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藝
摘 要:智媒技術已成為推動紅色文化升維傳播的重要引擎,探討智媒時代紅色文化的未來傳播圖景,有助于預測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趨勢,并準確把握其中的關鍵要點。文章從介紹智媒技術與智媒時代出發,探析在智媒時代信息的傳播模式,進而分析了紅色文化在這種傳播模式下所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信息繭房構筑信息防御屏障、多元價值消解紅色文化認同、技術鴻溝導致傳播效果差異,針對這些挑戰提出了創新利用算法技術、多維把控傳播主體和搭建新型傳播場景的傳播路徑。
關鍵詞:智媒時代 紅色文化 傳播路徑
中圖分類號:F016.3;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229-03
紅色文化承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媒介技術的發展與紅色文化的傳播相互契合,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媒介的持續更迭,從文字印刷傳播、電子傳播、數字傳播到移動互聯傳播,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豐富的形式。在智媒時代,紅色文化再一次面臨升維傳播,探討智媒時代紅色文化的未來傳播圖景,有助于提前預測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趨勢和關鍵點。通過深入研究智媒時代的特點和影響,可以更好地把握紅色文化傳播的未來方向,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智媒時代的背景與特點
(一)智媒技術的內涵
智媒技術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來改進傳統媒體的生產、傳播、管理和消費過程的技術,其中個性化推薦與定制服務、內容智能生成、多媒體融合與交互體驗是智媒技術的重要體現。個性化推薦與定制服務主要通過分析用戶行為進行內容特征提取,從而進行算法推薦,為用戶提供基于個人興趣、偏好和行為的定制化內容推薦和服務,能夠更快速、更準確地找到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提高用戶滿意度與平臺粘性。內容智能生成是指人工智能通過理解和分析人類語言的含義和結構,所開發出的各種文本生成模型、圖像生成模型、視頻生成模型等各種類型的媒體內容,這使得媒體生產過程更加自動化與高效化,可以應對大規模內容生產的需求,同時也拓展了媒體內容的創作形式與樣式,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內容體驗。多媒體融合與交互體驗是指將不同類型的媒體內容(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進行整合和融合,以創造更加豐富、生動和交互性強的用戶體驗,用戶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內容創作與消費的過程中,實現更加深入和有意義的交流與互動。
(二)智媒時代的產生與發展
智媒時代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場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演進過程,其主要特征是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大規模數據的處理、分析和傳播。智媒時代的興起源于信息技術、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協同發展,這一演進過程影響著社會、經濟和文化各個層面。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媒時代的到來創造了基礎。數字化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了媒體內容的數字化、網絡化和個性化。這些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媒體提供了更為高效的制作、存儲和傳播手段,進而促進了信息的廣泛流通和共享,這種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使得用戶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和分享信息,從而促進了媒體格局的多元化和社會參與度的提升。智媒時代的到來對社會傳播、信息消費和文化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塑造了新型的媒體生態。
(三)智媒時代的信息傳播模式
在智媒時代,信息傳播模式呈現出多層次、多媒介、高度互動的特征,反映了數字技術與媒介融合的深刻影響。智媒時代的信息傳播模式可被解釋為一種復雜的多通道、實時性強、用戶參與程度高的動態體系。
智媒時代的信息傳播呈現多層次特征,信息在不同媒體平臺上進行多渠道傳播。傳統媒體與數字媒體相互交織,形成信息傳播的層級結構,從而構建了一個更為立體和廣泛的傳播網絡。智媒時代信息傳播模式的多媒介性是指不同媒體形式的綜合運用,通過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的相互交融,使得信息以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傳達,提升了用戶對信息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高度互動是智媒時代信息傳播模式的顯著特征,強調了用戶與信息之間的互動性。社交媒體、在線評論、用戶生成內容等機制使得用戶能夠積極參與信息傳播過程,促進了信息傳播的多向性和開放性。智媒時代的信息傳播模式不僅反映了數字技術與媒介的深度融合,也塑造了一個更為復雜而豐富的信息傳播生態系統。
