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建國 周春輝 陳家寶
摘 要: 隨著國家對創新創業的重視和扶持,雙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雙創教育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賽訓創”是一種以競賽、培訓和創新創業實踐為主要手段的能力提升模式。然而,當前高職校雙創教師能力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雙創教育的深入發展。因此,如何提升高職校雙創教師能力,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分析“賽訓創”協同高職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對策,高職校應積極采取行動,為雙創教師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發展機會,推動雙創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賽訓創” 高職校雙創教師 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4)01-0083-03
基金項目:2021年度濰坊市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互聯網+”視閾下高職院校創業導師培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RKX064)。
“賽訓創”協同是一種協同創新的模式,旨在通過賽事、培訓和創新三個環節的有機結合,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成果的轉化。
1.1 通過賽事環節激發創新潛能
賽事可以是各類創新競賽,如科技創新大賽、創業比賽等。通過參與賽事,參賽者可以鍛煉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與其他創新者進行交流和競爭,激發創新的動力。
1.2 通過培訓環節提升創新能力
培訓可以是專業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是創新方法和工具的培訓。通過培訓,參與者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1.3 通過創新環節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
創新可以是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創新。通過創新,參與者可以將創新的想法和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價值,推動創新成果的應用和商業化[1]。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雙創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價值。
2.1 有助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雙創教師是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引導者和指導者,其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業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
2.2 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對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通過“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可以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開展,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環境和平臺[2]。
2.3 有助于促進產學研結合
雙創教師作為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其能力提升將有助于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深入發展。通過“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可以加強教師與企業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創新項目,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2.4 有助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可以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經驗,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和項目,推動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3]。
“賽訓創”協同高職院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計劃是為了推動高職院校教師在雙創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提升而設立的。然而,該計劃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以確保雙創教師培訓的效果和質量。
3.1 雙創教師培訓內容不夠系統和全面
(1)缺乏系統性:雙創教師培訓內容可能缺乏系統性,沒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和層次,導致教師在雙創教育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無法全面提升。(2)缺乏深度:培訓內容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教師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以便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3)缺乏實踐性:雙創教師培訓內容可能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性。教師需要通過實際案例和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的雙創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4)缺乏更新性:雙創教師培訓內容可能沒有及時更新,無法跟上雙創教育的最新發展和趨勢[4]。
3.2 雙創教師培訓方式單一
(1)賽訓創的培訓方式主要集中在競賽和訓練上,忽視了其他形式的教師能力提升途徑。雙創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而僅僅通過競賽和訓練來提升教師能力是不夠的。因此,單一的培訓方式限制了教師的全面發展。(2)賽訓創的培訓方式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和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個性化的培訓方案來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然而,賽訓創的培訓方式往往是統一的,沒有考慮到教師的個體差異,導致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3)賽訓創的培訓方式缺乏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的機會。教師能力的提升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將培訓內容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然而,賽訓創的培訓方式往往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際操作和實踐的機會。
3.3 雙創教師培訓資源不足
(1)雙創教師培訓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創新創業理論、項目管理、市場營銷等。然而,由于資源有限,很多高職院校無法提供全面的培訓資源,導致教師在某些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缺乏。(2)雙創教師培訓所需的實踐機會有限。雙創教師需要通過實踐項目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由于項目資源有限,很多教師無法參與到實踐項目中,無法獲得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的機會。(3)雙創教師培訓所需的師資力量不足。雙創教師培訓需要有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來進行指導和輔導,但是由于師資力量有限,很多高職院校無法提供足夠的師資支持,導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3.4 雙創教師培訓評價體系不完善
