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摘 要 在新高考和“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從作文批改回望作文教學,對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進行了研究,從扣主題、講結構、靠“三文”、練書寫幾方面提出相關的教學建議,期望達到以“雙減”促進作文教學的目的,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 作文批改? 作文教學? 主題? 結構? 文采? 書寫
“雙減”政策的推行,對于新時期高中教育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隨著教學改革日益深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也要緊密結合新政策的要求,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深刻把握“雙減”政策的核心要義,并考慮學生的情況,注重作文教學各個環節的系統設計和科學評估,切實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有效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在此背景下,以“雙減”促作文教學,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呢?關鍵在于教師的作文教學指導,下面筆者就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四個方面——一扣主題、二講結構、三靠文采、四練書寫,提出個人見解和相關的教學建議。
一、思想引領是第一,審題立意“扣主題”
“這篇作文怎么沒有一個主題詞呢?”這是作文閱卷老師常發出的一嘆。沒有緊扣作文主題、偏題、跑題,是學生考場作文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議論文寫作中所謂“扣主題”,即在審題立意過程中中心論點要緊緊地扣住主題詞,并能統率全文。如果一篇議論文拋開主題立意寫作,就如樹木失去生機,身體失去靈魂,三軍失去統帥。正如蘇軾所評“兩只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不知所往”了。
高考作文命題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明確給出寫作主題要求,另一種是沒有明確給出寫作主題要求。例如,2022年全國乙卷高考作文,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作文題目的寫作主題已經明確,要求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
那么,在審題立意的過程中怎樣緊緊地扣住主題詞呢?首先看主題是詞語、短語還是句子,如果是短語或者句子,需要再從中提煉出關鍵詞,并找出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根據邏輯關系把主題的關鍵詞嵌入到題目和論點中去。作文題目的主題是“跨越,再跨越”,可以提煉出“跨越”和“再跨越”兩個關鍵詞,并且它們存在著時間上的先后關系,運用“嵌入法”可以立意為“以青春敢跨越之力,助中華民族再跨越復興之路”“追夢青年勇跨越,復興中華再跨越”“祖國跨越發展,吾輩當再跨越夢想”。當然也可以含蓄委婉地立意,以上主題也可以立意為“接續跨越之路,共譜民族振興”。
另一種是沒有明確給出作文主題,要運用“存異求同”或者“存同求異”法,從材料中提煉出關于主題的關鍵詞、關鍵短語或者關鍵句子,再運用第一種方法來立意。例如,2021年全國乙卷高考作文,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材料作文一般由三部分組成:文字材料、材料分析和寫作要求。首先,從文字材料和材料分析中可以提煉出關鍵句“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和“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其次,從關鍵句子中提煉出關鍵詞“修養”“思想”“目標”和“理想”;最后,可立意為“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理想活水來”“理想不負少年,奮斗正值青春”等。
“這篇作文內容怎么和文字材料一點關系都沒有呢?”這是作文閱卷老師常發出的二嘆。考場作文中常出現雖然能扣主題寫作,但是對作文文字材料只字不提,這也是要不得的。材料作文的寫作主題是由文字材料生發而來的,因此材料作文既要扣主題,也要提煉文字材料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把“主題關鍵詞”和“材料關鍵詞句”區別開來,不能脫離作文文字材料來寫作,寫作時可以把“材料關鍵詞句”作為寫作的切入點,也可以把文字材料中提煉出的“材料關鍵詞句”引入作文,或者把文字材料內容加以概括作為寫作的論據。
比如,2022年全國乙卷高考作文,既要緊扣主題關鍵詞“跨越”“再跨越”,也要從材料文字素材中提煉出材料關鍵詞句“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寫作時考生既要緊扣主題詞“跨越”“再跨越”立意,也不能忘了“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同時明確寫作主體是中國“正青春的你”。 最后,緊“扣主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主題詞”不能出現錯字、別字,如不能把“跨越”寫成“跨躍”;②不可隨意把“主題詞”改成近義詞,如把“跨越”換成“超越”“追求”“前進”“奮斗”等;③“主題詞”應表述明確,不能太含蓄,更不能表意不明。
二、排兵布陣看全局,謀篇布局“講結構”
“這篇作文的結構怎么沒有一點邏輯關系呢?”這是作文閱卷老師常發出的三嘆。議論文結構一般分為總分式、并列式、層進式、對照式。論證思路為“引論—本論—結論”,也可稱為“三問法”,就是一篇議論文要回答三個問題,論點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考生選擇哪種論證結構寫作,要依據作文主題和自己的寫作能力而定。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寫作,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
三、練拳要講精氣神,提升作文靠“三文”
“這篇作文怎么沒有一點文采呢?”這是作文閱卷老師常發出的四嘆。所謂“三文”,一是指文風端正,二是指文脈清晰,三是指文采斐然。文風端正指的是作文主題要積極向上,弘揚正能量、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能給人以啟示,使人警醒,催人奮進。文脈清晰要解決行文思路的問題: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怎樣結尾。這就要求考生作文觀點明確、結構清晰,能夠體現一定的邏輯性。就議論文來說,可以按照議論文的一般結構——“引論—本論—結論”來行文,分論點緊緊圍繞中心論點來闡述,各分論點之間也要體現出一定的邏輯關系。文采斐然,體現的是對語言表達的要求,表達要準確流暢,注意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語和書面語等交替運用,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寫出文采。在新課標、新高考和“雙減”背景下,我們不僅要看作文立意,還要看寫了什么、寫得怎么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文風”“文脈”的要求是可以通過長期的作文訓練達成的,如果平時注意語言的積累、句式的選用,“文采斐然”也是能夠做到的。
四、第一印象很重要,提高顏值“練書寫”
“作文怎么能亂畫呢?字體一點都看不懂!”這是作文閱卷老師常發出的五嘆。那么有哪些漢字書寫規范呢?第一,應該做到寫規范的正楷字,符合漢字的基本框架結構。第二,應該做到漢字大小一致、大小適中,既不能寫的太大寫出方格,也不能寫的太小。第三,應該做到字跡清楚,線條粗細勻稱,力求美觀大方。特別強調一點,高考作文閱卷時,作文卷面經過技術處理方格線是看不到的,閱卷老師只能看到考生寫的字,這樣處理以后考生的字體“美丑”更加突出了。
總之,作文回望繡成堆,教學難關次第開。在新高考和“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文教學探索從未停止,跨越永無止境。語文作文教學是一塊廣袤而肥沃的土地,我們堅信只要精耕細作、不斷探索,閱卷老師的嘆息就能變成贊譽!正如“詩豪”劉禹錫所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