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樂 譚茜 荊璇 陳鋼鋼 劉爽 趙奕雯 鄭智英 張春明



基金項目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編號:Y2021136038
作者簡介 潘樂,副主任護師,本科,E?mail:panle092008@163.com
引用信息 潘樂,譚茜,荊璇,等.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對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眩暈癥狀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4,38(12):2213?2217.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health care model on vertigo symptoms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estibular vertigo
PAN Le, TAN Xi, JING Xuan, CHEN Ganggang, LIU Shuang, ZHAO Yiwen, ZHENG Zhiying, ZHANG Chunming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PAN Le, E?mail: panle092008@163.com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health care; precourt peripheral vertig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egative emotions; balance ability; health education
摘要? 目的:探討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對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的眩暈癥狀、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行住院治療的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診療護理工作模式,試驗組實施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干預2周后觀察兩組病人的眩暈、平衡狀況和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結果:干預后兩組病人眩暈、平衡狀況較干預前均有所改善,兩組病人眩暈障礙量表評分、Berg平衡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負性情緒方面,干預后兩組病人較干預前均有所改善,試驗組更早緩解了病人焦慮、抑郁情緒(P<0.05)。兩組病人負性情緒干預2周后與1周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醫(yī)護一體化模式應用于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能更早改善病人眩暈癥狀,緩解其負性情緒,加快病人康復。
關鍵詞? 醫(yī)護一體化;前庭外周性眩暈;康復訓練;負性情緒;平衡能力;健康教育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2.027
前庭外周性眩暈是常見的眩暈疾病之一,占所有眩暈的80%~85%[1]。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的癥狀經病因治療后,已造成的前庭損害和功能障礙仍無法完全消失,病人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伴隨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目前,前庭康復成為除藥物、手術以外的又一重要治療手段[2],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被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所證實[3?8]。前庭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過程,病人常因效果不明顯或訓練過程中會引起不適、無人監(jiān)督等未能堅持訓練。且康復訓練依從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前庭康復訓練計劃的有效落實,會對康復效果產生影響[9?10]。醫(yī)護一體化是通過醫(yī)療、護理、康復、營養(yǎng)、心理等各學科間相互協(xié)作,為病人提供綜合、全方位、全程服務,可有效促進病人疾病的康復。目前,醫(yī)護一體化已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病管理中,但在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比較醫(yī)護一體化模式與常規(guī)診療護理治療前庭外周性眩暈疾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收治的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12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前庭神經炎50例,梅尼埃病42例,突發(fā)性聾伴眩暈11例,前庭性偏頭痛11例,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6例。納入標準:符合前庭外周性眩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11?15];年齡≥18歲;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經MRI證實有明確病變的中樞性眩暈;有嚴重認知、聽力及言語功能障礙;有精神病史或抑郁癥病人;有嚴重頸椎病、骨折、心功能不全等不允許軀體活動或訓練不耐受者。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0例。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17~81(50.07±15.56)歲。試驗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 18~83(46.90±16.47)歲。兩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診療護理工作模式,住院期間病人的診療、護理、康復分別由醫(yī)護人員干預。醫(yī)生對所管病人進行醫(yī)療查房,給予藥物等對癥治療,告知病人前庭康復訓練相關內容。護士對病人進行床頭交班,除常規(guī)治療外給予病人飲食、藥物及康復訓練指導等健康教育。對有情緒、營養(yǎng)障礙的病人請精神衛(wèi)生科、營養(yǎng)科會診,給予相應干預。出院日對病人進行相關出院指導,并于出院后1周對病人進行電話隨訪。
1.2.2 試驗組
1.2.2.1 成立醫(yī)護一體化工作團隊
