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娜

【摘 要】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情境,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學習情境的創設認識不夠,主要表現為:學習情境虛擬,真實性不夠;學習情境創設只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學習情境的創設不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這些影響了學生對語篇內容的學習和主題意義的探究,導致核心素養難以落實。本文圍繞以上問題,探索修正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課堂 學習情境 問題與修正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第六部分“課程實施”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境中,圍繞主題意義,通過感知、模仿、觀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動,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情境的創設認識深度不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情境的創設偏離學生真實生活和經驗,影響語言的運用;情境的創設停留在淺表,不利于學生深度學習;情境創設未真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沒有觸發學生的高階思維。這些都不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一、從虛擬學習情境走向真實學習情境
真實情境是學生語用能力發展的重要語言環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需要創設真實的語言運用的環境。
例如,閩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6 Asking the way Part A這一課時的教學話題為問路,涉及主要的核心語句有:“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 You can . Which bus can I take?”課堂伊始,一位教師創設了如下教學情境:
T:Hello,boys and girls. This is my friend, Tina. National Day is coming. She wants to come to Longyan and enjoy the holiday in Longyan. How can I help her? Where can she go? How can she get there? What can she do?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
授課教師以好朋友Tina要來龍巖玩,設置大任務,讓學生給教師提建議(即招待好朋友游玩出行的路線建議),在這一大情境下展開課文的學習,并在拓展環節讓學生設計帶好朋友到龍巖游玩的路線。可以看出,這一情境的創設是虛擬的,然而存在幾個問題:一是學生對教師的好朋友不甚了解,無法知道其喜好;二是授課學生處于城鄉接合部,雖在龍巖,但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對龍巖游玩的景點、概況并非都了解,離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較遠。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修正策略應該是:整合已有資源,創設真實情境,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變虛擬學習情境為真實學習情境。
由于這位教師是借班上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把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T:My school is near to the Zhongshan Park, I went to your school by car this morning. But I was lost and late. I want to go to your school tomorrow, too. How can I get to your school? By bus? By car? By taxi? Is it a good way?
S1:You can take a bus. Bus 8.
S2:You can go to our school by bike. Its about forty
minutes.
大部分學生有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且作為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學生非常熟悉,創設的情境切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們都能積極調動已有知識表達。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既復習了相關交通工具的單詞,聯結已知,又順勢進入課文的學習。同樣在拓展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為教師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進行對話,將課堂延伸到生活情境,在解決問題中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實現語言運用。
總之,新課程建構的情境學習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任務中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引導學生實現知識、情境與經驗的勾連。在真實情境、真實的問題中,既避免了抽象、虛擬,使師生互動真實、有效,緊扣學生生活實際和經驗,有助于學生對學習的理解,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又讓學生能運用所學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習真正發生,達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從淺表學習情境走向深層學習情境
《課程標準》提出,引導學生基于對各語篇內容的學習和主題意義的探究,逐步建構和生成圍繞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促進其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的達成。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習共同體研究院院長陳靜靜指出:“淺表學習以機械記憶和反復操練為主,缺少深度思維加工,因此學習成果多以復制為主,難以遷移和深化。”長期的淺表學習中,學生被動學習,完全按照教師的指令完成任務,缺乏思考,最終造成的結果是學生的所得較少,更不用說核心素養的培養。較之于淺表學習情境,深層學習情境更有利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深度理解所學知識。
閩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School Subjects Part A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習相關科目的英語表達。核心語句為We have class this morning,核心詞匯為Chinese、math、English、music、art等。課堂上,有一位教師為了進一步鞏固Chinese這一單詞,通過PPT一張張呈現圖片(如學生的語文書、中國女孩等)創設如下情境:
T:Look! Boys and girls. Here are some pictures for you. Lets talk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Its a book.
S:Its a Chinese book.
T:Great! And 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a girl.
S:Its a Chinese girl.
