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依托網絡平臺,以技術為主導,通過對基礎數據的匯總分析,可以使管理者從廣度上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研判,從而提升整體的管理水平。這需要工作人員有較高的技術和專業素養,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公共衛生管理并創新管理路徑成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公共衛生管理;創新路徑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在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監測、研判、處置中,合理運用大數據的信息資源和結論,對于相關事件的妥善處理和問題的解決以及促進社會穩定發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衛生管理現狀
公共衛生是一個比較寬泛且抽象的概念,學術界對此概念有不同的解釋和定義。公共衛生管理也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工程,包括對食品、藥品、醫療機構、公共場所、有毒有害作業等進行的監督管理以及相關公共衛生事業的建設。當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一些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上存在明顯的不及時或者不完善等現象,各地區在資源配置方面也存在嚴重不平衡等問題。過去幾年突發的諸多公共衛生事件不僅給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也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對我國乃至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帶來了嚴峻考驗。近年來,大數據技術在公共衛生管理領域的運用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偏遠山區、基層地區與城市的公共衛生管理在技術、人力、財力以及硬件建設方面存在很大不均衡性。
二、大數據背景下公共衛生管理的機遇
(一)為管理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在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公共衛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同步進行轉變。第一,需要從理念和觀念上轉變,從原來的單中心管理理念轉變為多中心管理理念,多元化參與公共衛生管理;第二,在公共衛生管理中融入大數據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現代化以及科學的轉型,而且可以使用大數據來收集整理碎片化的信息資料,從而針對復雜的公共衛生問題制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將大數據運用于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分析等全過程,可以保證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科學性和及時性。同時,利用大數據還可以及時發現在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從而避免出現嚴重危害社會安全的公共衛生問題。利用大數據還可以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總結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掌握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并對解決措施進行研判。可以真正在日常公共衛生管理中實現預防為主、動態管理的模式。同時,利用大數據還能夠優化財、物等要素的配置,提升管理效能以及決策效率,實現公共數據的連通,進而有效解決公共衛生部門多機構之間的信任問題以及協作溝通成本問題,大大縮減管理成本。
(二)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重點是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這需要公共衛生事業管理機構具備足夠的應急處理能力和良好的危機意識,并根據可能出現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為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對公共衛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中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并推動醫療衛生逐漸向數字化轉變,而數字化醫療衛生的優勢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中也逐漸體現,可以在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作出反應,避免或者降低其對人民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數字化體系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工作的應急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數字化資源,實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1]
三、大數據背景下公共衛生管理的挑戰
(一)管理機制不完善
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公共衛生管理是大勢所趨,但更加需要關注管理機制等問題。調查發現,目前普遍存在管理機制不完善以及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高等問題,導致相關機構在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雖然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出緊急反應的重要性,但由于危機公關措施仍存在不完善之處,導致對公眾解釋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時存在明顯的不足。同時,預警機構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就是對預警系統不夠重視,無法及時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測以及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2]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收集到的不同疾病的信息進行分類研判,可以獲得性價比較高的數據結論,為公共衛生管理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但是,在目前信息技術使用不廣泛的基礎上,前期采集和錄入數據信息的過程將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最終可能導致一些極具隱蔽性或緊急性的突發疫情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應急響應,從而延誤最佳處置時機。
(二)缺少大數據思維
在大數據融入公共衛生管理之后,對碎片化事件進行整合,通過數據采集平臺獲取大量監測數據,成為諸多政策落地的依據,也為諸多突發事件的處置提供研判的準確依據。這種從碎片到整體的轉變,對公共衛生事業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推動數據從點狀、條狀向塊狀發展,就需要打破思想的禁錮,管理人員要解放思想,轉變自己的管理思路,要了解和掌握數據收集的基本原理和方式方法,從主觀上接受和推動大數據的發展。目前,公共衛生管理與大數據的發展沒有形成統一的步調,沒有依據大數據的特點和要求適時調整管理的模式,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未跟上發展的需求,缺乏對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工作,工作人員不僅對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情況了解較少,更不了解大數據的發展現狀,導致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的完成性較差,很多公共衛生管理人員看似在積極使用大數據技術,但服務水平較低、工作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被動機械操作。公共衛生管理機構的管理人員不具備大數據意識與思維,對數據的維護以及監管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在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無法進行及時處理,容易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大數據背景下,公共衛生管理需要多方進行協作建立共建共享機制,如社區、醫院、衛生管理部門各方都需要有相應的數據終端,并在入口處對數據的真偽進行探查,避免錯誤信息污染數據鏈。但是目前仍處于一個碎片化管理的階段,各方并未實現信息互通,很大的原因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硬件設備跟不上技術的更新。尤其是我國東西地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狀況,偏遠地區相關機構的網絡、服務器等設施都不健全,對公共衛生管理模式的創新造成阻礙。[3]