針對目前外周前庭性眩暈病人缺乏專業(yè)的管理團隊、治療康復管理流程缺乏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任務分工不明確、合作不夠緊密等問題,本研究基于醫(yī)護一體化模式,組建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各盡其職。根據美國國際醫(y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lián)合委員會(JCI)標準下的質量管理體系:決策級-管理級-執(zhí)行級-工作級,組建醫(yī)護一體化團隊,團隊成員由1名主任醫(yī)師、2名副主任醫(yī)師、1名主治醫(yī)師、1名病區(qū)護士長、3名責任護士、1名康復師、1名心理治療師組成。團隊成員熟練掌握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的診療、護理及康復相關知識。
1.2.2.2 實施醫(y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
參照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康復治療相關指南及文獻,構建眩暈病人醫(y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為病人提供入院、住院、出院延續(xù)護理的醫(yī)護一體化多學科合作形式的治療、護理、康復連續(xù)性醫(yī)療服務,主要包括入院處置評估、查房、治療、康復、健康教育、疑難病例討論、出院指導評價、出院隨訪等醫(yī)護一體化干預方式。1)入院時,醫(yī)護一體化團隊對病人進行共同處置評價,深入了解病人病情狀況,對病人的眩暈癥狀、自理能力、跌倒墜床風險、社會支持、精神情感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對病人的癥狀、伴隨癥狀及前庭功能等進行查體與檢查;整合目前病人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狀況,依據《前庭康復專家共識》[16]共同制定病人診療、護理、康復等個性化診療康復計劃;共同查房,采用標準化溝通方式溝通病人目前的診療康復問題,及時調整病人治療、護理康復方案,并在臨床中配合實施,雙方建立良好、融洽的關系;治療方面,對于前庭功能受損病人癥狀相對穩(wěn)定后應盡早開始進行訓練,對病人的預后有著積極的影響[17]。及時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及用藥反應,依據病人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訓練,在實施過程中護士對病人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與指導,確保病人可以完全掌握康復訓練的方法和內容。根據病人的耐受情況和訓練情況,及時調整訓練的內容與方式,向病人及家屬解釋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治療的重要意義。2)治療期間,及時關注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對病人存在的不良情緒給予疏導、干預,加強醫(yī)護患間的溝通,使病人積極配合、參與治療康復計劃。基于格林模式,醫(yī)護共同對病人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疾病認知,緩解病人焦慮、抑郁狀態(tài);對于疑難病例,醫(yī)護一體化工作團隊隨時開展多學科病例討論會,對目前病人存在的問題進行多學科、多角度分析,并給予積極解決。3)出院前,對病人眩暈殘余癥狀及負性情緒進行再次評價,給予病人出院指導;出院后由醫(yī)護人員在微信平臺共同對病人康復訓練進行督促與指導,及時評價病人康復效果。
1.3 評價指標
在干預前、干預后1周(出院日)、干預后2周(出院后1周)分別對兩組病人的眩暈、平衡、焦慮、抑郁狀態(tài)進行評價。
1.3.1 眩暈
采用眩暈障礙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評價,該量表可反映病人的眩暈癥狀,指導臨床治療方案,是目前在前庭康復療效評估中應用最廣泛的眩暈量表[1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功能(9個條目)、情感(9個條目)及軀體(7個條目)3個維度,以總是有影響(4分)、有時有影響(2分)、無影響(0分)計分,總分0~100分,≤30分為輕微障礙,31~60分為中等障礙,>60分為嚴重障礙,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眩暈程度越重。
1.3.2 平衡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評估病人的平衡癥狀,觀察病人規(guī)定的時間或距離內完成由坐到站、無支撐坐位、無支撐站立、由站到坐、轉移、閉眼站立、兩腳并合站立、手臂前伸、彎腰撿物、轉頭向后看、原地轉圈、雙腳交替踏凳、前后腳直線站立和單腿站立14項動作,每項評分0~4分,0分代表無法完成動作,4分代表可順利地完成動作,滿分56分,分數越高,說明平衡能力越好。
1.3.3 焦慮及抑郁
采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對病人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包括焦慮量表(HADS?A)和抑郁量表(HADS?D)2個分量表,分別有7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0~3分,每個分量表得分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0~7分為無癥狀,8~10分為可疑情緒障礙,11~21分為肯定情緒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DHI評分比較
干預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DH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周、2周試驗組病人DH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01);干預后1周、2周兩組病人DH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2周兩組病人DHI評分均低于干預后1周(P<0.05);不同組別、時間點的主效應顯著(P<0.001),不同組別與時間點之間存在交互效應(F=18.998,P<0.001)。見表1。
2.2 兩組病人BBS評分比較
干預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B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周、2周試驗組病人BB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01);干預后1周、2周兩組病人BB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2周兩組病人BBS評分均高于干預后1周(P<0.05);不同組別、時間點的主效應顯著(P<0.001),不同組別與時間點之間存在交互效應(F=47.945,P<0.001)。見表2。
2.3 兩組病人HADS評分比較
