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更好應對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并且將金融支持企業創新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在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上并未發揮最大作用?,F階段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處于關鍵階段,如何建立功能健全的金融體系推動企業創新發展非常重要。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機制闡述,開展了金融體系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實證分析,找出了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支持;企業創新;影響因素
金融體系在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資金中,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導致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不強,阻礙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為確保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實現,應當全面把握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以此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機制
1.資本形成機制
在企業創新活動中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大,體現了企業高投入的特點,這是保障整個創新活動順利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創新活動中,如果使用生命周期理論對其分解,也是由不同階段組成,每個階段對資金需求存在差異。其中,初期階段因項目風險很大,往往政策性資金會先投入,逐步對商業資金產生吸引力,而金融機構基于安全原則,更多會將資金投入到盈利和經營模式明確的項目。
2.風險分散機制
在企業創新活動中,存在諸多風險因素,直接對創新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其中只有流動性、收益率風險對其影響最大,而且不同金融結構所發揮的風險分散功能存在差異。在一定條件下,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也可以對流動性風險分散,并且資本使用成本高低也需要從一個國家銀行體系壟斷程度和金融市場發達程度綜合分析。此外,投資者也會從資產流動性和收益性兩個方面考慮,如果市場風險厭惡程度非常高,銀行體系往往處于優勢地位,反之資本市場處于優勢地位。
3.信息披露機制
一方面,企業的創新活動都是與科技聯系,體現專業性、難度高等特點,往往信息上無法及時與投資者共享,導致投資者不愿意投入過多資金,直接影響有價值的項目開展;另一方面,在產權保護法律不夠健全的情況下,創新思想也容易被競爭企業模仿,造成更多企業出現同質產品或者相同優勢,降低了利潤空間,為避免此類現象出現,企業會制定嚴格的信息管理制度,導致非專業投資人員無法有效掌握企業創新活動的信息。
4.公司監督與激勵機制
在企業創新中,一旦得到外部資金融入,需要對企業控制權做出一定的讓渡,能夠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有效監督。這種監督作用主要是金融機構發揮。但是,不同金融結構對企業產生的作用存在差異,如股權融資實現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債券融資需要確保債權人的本金可以收回,促使企業治理重點隨融資模式產生變化。
二、制約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因素
1.商業銀行體系
首先,缺乏健全產權制度。在市場制度健全中,商業銀行在外資戰略的引導下,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管理制度,并且開始逐步上市,促使商業銀行產權得到優化。但是商業銀行國有程度顯著,導致信貸業務受政策性影響,而并不是從自身盈利角度考慮。其次,缺乏完整利率市場化體系。我國金融體系很長時間都處于政策影響中,大型商業銀行只要確保存貸款規模持續上升,就可以獲取非常穩定的利息收入,而在市場壟斷情況下,并沒有對業務創新,導致利率市場化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者。再次,缺乏信息增進機制。從企業創新活動而言,信息不對稱是制約企業創新活動從商業銀行獲取資金的重要因素。最后,政府信用高于商業擔保,政策性擔保結構也在我國信用擔保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我國政策擔保機構沒有盈利目標,資金從財政收入來,但是地方財政為其提供持續性的風險擔保和補償,也容易受到低效益經營的影響。
2.資本市場
一方面,缺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從資本市場層面而言,落實分業監管和核準審核體系,過度強化資本提供方的事前審核力度,但是如果企業通過審批,很容易給市場投資者傳遞政府背書的信息。另一方面,缺乏市場主體產權制度。一般情況下,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是由多個制度和體系組成,其中資本市場和產權制度存在密切關系,通過建立健全的產權制度,能夠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此外,資本市場也會利用自身能力,對現代企業產生約束、激勵等影響,促使現代企業產權更合理。然而,從產權制度層面分析,我國現有產權制度不健全,無法有效發揮資本市場的約束和激勵功能。
三、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實證分析
1.實證分析方法概述
(1) 單位根檢驗
一般情況下,針對時間序列單位根檢驗是時間序列平穩性的檢驗。以往時間序列是經濟數據中出現的隨機平穩序列,但是在現代經濟中,開始出現非常多的非平穩序列,通過對其進行計算,得到的均值和方差處于動態化,這需要使用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分析,最終可以得出偽回歸。因此,單位根檢驗是依托ARMA模型、ARIMA模型、變量間的協整分析、因果關系檢驗等得到的。如下所示:
其中,Δ是差分算子,ε是白噪聲,整個檢驗需要做出的零假設是H0:p=1,也就是原本時間序列并不平穩,一旦ADF超過麥龍金極限值,就說明原假設中的Yt處于平穩狀態,否則應當對差分再次檢驗,直到確定某階差分處于平穩狀態。
(2) 協整性檢驗
針對非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變量之間可能出現偽回歸,協整的意義就是檢驗非平穩序列之間因果關系是否是偽回歸,即檢驗非平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關系,檢驗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通常采用Engle-Granger兩步檢驗法,設Xt和Yt服從隨機游走,且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能用下式描述:
其中,μt是隨機干擾項,一旦X和Y間的關系處于長時間穩定,證明μt是平穩序列,協整性檢驗也需要使用這一原理,以此得到DW統計量,如下:
該檢驗原假設H0:DW=0,說明X和Y間并沒有存在協整關系,一旦H0被拒絕,就可以讓X和Y間的協整關系成立。
2.數據來源與選擇
本文數據主要從萬得金融數據庫、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獲取,選擇了2014—2022年的統計數據,并且依托上述理論基礎,分析了資本市場體系、商業銀行體系對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
3.實證檢驗與分析
(1) 單位根檢驗
平穩性是對樣本時間序列進行擬合后得到的曲線,能夠表示未來期間發展的趨勢。從表1可知,如果從資本市場投入對企業創新活動分析,不管使用創業板投入、新三板投入,還是發放債券投入、中小板投入,最終得到的變量都是平穩序列,這源于國內公司債券市場發展并不快,但是從創業板和中小板來說,其對融資企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導致得到融資的企業數量很少,加上新三板對企業資金流動性更重視,大部分企業都無法符合要求,增大獲取資金的難度。但是,只有D是處于非平穩序列,這源于我國當前重視雙創和供給側改革,更多企業、國有機構、投資者等,開始進入企業創新活動中,促使資本數量開始增長。從商業銀行體系分析,其對企業創新活動投入的貸款額度而言,大型國有企業、股份銀行、區域銀行都體現出非平穩特點,這源于我國銀行開始加大對企業創新活動的信貸數量,也與開始金額很小存在密切聯系。其他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也體現非平穩特點,這源于我國當前經濟高速增長,并且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導致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和企業自發投入資金數量增大。
(2) 協整性檢驗
①創新活動基礎研發階段(見表2)
②創新成果轉化階段(見表3)
從表2和表3可知,其中存在的非平穩變量都和創新成果存在密切關系,尤其是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其保持協調性關系,這源于商業銀行提供的科技貸款非常適合財務健全、盈利穩定的企業,也滿足創新項目的資金需求。從顯著性層面而言,不管處于哪個階段的創新活動,區域性股份銀行、政府投入、企業科研經費等,與創新成果保持協整關系,這說明我國金融體系更多使用間接融資,而多層次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往往在企業創新活動中更具優勢,能夠提供企業創新活動的資金需求。
四、金融支持企業創新活動的策略
1.健全政策擔保體系,發揮信息擔保作用
建立政策性擔保體系非常重要,既可以為中小企業創新提供良好的資金保障,也可以增強擔保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和資本規模。此外,在與金融機構溝通中,也能獲取平等權利,并不會將全部風險轉移到企業層面。從獨立性層面來說,因政府背書產生的行政干預會影響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這需要從法律上明確擔保機構的業務內容、行業作用等。針對部分區域存在中央或者省市政府作為擔保機構的情況,需要落實政府獨資法人制度,禁止社會資本進入,有利于發揮擔保機構的作用。
2.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保障創新活動開展
為確保企業創新活動獲得充足的資金,應當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才能讓外部投資者或者機構掌握企業創新活動的內容,吸引更多投資資金進入,逐步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資金保障。針對上市企業而言,其整個創新活動都需要按照當前法律要求披露,能夠為投資者或者機構提供有效的信息渠道。為充分保障投資者或者機構的合法權益,應當對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優化,充分發揮信息披露機制作用,才能獲取更加全面的創新項目信息,以此推動企業創新活動持續發展。
3.強化政府引導,發揮風投基金作用
從現階段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模式分析,主要是政府部門給出較大份額的資金作為母基金,并且利用招股方式為社會資本提供融資渠道,最終形成子基金,這就是創業投資企業。一般情況下,具有政府屬性的母基金需要出資,也要充分發揮子基金向重點產業的傾斜力度,利用政府信用可以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促使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企業融資。此外,在投資活動日常管理、經營決策等,都是子基金完成。通過政府主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過程,政府信用可以讓更多專業投資者或者機構找到更加優質的項目,避免出現較大經濟損失,以此實現長遠投資戰略目標。
五、結語
在當前市場環境中,企業創新非常重要,直接關乎企業可持續發展。為滿足企業創新活動的資金需求,應當加強政策性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也需要結合企業創新發展趨勢,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和法律體系,以此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周筱蕊,楊建超,楊力.金融創新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 49(4):56-63.
[2]朱雨琪,夏青,許春瑩.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現狀及對策研究——以馬鞍山市為例[J].金融科技時代,2023, 31(7):80-84.
[3]李琳.金融支持技術創新的機理與路徑研究——基于金融結構對創新產出的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3(2):121-124+202.
[4]詹子怡,黃康萍,潘星雨,等.數字化金融助力智慧養老模式創新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3(11):37-39+42.
[5]方先明,郭旻申,夏文灝.數字經濟時代長江經濟帶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5(2):108-117.
作者簡介:毛麗娟(1987.08— ),女,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經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