二、智媒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的挑戰
(一)信息繭房構筑信息防御屏障
信息繭房是指在數字通訊與媒體環境中,由于算法個性化推送、用戶信息過濾以及網絡社交模式的影響,形成一種對于特定觀點或信息的封閉性結構,使得個體在信息獲取中更傾向于接觸與其現有觀點相一致的信息源,而相對忽略多元、相反或中立觀點的現象。這一封閉性結構使得用戶的信息獲取受到限制,形成了一個局限性較高的信息環境,從而降低了用戶接觸到的信息的多樣性和廣度。算法推薦可能將用戶置于信息過濾泡沫中,使他們主要接觸與現有觀點相符的內容,這種過濾泡沫效應可能導致用戶對于社會多元性的認知減弱。
信息繭房通過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平臺上的過濾算法,以及用戶社交網絡中信息的相似性,形成一種對于信息的自我強化機制,加深了個體對于特定觀點或信仰的堅持,并導致認知局限性的問題。受此影響,用戶沉迷于閱讀碎片化的信息內容,對信息的理解停留在淺層,缺乏對現象的深層歷史內涵的認識,由此導致部分用戶對歷史的理解存在偏頗,將碎片化的歷史片段誤認為整體歷史,削弱了用戶對完整史實的把握意識,進而解構了系統的文化知識結構,阻礙了紅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二)多元價值消解紅色文化認同
多元價值指的是在社會中存在各種不同乃至矛盾的價值觀和信仰,涵蓋了文化、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多元價值的存在影響著受眾對于紅色文化的接受、理解和反應。受多元價值的影響,個體在接受與理解紅色文化時可能形成相對獨立的解讀,這種理解分歧導致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信息在不同受眾中被誤解,影響傳播效果。
在智媒時代,受眾通過多元媒體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可能形成多元的文化認同,這種多元化可能導致紅色文化在社會中的認同逐漸分散,使紅色文化在整體文化體系中的地位相對較弱。同時,多元文化的認同導致存在不同的文化標準和價值體系,紅色文化可能與其他文化元素產生沖突和對抗,這種沖突可能導致紅色文化受到許多負面評價,進而影響其在智媒時代的傳播效果。因此,紅色文化在此背景下傳播需要更為細致的傳播策略。
(三)技術鴻溝導致傳播效果差異
技術鴻溝指的是不同群體之間在獲取和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的差距。在智媒時代技術鴻溝可能導致對紅色文化信息的不平等獲取,主要體現在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設備方面的不平等。由于一些社會群體缺乏先進的數字設備,如智能手機、電腦或平板電腦,他們可能無法順利接入高度數字化的信息平臺。相較之下,擁有這些設備的人群更容易獲得豐富的數字信息資源,包括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此外,技術鴻溝可能引發數字文化素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受眾群體對數字技術的理解、利用和參與數字化紅色文化活動的能力上。數字文化素養高的個體更可能熟練使用各類數字媒體平臺,包括社交媒體、數字新聞網站、在線視頻平臺等,他們可以更加有效地獲取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內容,參與討論和分享,進而推動紅色文化的擴散和影響力;同時,高數字文化素養的個體更具有對紅色文化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和評估的能力,更能辨別數字信息的真實性和可性度,能夠更加理性地對待紅色文化傳播中的信息,避免受到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的影響。數字文化素養的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在智媒時代一些人更容易融入數字化的紅色文化傳播中,而另一些可能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能和認知而難以充分參與,進而影響他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三、智媒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一)創新利用算法技術
算法技術是智媒時代主要的支撐性技術,創新利用算法技術是有效推動紅色文化傳播的主導性力量,可以通過個性化推薦、情感分析、社交網絡分析、時事熱點分析、用戶行為預測、生成對抗網絡(GAN)技術等角度智能、精準地傳播紅色文化。
利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是傳播紅色文化過程中提高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的關鍵。個性化推薦首先要收集用戶在平臺上的歷史行為數據,利用所收集到的數據來構建用戶畫像,明確用戶的興趣、偏好、地域特點等信息;建立紅色文化的標簽體系,對紅色文化內容進行標簽化,包括歷史時期、相關人物、主題等,有助于更精確地匹配用戶興趣。在傳播紅色文化中,創新利用算法推薦技術來打破“信息繭房”是至關重要的,主要包括對用戶興趣多樣性進行評估,如果發現用戶只接觸特定類型的紅色文化內容,可通過推薦算法主動引導用戶接觸更多元化的類型;運用主題挖掘技術,發現潛在的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話題,將這些話題納入算法推薦的考慮范圍,提高推薦的多樣性;將多個不同類型的推薦算法進行融合,形成綜合性的個性化推薦系統,通過協同過濾、內容推薦等多個模型的聯合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紅色文化推薦;利用實時熱點分析算法,迅速了解社會熱點事件對紅色文化的影響,及時調整算法推薦策略,保持內容的實效性和新鮮感。通過這些創新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創新利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打破“信息繭房”,為用戶提供更豐富、多元化的紅色文化內容體驗。