干預前試驗組與對照組病人HADS?A、HADS?D及HADS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周、2周試驗組病人HADS?A、HADS?D及HADS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01);干預后1周、2周兩組病人HADS?A、HADS?D及HADS總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干預后1周與干預后2周兩組HADS?A、HADS?D及HADS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組別、時間點的主效應顯著(P<0.001),不同組別與時間點之間存在交互效應(P<0.001)。見表3。
3? 討論
3.1 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對病人眩暈癥狀及平衡能力的影響
前庭康復訓練是一種有效控制眩暈并可避免頭暈癥狀反復發(fā)作的無創(chuàng)物理治療方法,其增強視覺穩(wěn)定和平衡功能的作用已經得到臨床驗證,其對外周前庭功能減退病人是安全、有效的[16]。本研究結果顯示,住院治療后,兩組病人DHI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BBS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P<0.05),與既往前庭康復有效性相關文獻結果[19?23]一致,證實前庭康復治療對于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是有效的。但相關研究發(fā)現,目前前庭康復缺乏多學科協(xié)作和溝通,對病人實施的康復訓練和指導缺乏連續(xù)化,過程也缺乏指導和監(jiān)督,無法為病人提供監(jiān)督下的個體化的康復治療,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多學科團隊,共同參與眩暈病人的管理[24]。故本研究通過實施醫(yī)護一體化模式,組建多學科合作團隊,加強多學科協(xié)作,通過制定科學、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在康復方案實施的同時監(jiān)督并指導病人。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DH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BBS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醫(yī)護一體化模式下實施康復訓練,醫(yī)生可對病人康復訓練計劃進行及時調整,護士的指導與監(jiān)督可以促使病人堅持前庭康復訓練,避免病人鍛煉過度或不足[25],對病人的康復治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另外,病人對疾病相關知識良好的認知及較早進行前庭康復對前庭康復療效起決定性作用[26?27]。醫(yī)護一體化健康教育可以幫助病人從各角度了解疾病、治療、護理及康復等相關知識,明確盡早、全程的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可有效促進康復訓練的實施。病人出院后的居家訓練配合程度及依從性對改善病人頭暈癥狀、提高其平衡能力及康復訓練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醫(yī)護一體化結合微信平臺對病人進行隨訪和延續(xù)護理,對病人出院后的康復訓練起到了提醒、督促和監(jiān)督作用,同時可以了解病人訓練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依從性,指導幫助病人正確認識、掌握康復方法,積極配合,并與醫(yī)護人員取得有效的溝通。對病人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醫(yī)護人員可以給予科學的指導和解答,有利于病人積極配合康復訓練,提高其主觀能動性。醫(y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可有效改善病人頭暈癥狀,提高病人的平衡能力,在前庭疾病病人的前庭康復中監(jiān)督起到了積極作用。
3.2 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對病人負性情緒的影響
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因前庭損害和功能障礙,生活質量受到影響,有時會伴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有研究指出,在頭暈病人中,未被認識到的情緒和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很高,在所有頭暈病人中,40%存在心理障礙[28],眩暈病人中焦慮占41%,抑郁占15%,病人常處于焦慮不安、依賴、急躁易怒等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的治療康復有極大的影響[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HADS焦慮、抑郁及總分均呈下降趨勢,試驗組病人焦慮、抑郁情況緩解更明顯。實施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后,醫(yī)護可全程參與對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與干預,積極主動與病人溝通交流,引導病人表達治療、康復及生活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病人干預2周與干預1周情緒變化無差異,病人的情緒障礙與疾病眩暈癥狀有關,在經過治療及康復訓練后,癥狀改善使負性情緒得到控制。通過建立信任的醫(yī)患關系,配合科學、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加快了病人眩暈癥狀的好轉,增加了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更早控制眩暈殘余癥狀,從而緩解病人焦慮情緒。另外,病人負性情緒的控制又促進了主觀眩暈癥狀的改善,兩者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醫(yī)護一體化模式比常規(guī)診療護理干預能更早地緩解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
4? 小結
前庭康復訓練對前庭外周性眩暈病人療效確切,經過治療后,兩組病人的眩暈殘余癥狀及焦慮情緒均有好轉,但與常規(guī)診療護理方案相比,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可更早改善病人的前庭失代償癥狀,提高了病人的平衡能力,保證了病人的康復效果。通過對眩暈殘余癥狀的控制,能更早地緩解病人焦慮、抑郁不良情緒,從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KRISTIANSEN L,MAGNUSSEN L H,JUUL-KRISTENSEN B,et al.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and 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people with persistent dizziness[J].Pilot and Feasibility Studies,2019,5:69.