(1)目前的雙創教師培訓評價主要側重于考核教師的知識掌握和技能運用,忽視了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評價。雙創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然而,現有的評價體系往往只注重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對于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評價不夠全面。(2)雙創教師培訓評價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評價結果往往依賴于主觀的觀察和評判,容易受到個人偏好和主觀因素的影響。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導致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3)雙創教師培訓評價缺乏反饋機制和持續改進的機制。評價結果應該及時反饋給教師,幫助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同時,評價結果也應該用于改進培訓內容和方法,提高培訓的效果和質量。然而,目前的評價體系往往缺乏這樣的反饋機制和改進機制[5]。
3.5 雙創教師培訓的持續性和跟蹤管理不足
(1)雙創教師培訓往往只是一次性的活動,缺乏持續性的培訓機制。教師在一次培訓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可能無法持久地應用和發展。由于缺乏持續的培訓機會,教師的能力提升可能會停滯不前。(2)雙創教師培訓缺乏跟蹤管理機制。培訓結束后,很少有機制對教師的學習和應用情況進行跟蹤和管理。沒有有效的跟蹤管理,無法及時發現教師在實踐中的問題和困難,也無法提供及時的支持和指導。(3)雙創教師培訓缺乏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指導。每個教師的背景、需求和發展目標都不同,但目前的培訓往往是統一的,缺乏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指導。這樣,教師可能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也無法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
4.1 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
“賽訓創”協同理論強調比賽、訓練和創新的緊密結合。在提升雙創教師能力的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實際的創業或創新經驗。為此,學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組織教師參加創業大賽,提供原型創新項目,鼓勵教師進行實踐。這有助于教師積累實踐經驗,了解創業流程,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2)邀請成功的創業家或創新專家到校舉辦講座,分享其實際經驗。這能讓教師了解到一線創業的實際情況,拓寬視野,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3)鼓勵教師參與創新項目。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參與實際創新項目,如科技研發、產品設計等。這既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也能增強其教學示范能力。
4.2 探索多種培訓方式
(1)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遠程教育課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學習進度進行線上學習。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線下集中培訓,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6]。(2)專題講座。可以邀請創新創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某一特定主題進行深入講解,幫助教師深入了解相關理論和實踐。(3)案例分析。通過分析成功的創業案例,教師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提高其教學能力。(4)實訓模擬。通過模擬創業過程,讓教師在實踐中體驗創業的各個環節,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
4.3 加強資源共享和合作
(1)建立在線平臺,提供各類創新創業資源,如政策信息、創業案例、創新技術等。教師可以通過平臺獲取相關信息,了解行業動態,提高教學質量。(2)與其他高校、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開展教師交流活動。這有助于教師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提高自身能力。(3)建立教師團隊,鼓勵教師之間的合作。通過團隊合作,教師可以共享資源,互相學習,提高教學和創新能力。
4.4 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可以了解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針對其短板進行改進和提升。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方面。
(1)學習能力。評價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包括參加培訓、讀書、學術研究等方面的表現。(2)教學能力。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主要包括教學方法、課堂管理、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能力。(3)創新能力。評價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實踐,包括科研成果、專利申請、參與創新項目等方面的表現。(4)合作能力。評價教師的團隊合作和協調能力,包括與同事、學生、企業合作的能力。
4.5 建立長期的培訓機制
提升雙創教師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長期的培訓機制。通過持續的培訓和實踐,教師可以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教學和創新能力,具體如下。
(1)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訂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每個教師的專業背景、教學經驗和創新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培訓計劃。(2)定期進行培訓效果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訓計劃。通過對培訓效果的評估,可以了解培訓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是否存在問題需要改進。(3)進行持續性的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和實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鼓勵教師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賽訓創”協同,高職校雙創教師可以有效提升自身能力,為雙創教育的深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這種模式也為企業和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未來,高職校應進一步加強對雙創教師的培養和引進,不斷完善“賽訓創”協同的能力提升模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翔,肖華,黃高峰.基于“賽訓創”協同高職校雙創教師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3): 112-113.
[2]崔玉祥.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措施[J].現代職業教育,2021(24):212-213.
[3]晏素芹,姜晶,張忠良,等.“雙創”視域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創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9):66-69.
[4]包東飛.基于創客空間建設的高職院校雙創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6):73-74.
[5]張新欣,王菊.“雙創”視閾下高職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策略新探[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7(3): 31-34.
[6]袁年英.“雙創”時代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探析[J].職業,2018(3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