(二)多維把控傳播主體
在智媒時代,明確傳播主體在紅色文化傳播中的定位與職責對于傳播紅色文化至關重要,如政府機構、媒體、智庫等。政府機構應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紅色文化傳播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媒體應積極報道紅色文化相關內容,擴大其社會影響力;智庫應深入研究紅色文化,提供權威、深度的紅色文化解讀和分析。通過這些方式用以凝聚在多元價值觀影響下的受眾,增強受眾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同。
政府機構可以推動建設官方媒體平臺,包括官方網站、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官方移動應用等,使其成為紅色文化的主要傳播源。該平臺通過提供專業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紅色文化內容來吸引用戶主動學習與傳播紅色文化,包括使用文章、圖文混排、視頻等方式分析紅色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論,撰寫關于紅色文化中先進人物傳記,設計紅色文化的互動體驗活動,如線上答題、紅色文化知識競賽、有獎互動等,引導用戶對紅色文化有關的社會熱點進行評論,弘揚紅色文化觀念。同時,政府機構應該牽頭與相關媒體平臺成立推廣紅色文化的項目。相關平臺通過與歷史人文類的媒體達人合作,進而有效擴大紅色文化傳播的可信度和知名度。為媒體達人提供所需的資源支持,包括優質的原創內容、圖片、視頻資料等,提高其創作效率和質量;建立獎勵機制,對產生熱點討論和大量傳播的作品進行相關獎勵,激勵其主動推廣紅色文化,使其成為紅色文化傳播的主要推手。此外,政府機構應建設一個致力于推動紅色文化研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術性智庫,通過匯聚專業人才來拓寬研究視野,其中主要包括擁有紅色文化研究經驗的專業團隊和國內外的高校、研究機構。智庫可以設立有針對性的紅色文化的課題,通過定期開展論壇、研討會、學術講座等方式交流所研究的成果,以便提高紅色文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進而提高紅色文化研究的學術影響力??稍谥髁魃缃幻襟w上建立官方賬號,定期向公眾發布智庫的研究動態,將智庫的聲音傳播給更廣泛的用戶。
(三)搭建新型傳播場景
為了消解紅色文化受眾的技術鴻溝,可采用搭建新型紅色傳播場景以吸引受眾接受和傳播紅色文化,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
這些創新性的傳播方式和場景設計具體包括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和增強現實(AR)技術搭建數字展覽館,使受眾能夠在虛擬空間中體驗歷史場景、歷史文物等紅色文化的載體形式;設計具有互動性的紅色文化體驗館,通過沉浸式技術、互動展品等方式,讓受眾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歷史;創建紅色文化云圖書館,將紅色文化經典著作、黨史文件等史料數字化,并提供在線閱讀、搜索等功能,方便受眾學習;在適當的地方建設紅色文化主題公園,融合紅色文化元素,包括雕塑、紅色文化歷史展示、文藝演出等;創建紅色文化創客空間,鼓勵藝術家、創作者進行紅色文化相關的創作,推動紅色文化創新型發展;開發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受眾了解紅色歷史、英雄事跡等;利用虛擬演播室技術,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的線上講座、座談會,使專家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交流;在短視頻平臺創建專屬的紅色文化頻道,發布質量高的紅色文化短視頻,吸引年輕的受眾;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組織紅色文化有獎知識挑戰活動,號召受眾參與,通過分享和互動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開發紅色文化的智能語音助手,提供紅色文化是知識問答、故事講解等服務,方便用戶隨時獲取信息。這些結合科技的創新手段可提高紅色文化的實效性和吸引力,提高受眾的數字文化素養,提升其對紅(下轉第232頁)(上接第230頁)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參考文獻:
[1] 蔣軍營.智媒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播路徑分析[J].新聞愛好者,2021(10):76-79.
[2] 王佳,王鋒.人工智能視域下紅色文化傳播的機遇、風險及應對機制[J].新聞愛好者,2023(12):89-91.
[3] 張武橋,唐麗君,杜秋香.全媒體環境下貴州紅色文化傳播路徑探析[J].傳媒,2023(23):75-77.
[4] 張海斌,戰令琦.媒體融合視閾下紅色文化傳播策略探析[J].新聞愛好者,2022(05):99-101.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科基金項目“太行精神的時代價值與傳承路徑研究”(THJS2023Z02)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孫藝(1999—),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編: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