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丹
仿寫遷移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通過閱讀來習得方法,并遷移運用,激發學生的思維,再通過寫作來讓學生將思維轉化為文字,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點燃語文學習的熱情。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領悟寫法的精妙,體悟情感的同時,進行仿寫遷移,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在仿寫遷移中習得方法
在學習《少年閏土》一文時,“裝弶捕鳥”的這一段文字,對于習得細化動作這一細節描寫的方法很有幫助。筆者先出示這一段文字,讓學生劃出有關描寫動作的詞,并體會其妙處。通過反復誦讀比較,學生體會到了文段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捕鳥的詳細過程,讓人一看就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了解了細化動作的好處,學生開始運用此方法進行仿寫遷移。有的同學運用細化動作的方法描寫運動會的跳遠比賽: 他弓著腰,雙手握拳,兩眼凝視前方。只聽裁判一聲哨響,就奮力朝沙坑跑去,雙臂有節奏地前后擺動著。快到起跳點時,他突然加快了速度,接著腳用力一蹬踏板,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完美的曲線,穩穩地落在沙坑里。
運用細化動作的方法,學生們還寫出了打掃衛生、炒菜、做手工等等精彩片段,既詳細細致寫出了事情的過程,也寫出了其中的樂趣。
又如一學生在描寫在家炒菜的片段:
我把油放入鍋中,模仿媽媽平時的動作,輕輕地搖晃鍋,使油均勻地鋪開,待油冒煙了,我把菜放了下去,鍋里的油一瞬間全都蹦了出來,并發出“滋嗞啦啦”的聲音,還有一些油濺在了我的手上,我顧不上疼,趕緊拿鍋鏟來回翻炒,等鍋里的菜稍稍變色,放入適當的鹽、雞精、味精等佐料,現在菜就可以出鍋了啦!聞一聞,香噴噴的,還冒著白氣,看著自己炒的菜,我的口水不禁流了下來。
通過仿寫遷移,學生不僅掌握了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也深刻地體會到此細節描寫的妙處。還有語言、心理、神態、外貌等人物細節描寫,景物的動態、靜態描寫等,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中適時仿寫遷移,能讓學生快速習得方法,尤其對那些不知怎樣將文章寫具體的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仿寫遷移訓練,細節描寫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二、在仿寫遷移中拓展思維,體會情感
如在學習《伯牙鼓琴》一文時,先引導學生利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文中的語句:
伯牙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靈相通,知音難覓的快樂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伯牙與鐘子期知音的難得,在課中,筆者進行了拓展,有學生這樣寫道:
伯牙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伯牙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志在溪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潺潺乎若溪水”
通過思維拓展,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子期對伯牙的知遇之恩,從而為下文的“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鉉,終身不復鼓琴。”做好了鋪墊。
三、在仿寫遷移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筆者在執教冰心的《繁星(七一)》這首詩時,先引導學生熟讀、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后,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生仿寫的熱情很高,寫好后,學生紛紛上臺朗誦自己的小詩,有學生這樣寫道:
這些事——
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溫馨的家中,
明亮的燈下,
母親的懷里。
在交流中,很多文質兼美的小詩,贏得了老師的夸獎\同學們的贊揚和熱烈的掌聲。筆者把學生仿寫得好的小詩,裝訂成詩集,讓全班學生閱覽、品評。學生們得到了極大的鼓勵,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寫詩的熱情高漲,自此,同學們常常寫一些小詩表達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仿寫遷移,讓學生在習得方法的同時,激發了思維和創造力,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崔巒先生認為,在閱讀教學中領悟寫法,并進行仿寫遷移運用,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只要教學中努力鉆研教材,在課文中抓住恰當的訓練點,做好仿寫遷移,定會讓學生盡情徜徉在語文王國的沃土里,進而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