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新課標的實施,小學語文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小學語文教學逐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能力培養。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已經初步嘗試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
一、項目化學習的概念和特點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它通過將學習內容組織成一個完整項目的形式,以一個具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為出發點,使學習者能夠在實踐中探索、研究和解決問題。項目化學習包含項目目標、驅動性問題、項目步驟、項目評價等。它具有實踐性、跨學科性、合作性等特點。1.實踐性:項目化學習注重學習者在實踐中的角色扮演,需要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2.跨學科性:學習者需要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性思考和解決問題。3.合作性:項目化學習鼓勵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和協作。學習者可以在小組中共同完成項目,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和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項目化學習的策略
(一)明確項目目標,抓住學習航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通過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實現構建項目化學習的距離教學。例如,在小學語文專題項目化學習策劃中,我們設置了一起“讀心神探”項目,旨在讓學生學會通過觀察人物表情和肢體語言來推測人物內心活動。項目目標:1.能夠用準確、恰當的肢體語言輔助人們更好地交流;2.能夠借用身體的各種動作和表情來傳情達意;3.能夠認真傾聽他人話語,討論各種觀點想法,達成意見一致;4.能夠準確完整的陳述自己的想法。驅動性問題:你想做一個能通過表情和動作猜出別人意思的神探嗎?項目步驟:子任務一:觀察任務不同表情,猜一猜當時的心情;二:根據給出的七個描寫表情的成語,組內所有成員逐一表演,在推選一名組員班級內表演;三:設計一套屬于自己的表情包;四:把秘密紙條上的內容表情和動作表現出來,但不能用語言,其他同學根據表演猜一猜內容。項目評價:通過完成度、色彩鮮明度、實用性、總評打分綜合評價項目完成情況。
(二)精選項目主題,把握學習風向。小學語文構建項目化學習策略時,項目主題的選擇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實際生活經驗和社會熱點,選擇與他們密切相關的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師應考慮項目主題的學科內容覆蓋面,確保能夠涵蓋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如閱讀、寫作、聽說等。同時,項目主題還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促進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成長和提高。如二年級下冊結合單元目標設置“我是故事大王”項目化學習,這個項目創新之處在于比拼的不是某個人說故事的能力,而是考驗一組人接續、創編故事的才能、臨場發揮的語言水平。
(三)優化項目活動,提升學習成效。小學語文構建項目化學習策略時,組織項目學習活動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需要合理安排項目學習活動的時間和步驟,確保學生在給定的時間內能夠完成項目任務,并保持學習的連貫性和流程性。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材料和工具,如圖書、影音資料、電子資源等,以豐富項目學習的內容和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角色扮演。通過組織項目學習活動,可以實現小學語文構建項目化學習的距離教學。例如,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貓》這一課教學上,教師組織了一個名為“招聘愛心人士”的微項目學習活動。教師設定了項目學習目標:借助句式將貓咪介紹給伙伴聽,以此達到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感知文本能力的目的。
(四)多元評價反思,促進學生發展。小學語文構建項目化學習策略時,多元評價與反思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包括口頭表達、書面作品、展示演示等,以全面地了解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表現和成長。這樣能夠準確評估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的發展情況。其次,教師還可以借助同伴評價和自評價的方式,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互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再次,教師還應注重及時反饋,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指導,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在項目學習結束后,與學生一起回顧整個過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體會,幫助他們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以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