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良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短視頻已成為生鮮農產品營銷的重要工具。文章從創作主體、內容生產和用戶參與三方面綜合分析了當前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生產機制,從內容創新、技術創新、數據分析和營銷策略四個方面提出了優化策略,以期為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創作者提供策略指導,促進農產品營銷效果的優化,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營銷;生產機制;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12-0019-03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直播”電商模式內容生產與優化路徑研究》(2022SJYB1080)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形式,迅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生鮮農產品領域,短視頻平臺因其即時性、互動性和易傳播性,已成為農產品營銷的新陣地[ 1 ]。
短視頻不僅為生鮮農產品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而且為農民和消費者建立了直接溝通的渠道。另外,短視頻能夠傳遞鄉村文化,為生鮮農產品的宣傳和銷售提供了新的平臺,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
然而,當前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生產面臨著內容同質化、創新不足、用戶互動不夠等問題[ 3 ],這些問題限制了短視頻在生鮮農產品營銷中的潛力發揮。在此背景下,文章深入分析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生產現狀,探討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期望為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創作和營銷提供參考,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創作主體
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生產過程中,創作主體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同的創作主體因其背景、目的和資源的差異,對短視頻的內容質量、風格和傳播效果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前,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創作主體主要包括農民個體創作者、專業團隊和機構。
農民個體創作者是指直接參與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農民,他們利用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勞作過程和農產品信息。這類創作主體具有豐富的農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夠提供真實、質樸的內容。然而,由于受到專業技能和設備條件的限制,農民個體創作者往往難以制作出高質量的短視頻作品,他們對于市場趨勢的把握和營銷策略的應用相對薄弱,限制了其作品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專業團隊和機構通常具備較強的內容生產能力和市場運營經驗,他們能夠運用先進的拍攝技術和后期制作手段,制作出畫面精美、內容豐富的短視頻作品。此外,這類創作主體通常有較為完善的營銷策略和渠道資源,能夠有效地推廣短視頻內容,擴大其影響力[ 4 ]。然而,專業團隊和機構可能在追求商業效益的過程中忽視了農產品的真實性和鄉村文化的傳遞,導致內容的商業化和表面化。
(二)內容生產
內容生產是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制作的核心環節,直接關系到短視頻的質量和受眾的接受度。在短視頻內容生產過程中,涉及選題策劃、拍攝制作、后期編輯等多個環節。
對于生鮮農產品短視頻而言,選題應緊密結合農產品的特性、生產過程、食用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鄉村文化。策劃階段需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目標受眾的興趣點和需求,考慮時令季節、節日活動等因素,確保選題的吸引力和時效性。此外,策劃過程中應注重創新性,避免內容的同質化,力求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
拍攝制作是將策劃內容具象化的階段,涉及鏡頭運用、場景布置、人物表現等方面。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中,拍攝應注重真實性,避免過度美化或虛假呈現,以保持農產品的原生態和可信度。制作過程中,創作者應充分利用自然光線、多變的拍攝角度和動態的鏡頭語言,增強短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
后期編輯是對拍攝素材進行剪輯、調色、配音等處理的過程,它對短視頻的最終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編輯過程中,創作者應根據短視頻的主題和風格,進行合理的剪輯,使內容連貫、節奏適宜。同時,后期編輯應注重音效和背景音樂的選擇,增強短視頻的感染力和觀賞性。
(三)用戶參與
用戶參與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點贊、評論、分享或話題討論等。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中,用戶可以通過這些方式表達對視頻內容的喜好和評價,與其他用戶或創作者進行互動交流。此外,用戶可以通過參與線上直播、問答互動等形式,更直接地參與農產品的選購和體驗過程。這可以增強用戶黏性,也為短視頻內容的生產提供了即時反饋。
用戶參與短視頻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包括獲取信息、社交互動、娛樂消遣、學習知識等[ 5 ]。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中,用戶出于對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加工方法等方面的關注而參與互動。同時,用戶可能因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對農業文化的好奇而參與討論。
用戶的反饋信息可以為創作者提供內容優化的依據,幫助創作者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的互動行為可以增加短視頻的曝光率和傳播力,擴大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6 ]。
(一)內容創新
在自媒體時代,用戶對于新鮮、有趣、有價值的內容有著更高的期待。因此,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內容設計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表現形式和敘事手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可以通過講述農產品背后的故事,如農民的勞作經歷、農產品的來源傳說、地方特色文化等,增加內容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價值。此外,故事化的敘事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沖突和轉折等情節,激發用戶的觀看興趣和分享欲望。
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可以通過設置互動環節,如問答、投票、挑戰等,鼓勵用戶參與討論和分享,還可以通過虛擬現實(V R)、增強現實(A R)等技術手段,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體驗,讓用戶仿佛置身于生產現場,感受農產品的新鮮和品質。