[2]? WHITNEY S L,ALGHWIRI A A,ALGHADIR A.An overview of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M].Amsterdam:Elsevier,2016:187-205.
[3]? MCDONNELL M N,HILLIER S L.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for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5,1:CD005397.
[4]? LACOUR M,THIRY A,TARDIVET L.Two conditions to fully recover dynamic canal function in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 patients[J].Journal of Vestibular Research:Equilibrium & Orientation,2021,31(5):407-421.
[5]? HOSEINABADI R,POURBAKHT A,YAZDANI N,et al.The effects of the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on th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recurrence rate in patients with otolith dysfunction[J].Journal of Audiology & Otology,2018,22(4):204-208.
[6]? 潘曉峰,劉紅梅.手法復位聯(lián)合個性化前庭康復訓練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5,30(5):368-369.
[7]? 林晨玨,席淑新,王璟.前庭康復訓練對前庭外周性眩暈患者眩暈殘障癥狀的改善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0,100(32):2503-2506.
[8]? 劉斌,段作偉,張海峰,等.前庭康復訓練治療良性發(fā)作性位置性眩暈患者殘余頭暈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11):860-862.
[9]? 任秀平,王克芳.綜合護理干預對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9):67-69.
[10]? 李菲,官春燕,王淼,等.外周前庭功能低下病人前庭康復訓練的最佳證據總結[J].護理學報,2023,30(14):46-52.
[11]? 李斐,鞠奕,張甦琳,等.前庭神經炎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0,39(9):985-994.
[1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EB/OL].[2023-10-16].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428/content-1215046.html.
[13]?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神經內科醫(yī)師分會眩暈專業(yè)委員會.前庭性偏頭痛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9,58(2):102-107.
[14]?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梅尼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52(3):167-172.
[15]?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突發(fā)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50(6):443-447.
[16]?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xù)教育中心耳鼻喉科專家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科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醫(y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眩暈醫(yī)學分會,等.前庭康復專家共識[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1,101(26):2037-2043.
[17]? 姜樹軍,孫勍,榮良群,等.常用的前庭康復療法[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20,18(1):1-4.
[18]? FORMEISTER E J,KRAUTER R,KIRK L,et al.Understanding the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a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of symptom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DHI variance[J].Otology & Neurotology,2020,41(1):86-93.
[19]? 揭文妙,姚欣,熊建忠,等.前庭康復訓練聯(lián)合健康教育在前庭性偏頭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3,30(7):177-180;184.
[20]? 陳碧蘭.探討前庭康復訓練在突發(fā)性耳聾伴眩暈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4):172-174.
[21]? 馬榮榮.前庭康復訓練改善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復位后殘余癥狀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3,27(1):65-67.
[22]? 陳偉.前庭康復訓練聯(lián)合手法復位治療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效果觀察[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22,6(24):13-16.
[23]? 莊宇,吳沛霞,李文妍,等.前庭康復對梅尼埃病慢性失衡患者的療效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2,36(9):675-678;684.
[24]? 宋寧,祁曉媛,張賽,等.前庭康復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雜志,2021,101(26):2091-2094.
[25]? 姜樹軍,韓鵬,孫永海,等.美國理療協(xié)會《周圍前庭功能低下前庭康復臨床指南更新版》解讀[J].中國研究型醫(yī)院,2022,9(2):17-22.
[26]? 姜夢莎,席愷.前庭康復在前庭外周性眩暈治療的研究進展[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22,36(7):566-570.
[27]? HUNTLEY A H,SRBELY J Z,ZETTEL J L.Experimentally induced central sensitization in the cervical spine evokes postural stiffening strategie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J].Gait & Posture,2015,41(2):652-657.
[28]? 孫愛紅,潘光惠.采用醫(yī)護一體化聯(lián)合微信平臺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干預的效果觀察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1):3486-3489.
(收稿日期:2023-11-24;修回日期:2024-06-03)
(本文編輯 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