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章喜

摘 要 2022年版新課標將文化自信作為“課程目標”,列為核心素養之首,我們一直探索將文化自信融入寫作教學,探索出了“立足文化自信,拓寬寫作素材—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寫作立意—科學系統訓練,培養思維品質—立足時代語境,創新語言表達”的初中寫作升格策略,為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寫作能力提供了方向。
關鍵詞 文化自信 視域 初中寫作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文化自信作為“課程目標”,列為核心素養之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要想讓學生理解、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自覺、自信的文化意識,寫作教學無疑是最好的陣地、最佳的路徑。
一、解決的主要問題及主要方法
我們考慮當下如何從語文核心素養出發開展寫作教學;如何從現行教材出發,挖掘有效的寫作教學資源;如何將文化自信融入寫作教學并落地生根;如何利用“三大文化”拓寬學生寫作素材,提升作文立意;如何設計一線教師實踐中需要的、有效的、操作性強的課例。
我們探索了文化自信視域下的初中寫作教學“8545模型”(見圖1)。
其中,“8”指的是貫穿初中三年的8次主題作文訓練;“5”指的是一次作文的完整過程,包括寫前導寫、一次作文、升格講評、二次作文、鑒賞定稿等五個環節;“4”指的是教學模式,即設計寫作項目、激發學生興趣,例文引路、梳理寫法、研發寫作核心知識,設計學習支架、促進寫作過程,積極評價反饋、激勵指導修改;“5”指的是學生每次作文訓練的5個步驟,即選擇寫作素材、深入了解素材并詳細記錄細節、提煉相關精神、羅列寫作提綱、下筆成文。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寫作教學策略的實踐模型
1.立足文化自信,拓寬寫作素材
(1)著眼教材,挖掘寫作元素
挖掘教材經典選文中的中國元素,汲取文化養分,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古至今不斷發展的獨特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如《“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這則特寫展示了我國年輕跳水新秀在世界舞臺上的精彩瞬間。教學本文時,可適當補充背景,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不久,中國發展迅速,想要在多方面實現對世界上先進國家的追趕和超越。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學習完本文后,可以挖掘相關寫作素材,進行特寫訓練。譬如可以展示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上創造紀錄的視頻,讓學生進行寫作。
(2)聯系生活,創設寫作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文字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度參與,深刻感悟。可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如在七年級寒假時,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春節習俗,并完成一篇作文;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當地的傳統節日活動,讓學生了解東莞的地方風俗,體驗嶺南獨特的風土人情。
(3)借助活動,豐富寫作內容
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組織漢字聽寫大會、古典詩詞朗誦會,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文學類社團組織的采風、分享會等活動,這些活動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在深度參與中,既可以深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也能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程。感悟更深刻,寫作更生動。
2.傳承中華文化,提高寫作立意
(1)梳理文化,提煉中國精神
“三大文化”孕育出的“十大中國精神”——家國情懷、厚德載物、自信自強、海納百川、改革創新、知書達理、尊師重道、勤勞勇敢、團結友愛、腳踏實地,這里面的每一種都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如“家國情懷”包含天下一家、匹夫有責、榮辱與共、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等內涵。
(2)思考文化,提高審美品位
當梳理清楚“三大文化”所蘊含的具體精神之后,將學生寫作內容中的時間進行對照,尋找合理的文化標簽。這樣的思維過程正是引導學生將自己置身于時代的洪流進行思考,達到學生將“小我”與“大我”密切結合的效果。如在“家中的老物件”寫作中,大部分學生升格前的立意只能停留在對此物件的描述和對相關人物的懷念這個層面上,如果能與時代的發展相聯系,那么立意就可以上升到個人的變遷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這種帶有家國情懷的高度,文章格局馬上提升。
(3)傳承文化,建構傳承意識
文以載道,寫作訓練中也要注意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文化自信元素,引導學生在作文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等立意,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進而發展文化自信這一核心素養。
3.科學系統訓練,培養思維品質
根據我們多年探索實踐,我們開展了“家風家訓”“春節故事”“最美瞬間”“走近英模”“傳承故事”“匠人匠心”“詩詠祖國”等一系列專題訓練。
在每一個訓練專題中,我們都設計出了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環節。如在“匠人匠心”專題作文升格指導中,我們設計了五個環節。一是選擇,每位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傳統手藝;二是造境,要求學生去拜訪一位專業人士,深入了解這門手藝,寫作時要寫出遇見的緣由和情景;三是記錄,記錄工作過程中的特別之處;四是定格,對手工成品進行特寫,這一部分是作文的核心片段;五是悟道,在整個過程中表達自己內心的深切感受,挖掘匠人精神。
4.立足時代語境,創新語言表達
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尋找適當契機,見縫插針進行微寫作訓練。例如,學習詩詞文化和對聯文化時,可以模擬春節場景,引導學生仿寫春聯。在遵循現代漢語語法表達規范的基礎上,有機融入反映自身語言文化生活的新語詞。例如,可以模仿或者化用古詩詞、文言文中的經典名句及現代經典語錄等。
寫作是學生與自己內心深層的交流,是一次精神上的對話。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融入一定的文化自信元素,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夯實學生語文學科基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開闊學生寫作視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寫作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度參與,深刻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
[作者通聯:廣東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