四、大數據背景下公共衛生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各區域的鏈接
公共衛生管理通常需要跨區域協作,這超出了單一部門應對的范圍。為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需要通過機構間協作來突破固化的公共衛生管理機制,從而提高公共衛生管理協作的靈活性。此外,在大數據背景下,需要突破傳統的線性模式,通過大數據的運用,將原有的線性模式鏈接起來,形成網絡組織。在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公共衛生管理的網絡形式中,點線面共同構成了公共衛生管理的網絡模式,利用虛相充實實相、實相充實虛相的公共衛生管理方式,不斷拓展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實相邊界。[4]區域鏈接建立后,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可以將上級部門的指令及時準確地傳遞給下級部門,反之,下級部門也可以將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上級部門,可以大大減小在傳遞信息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差和時間延誤,有效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另外,在形成網絡化管理模式之后,可以將每一步的管理決策信息存檔,作為之后依法追責的證據。
(二)形成公共衛生管理開放管理模式
開放式創新是合作與交流的過程,是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與傳統的組織合作不同,它既可以發生在組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組織內部。[5]在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公共衛生管理模式的創新,可以實現公共衛生管理的整體性和復雜性創新。在大數據背景下形成的公共衛生管理開放模式將各個要素進行了串聯,生成了公共衛生管理的討論機制以及事務分流、管理機制。使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推動原來的封閉管理模式向開放系統逐漸轉變,從而最大限度對資源進行調動,進而逐漸適應公共衛生管理目標的要求。在信息開放管理時需要解決信息的規范化處理問題,以保護個人隱私。在將大數據融入公共衛生管理時需要建立科學的危機管理機制,加大對侵犯隱私行為的打擊力度,而且在進行信息數據采集時要規范數據的使用權限,在進行信息共享時采用授權訪問以及身份確認等方式。[6]
(三)加強公共衛生事業隊伍的建設
在大數據時代,創建一支復合型人才管理團隊是十分重要的。我國高校在公共衛生管理人才培養方面要敢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路,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培養高端復合型公共衛生管理專業人才。公共衛生管理機構在專業知識人才的引進過程中要規范用人標準,重視人才進入管理團隊的公平性,重視人才學科專業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要加強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的規章制度,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將公共衛生大數據的全面快捷性落到實處。同時,完善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績效考核制度,引導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從不同方面對培訓結果進行鑒定,將最終鑒定結果與管理人員的薪酬掛鉤,從而保證考核能發揮出最大效應,實現公共衛生事業團隊的建設。
(四)樹立大數據管理思維
為了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所帶來的挑戰,管理人員要摒棄原有傳統管理思維方式,樹立大數據管理意識。長遠的管理思維以及管理思想是管理人員建立大數據意識的基礎,可協助管理人員準確預測形勢的預案。此外,領導者還應該對自身的數據管理方法和理念進行及時更新。[7]管理人員還要提升自己對數據的敏感性,嚴禁出現數據泄露以及濫用的問題,要對相關數據進行及時的整理與分析,一旦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所整理的信息及時調整疾病管理力度,避免造成群眾的心理恐慌。
(五)形成全過程監督模式
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的涵蓋公共衛生管理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模式能夠實現對公共衛生管理的強化和控制,并且可以準確、全面地監督公共衛生管理發展的質量和效果。在公共衛生管理的全過程監督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對關鍵因素進行篩選,形成較為全面的全過程監督體系,并可以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更新。[8]通過對公共衛生管理全過程的識別,可以實現定量和定性的雙重監控,將公共衛生管理決策和監測預警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對公共衛生管理問題的科學分析,有助于規避公共衛生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9]
五、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資源已經成為公共衛生管理的基礎,傳統的公共衛生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基于大數據賦能的公共衛生管理模式在給公共衛生事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挑戰,只有通過加強各區域的鏈接、加強公共衛生事業隊伍的建設、樹立大數據管理思維等措施,才能確保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悅暉.基于大數據驅動的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創新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2(18):58-61.
[2] 韓曉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財政保障機制研究:以新冠疫情防控為例[J].中國農業會計,2023(21):45-47.
[3] 劉佩玉,陳璐,李雪云,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護理應急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23(05):635-640.
[4] 何桂金,范敏,謝運生.大數據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21):165-167.
[5] 黃海燕.大數據環境下公共衛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3(3):16-18.
[6] 馬曉江,周然,鄒顯東,等.大數據技術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3(07):83-86.
[7] 王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背景下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23.
[8] 張羽佳.淮安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23.
[9] 楊嘉敏,陳熙,李冬瓊,等.協同治理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區應急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4(01):62-66.
作者簡介: 李智輝,男,漢族,甘肅民勤人,碩士,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衛生管理、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服務監督、職業病防治、檢驗檢測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