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創新發展德育工作,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探索有活力、有動力、有潛力(以下簡稱“三力”)的德育體系,為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做了有益探索。
一、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
社會重智育輕德育。傳統教育理念下,社會關注的是高考升學率,家長關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學,學校評價聚焦的是教學成績。學生學習壓力大,不愿花時間參加德育活動,學校德育工作呈現出有名無實的尷尬局面。
學生重個性輕修身。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身心發展較快,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人格尚未健全,處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過渡階段。其表現為雙重特點:高中生既有主見,一些觀點又明顯片面;既堅持自己的想法,又缺乏對他人的包容理解;既替他人打抱不平,又害怕責任擔當;遇事易沖動……這一身心特點對學校管理和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戰。
家庭重結果輕過程。大多數家長更關注學生成績,忽視了個人成長中的思想變化,學生容易受到家庭、社會、網絡的負面影響。還有一些學生的原生家庭存在問題,家長沒有健全的教育觀,不能合理教育引導學生,導致一些學生和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出入游戲廳、網吧、酒吧等娛樂場所,對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直接挑戰學校的德育工作。
學校重形式輕內涵。一些學校的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比較保守、傳統,缺乏新意和時代感,學生參與度不高,體驗感不強。受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影響,一些德育工作者只想求穩,不敢大膽創新。他們或擔心影響正常教學,或擔心出現負面輿情,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二、統一思想,重視德育工作,形成全員育人新局面
針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管理者認真研讀了上級的各項文件規定,努力澄清認識,統一思想。
首先,德育工作是國家戰略,不容忽視,必須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中央明確指出,在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旗幟鮮明。我們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總方針。學校不僅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更是培德鑄魂的重要陣地,要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先”的理念,針對學校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不斷創新德育工作,堅持新理念,探索新路徑,實現新突破,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
其次,德育工作是以德治國的主要途徑,必須一以貫之。德育工作從一個重要的方面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國家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說到底是對全體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要求全體公民道德高尚、敬業愛崗、誠實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關注個人成長,又關注社會全體成員,以營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社會。高中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學校是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
再次,德育工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體現,必須繼承好、發揚好。傳統文化強調仁人志士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明德”,要做“仁義禮智信”的謙謙君子,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擔當,要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契約精神,要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獻身精神……
當前,我們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把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悠久文明厚植高中生的心中,讓中國心、中國風骨、中華神韻融入每個中學生的血脈,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最后,德育工作是學校的常規教育工作,必須規范管理。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了《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創新發展工程(2023—2027年)實施方案》,讓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三、打造“三力”德育體系,“五育”并舉全面育人
要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學校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克服重智育、輕德育傾向,扎扎實實地落實落細德育工作,讓德育與其他“四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一)構建活力校園,洋溢青春本色
高中生精力旺盛,富有朝氣和活力。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以人為本,積極創設情境,展現學生青春活力,彰顯生命張力,激揚生活熱情。
一是打造體育特色校,為學生提供活力平臺。體育運動最能展示學生的青春活力。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上好常規體育課,堅持“三操”鍛煉,廣泛開展學生喜歡的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讓體育、舞蹈進校園;定期舉辦春、秋田徑運動會,足球、籃球班級聯賽,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學會拼搏進取、公平競爭,學會尊重、團結、合作,培養體育精神,進而提高社交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張揚個性、活力四射。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成立音樂社團、美術社團、書法社團、傳統手工藝社團、文學社團、攝影社團等,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發揮特長,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體驗生活的美好,珍愛生命,感受生命的精彩。同時,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二)激發學生動力,用激情點燃夢想
高中生正處于人格自我完善的階段。學校應通過勵志教育來增強他們的家國情懷,使其深刻理解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勇敢接過歷史接力棒,把個人的理想信仰和祖國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進而激發出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
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通過設置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知名大學校訓等勵志文化墻的內容,喚醒學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使其為之不懈奮斗,堅信有志者事竟成;舉辦每日激情朗讀活動,讓學生宣讀青春誓言,強化內驅動力,引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開展勵志人物報告會、辯論賽、演講比賽等,堅持每周舉行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史、改革開放史,激發愛黨愛國的熱情,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樹立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的理想。
(三)充分挖掘潛力,潤物無聲育棟梁
德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要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課程的教學目標中,融入滲透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各科教師要精心施教,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圍繞課程目標,聯系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并參與道德實踐活動。
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師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講好中國漢字故事、古典文學故事、歷史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感受中國地大物博的壯美山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中國,感受中國風骨,塑造中國性格,形成中國精神。
數學、生物、化學等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體驗感受科學的力量,學習科學家求真探索的獻身精神,養成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樹立勇于創新、求真務實的思想品質。
南陽市第十完全學校高中部將努力構建活力校園、動力校園和潛力校園,力爭讓學生在充滿激情、洋溢歡笑、探究真知的課堂上培根鑄魂,感受德育之美,成長為祖國棟梁之材。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