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境雖然直觀、形象,師生互動良好,氛圍融洽,但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機械,學生不假思索可以得到答案;二是學生對Chinese的理解停留在“語文、中國的”這一淺表學習。深層次的學習應該是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主題意義,將知識、技能內化,對問題深入理解,逐步進階,達到遷移運用的層面。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創設深層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者,達到深層學習的目的。
有鑒于此,本課教學的修正策略可以是:挖掘文本內涵,豐富學習情境,變淺表學習情境為深層學習情境。
上述教學中,教師可豐富學習情境,融入問題鏈和相關Chinese的內容:
T:Look,heres a picture for you. Lets say more about Chinese. What can you see?
S:Ma Li,Wang Tao,and a story book (a story about Change)
T:Look at Ma Li. Whats she doing?
S:Shes reading a book.
T:What kind of book?
S:A Chinese book.
T:Can you say more about her?
S:Shes a Chinese girl.
T:How do you know it?
S:Shes from Taiwan. Shes Chinese. So shes a Chinese girl.
T:Good learner!
S:Wang Tao is reading a story book. Its a Chinese story about Change.
T:Wow, you got it! Can you tell us the Chinese story about Change?
S:Yes...
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學習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通過教師的問題鏈及追問,豐富了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勾連已有知識,思考并開放式地表達,從淺表學習走向深層學習,在加深對語言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品格等,使知識得以進一步遷移與運用,由此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從低階學習情境走向高階學習情境
《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能夠使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交流。在以往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過于關注學生語言技能的形成,創設的學習情境停留在“記憶、理解”的低階語言學習情境中,忽略了創設高階學習情境。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語特級教師朱浦指出,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搭建起熟悉的語境,這既建立了學生新舊知識邏輯上的緊密聯系,又促進了學生認知和思維等多方面的表達。他同時提出,思維能力培養的活動設計不能脫離語言內容的整體語境;要實現高品質的學習,就離不開高品質學習語境的創設。
閩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3 Numbers和Unit 4 Age and Phone Numbers的話題都和數字有關。核心語句為:How many...?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phone number?,核心詞匯為數字1-10的英文單詞。這一階段的學生語言積累不多,但數字的教學與鞏固是個重難點。復習課中,一位教師整合了兩課內容,創設如下情境:Sally過生日,我們可以為Sally的生日派對做什么?由此開展闖關活動,進入第一關游戲:玩超級瑪麗,搶關拿金幣,并說出數字的活動。
T:Today is Sallys birthday. What can we do for Sally? Now, free talk.
S:(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We can play the game of buying gifts. We can play games with her.
T:Yes. The first step, lets help Sally to get more coins. Play the game, Super Mario. Lets find numbers for Sally!
游戲對學生來說貌似有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首先,“超級瑪麗”的游戲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其次,闖關活動只是看到數字說英語,學生不用任何思考即可機械說出數字。這樣的活動缺乏語言的交際和運用,情境相對封閉,缺乏探究,是低階的學習情境,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深入思考,因此說了幾輪數字后,學生漸漸失去興趣,積極性也不高。
此時,教師的修正策略可以是:聚焦關鍵問題,指向學習目標,創設有助于啟迪、開拓學生思維的情境,變低階學習情境為高階學習情境。
高階的思維有助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高階學習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探究,參與到學習中,積極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以達成學習目標,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
再次磨課中,教師基于復習課型、學生特點和已有知識,采取跨學科知識融合的教學方式,創設情境:一起走迷宮,找電話號碼。
T:Today is Sallys birthday. Now we know the information about her age. What about the phone number? Look! Her phone number is in the maze.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find it.
迷宮中,教師跨學科融合了語文、數學等知識,建構信息差(如圖1),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以“探究未知”為出發點,在找尋電話號碼的過程中,積極調用已有知識,主動探究、思考問題,聯結相關知識,協同發展,使核心素養在活動中得以進一步發展。
總之,情境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土壤。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情境的真實性、深層性、高階思維性,還要從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感悟、體驗、理解、運用語言,實現“文以化人”,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并增值。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