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可以嘗試不同的拍攝角度、光線運用、色彩搭配等,以展現農產品的獨特魅力和鄉村的美麗風光。
此外,短視頻還可以運用動畫、特效、音樂等元素,營造獨特的視覺氛圍,吸引用戶的眼球。
短視頻內容可以圍繞當前的社會事件、節日慶典、健康生活等熱點話題進行創作,關注和預測市場趨勢,如健康飲食、綠色生活等,提前布局相關內容,引領消費潮流。
(二)技術創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技術在短視頻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為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創新與優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別是增強現實(A R)、虛擬現實(V R)、人工智能(A I)等前沿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短視頻的生產機制和用戶體驗。
增強現實(A R)和虛擬現實(V R)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視覺體驗。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中,A R技術可以在現實場景中添加虛擬元素,如通過手機屏幕展示農產品的詳細信息、營養成分、烹飪方法等,增強用戶的購物體驗。V R技術則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虛擬環境,讓用戶仿佛置身于農田之中,親身體驗農產品的種植、收獲過程,加深對農產品的了解和信任。
人工智能(A I)技術在短視頻生產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內容生成、推薦算法和用戶分析等方面。A I可以幫助創作者自動生成視頻剪輯、特效和字幕,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智能推薦算法,可以將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精準推送給感興趣的用戶,提高觀看率。同時,A I能分析用戶行為,為創作者提供關于用戶偏好和觀看習慣的數據支持,幫助優化內容生產策略。
(三)數據分析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據分析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優化策略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創作者可以更準確地理解觀眾需求,優化內容生產策略,提高短視頻的傳播效果。
用戶行為分析是通過收集和分析用戶在短視頻平臺上的互動數據,如觀看時長、點贊數、評論內容、分享次數等,揭示用戶的偏好和行為模式。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創作者識別哪些內容更受歡迎,哪些話題能夠引發用戶共鳴,從而指導內容創作和優化。
內容效果評估是通過數據分析衡量短視頻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這包括對視頻觀看量、用戶增長趨勢、用戶忠誠度等關鍵指標的監測和分析[ 7 ]。通過這些指標,創作者可以評估不同類型和風格的短視頻的表現,了解哪些內容策略更有效,哪些需要改進。此外,內容效果評估可以為廣告商和品牌合作方提供決策依據,提升短視頻的商業價值。
預測分析是通過歷史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預測用戶行為和市場趨勢。這對于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長期規劃和策略制定至關重要。通過預測分析,創作者可以提前布局潛在的熱門話題,抓住時效性強的內容機會。同時,趨勢洞察可以幫助創作者及時調整內容方向,適應市場變化,保持內容的前瞻性和創新性。
個性化推薦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歷史行為和偏好,為其推薦定制化的內容。這不僅能夠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而且能夠提高短視頻的觀看率,增強用戶黏性。通過數據分析,創作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用戶群體的特點,制作更符合其口味和需求的個性化內容,提高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四)營銷策略
有效的營銷策略是提升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影響力的另一關鍵要素,要充分理解短視頻平臺的運營規則,擴大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受眾面,提高其轉化率,從而達到拓寬營銷渠道和提升品牌效應的效果。
短視頻通過生動的視覺呈現和簡潔的信息傳遞,能迅速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加深其對農產品特性的理解。短視頻平臺的易分享性和互動性,使得農產品信息能夠快速擴散,觸及更多潛在買家。此外,短視頻的個性化推薦算法有助于將農產品內容精準推送給感興趣的用戶,提高營銷效率。通過電商平臺,短視頻還能直接促進銷售,為用戶提供從發現到購買的便捷路徑。
強有力的品牌形象不僅能夠提升生鮮農產品的市場認可度,而且能夠為產品賦予更高的附加價值。通過短視頻,創作者可以塑造農產品的獨特品牌個性,傳遞品牌理念和價值觀。例如,通過講述農產品的生產者故事、展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實踐,可以建立負責任、注重品質的品牌形象。此外,品牌建設還包括維護與消費者的長期關系,通過持續的內容更新和互動活動,保持品牌的影響力。
短視頻平臺是一個強大的營銷渠道,為了最大程度上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創作者要將短視頻內容與其他營銷渠道相結合,包括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平臺、線下活動等,通過多渠道分發,可以增加短視頻的曝光率,觸達更多目標受眾群體。同時,多渠道策略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如通過短視頻引導用戶參與線下的農產品體驗活動,或在電商平臺上進行限時促銷,促進銷售轉化。
整合營銷傳播(IMC)是將不同營銷渠道和手段整合在一起,以統一的信息和形象向消費者傳達。在短視頻營銷中,創作者應確保所有營銷活動和傳播材料都與品牌信息保持一致,加強品牌識別度和記憶度。
短視頻作為生鮮農產品營銷的新興手段之一,已經展現出巨大的營銷潛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鮮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創作者們需要深入挖掘農產品背后的故事,真實地反映農業生產的現狀以及農村生活的多樣性。在生鮮農產品短視頻創作中,應鼓勵內容的創新性和多元化,豐富觀眾體驗,促進生鮮農產品短視頻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創作者應利用數據分析,更好地理解受眾需求,運用先進技術提升短視頻內容質量,通過多渠道營銷策略擴大影響力,利用短視頻更有效地連接農民和消費者,推動農業產業的繁榮發展。
[1]樊靜東.創意短視頻賦能農產品品牌塑造的路徑分析[J].南方傳媒研究,2024(01):68-72.
[2]李柯融.黔西南州農產品“短視頻+直播”營銷模式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04):115-117.
[3]何思穎.基于“短視頻+”背景的鄉村振興探究——以“三農”題材自媒體短視頻為例[J].今傳媒,2024(02):11-14.
[4]魏曉瑞.鄉村振興戰略下抖音平臺的“三農”短視頻傳播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01):75-77.
[5]王向鋒.鄉村短視頻的傳播策略及效果[J].采寫編,2023(12):93-95.
[6]仝彥麗,辛景波.特色農產品“短視頻+直播”運營策略研究[J].理論界,2023(09):97-101.
[7]李裘,林亮景.短視頻平臺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