方式娛樂化
在新媒體時代,觀眾對于節目的個性化需求愈發強烈,對于主持人的期待日趨多元化。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實際需求,播音主持應深入挖掘自身特點,結合節目定位形成別具一格的主持風格,在播音主持方式上走向娛樂化,從而吸引和留住觀眾。這種創新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節目的觀賞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拉近主持人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觀眾對節目的認同感和喜愛度。首先,要想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與效果,播音主持不僅要在語言魅力和表達方式上創新,更應當注重對節目的獨特理解和深度參與。播音主持可以通過獨特的視角和解讀,為觀眾呈現節目的新穎面貌,同時運用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和語態,增強節目的辨識度和吸引力[6]。例如,某位主持人以其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和深入淺出的解讀方式,打造了一檔深受觀眾喜愛的綜藝節目,其獨特的主持風格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其次,播音主持應提升節目觀賞性和趣味性。在廣播電視節目主持過程中,播音主持可以通過輕松幽默的語態和互動環節的設置,與觀眾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和互動。通過互動環節的巧妙設計,引導觀眾積極參與節目,為觀眾提供更具新意的節目效果。
(五)重視主持人才培養,增強播音主持藝術吸引力
人才是播音主持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核心驅動力。廣播電視主持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之外,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需要“一專多能”,不僅需要提升專業素養,而且要強化文化藝術修養。為此,相關行業應當重視播音主持的培養,通過系統專業的教育培訓,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的主持人才,為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先,加強播音主持專業的教育設計。在該專業教育教學中,應當增設與新媒體相關的課程,包括數字媒體運營、多媒體內容制作等,及時引入新媒體技術、傳播學等前沿知識,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通過這種課程設計,增強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新媒體素養,不斷提升其針對不同平臺的傳播能力。除了基礎的播音主持技能教學與新媒體知識教學之外,學校還應加強文化、藝術、心理學等相關領域的教學,使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具備更為廣博的知識儲備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次,開展專業能力培訓與實踐鍛煉活動。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行業應當針對這一時代的播音主持特點,開展以培養新媒體素養為目的的培訓活動,促使播音主持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增強其創新意識與理性思維,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藝術的要求。此外,加強實踐鍛煉是提高播音主持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與媒體機構合作,為播音主持提供實踐鍛煉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并提升能力。另外,通過組織各類主持比賽活動,為播音主持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最后,播音主持應當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基于新媒體特點對自身職能進行定位,積極參與節目創新制作,不斷改進語言技巧與主持風格,并且通過釋放個人魅力帶動觀眾,有效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三、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需要在繼承和發揚原有優秀主持藝術的同時,融合新媒體技術與平臺,不斷創新播音主持藝術,創作出滿足觀眾需求的電視節目。在傳承與創新實踐中,通過堅持正能量與創新理念、創新節目內容、融合新技術、打造獨特主持風格、注重人才培養等,積極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推動播音主持藝術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彬彬.新媒體直播環境對播音主持人培養的影響及對策[J].傳播與版權,2024(3):56-58.
[2]李思嫻,張靜.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語言創新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2):46-49.
[3]王盈鑫.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守正與創新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4(1):126-128.
[4]杜波.論融媒體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轉型[J].中國報業,2023(24):104-105.
[5]盛煒.新時代播音主持發展探討[J].中國報業,2023(23):160-161.
[6]邢駿.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藝術創新與傳承路徑探究[J].明日風尚,2022(2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