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
【摘?? 要】國畫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作業評價在國畫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細化評價目標,提出作業要求;開展即時評價,關注核心知識;進行評價反饋,檢驗教學成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國畫教學;作業;評價
國畫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畫作業評價在國畫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應掌握并使用毛筆、宣紙等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國畫筆法、墨法的特點,同時能用國畫術語簡單評述名家作品。這既是國畫課的教學目標,也是國畫作業的評價依據。國畫的學習和練習都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和精細琢磨。然而,課時的限制常常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投入,使得作業的質量受到影響,也使得評價的過程變得倉促。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本文選取浙美版《美術》五年級下冊中的《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為例,深入探討國畫作業評價的實施步驟,為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一、細化評價目標,提出作業要求
教師應深入理解并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對于學業評價的總要求,結合其在小學第二學段針對國畫學習的具體規定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既符合實際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之后,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落實作業要求。
(一)將粗放目標轉變為細致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學段目標到教師制定的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國畫教學的目標構建體現了系統性特點。教師應著眼育人目標,精準制定每節課的課堂目標。
以《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層層遞進的課時目標,有效落實以美育人的課程目標。本課的技能目標重點為初步掌握國畫沒骨技法。教師可結合齊白石和黃賓虹兩位名家作品的技法,規劃兩課時的時間,一課時用來練筆,一課時用來創作,讓學生充分體驗國畫的筆墨特點。與之對應的學業要求分為兩個層次:基本層次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花葉技法小練筆;提高層次要求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整開長卷作品。具體的作業要求及評價內容如表1所示。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考慮了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的探究過程中掌握至少一種方法。同時,集體討論畫面構想的方式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構圖和落款的技巧,充分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特長和優勢。
(二)將課時目標轉化為作業要求
美術課堂強調創意實踐,國畫教學更重視這一點。作業是呈現學習效果的重要載體,完成作業的過程既是學生創作作品的過程,又是學生接受評價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緊密結合課時目標,鼓勵學生采用個人單獨完成、小組合作完成等形式,全面展現學習成果。
對于《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以往的作業主要以荷花表現技法的訓練為主。學生雖然能夠體會杭州西湖“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畫意境,但難以深入領會其中的文化內涵。對此,教師將單課時的技法學習改變為兩課時的項目化學習,促使學生全面理解西湖種荷的歷史傳統及其文化內涵。其中,第一課時指向對西湖“荷文化”的認識,學生分小組完成作業,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二、開展即時評價,關注核心知識
即時評價,指的是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的問答或作業,用語言即時快速地進行評價的方式。該評價方式具有“短、平、快”的優點,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進行即時評價時,教師會運用專業術語指出本課的核心知識點,幫助學生迅速把握課堂學習的關鍵。因此,即時評價不僅能及時肯定學生,還能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
(一)用評價重點對應關鍵能力
學生在將學科客觀知識轉化為個體認知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科關鍵能力。在國畫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的關鍵能力包括深入理解國畫知識、熟練掌握國畫技法、遷移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這也是國畫作業評價的重點。
以《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為例,本課的關鍵能力主要體現在小組的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從西湖種荷的經濟價值、品種、區域、相關詩文畫作和生活文創等角度,全面理解西湖種荷的意義和價值。此外,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小組主題創作,并將評價重點放在實踐過程和實踐成果上。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將古典詩詞與西湖荷花的繪畫意境相融合,將相關詩詞作為畫作的題款,充分展示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課堂關鍵能力培養的實效性。
(二)用專業術語點出核心知識
國畫作品的欣賞評述應包含一定的專業術語,體現精準性和專業性。課堂中專業術語的運用應避免形式主義,讓學生真正理解背后的內涵。此外,專業術語應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加以選擇,確保其能夠精準地反映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核心知識。
以《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為例,通過分析學生的表現,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已經能夠熟練使用國畫術語,如側鋒、沒骨、墨色等。其中,沒骨的使用頻率最高,因為它是本課的核心知識。教師在開展評價時,不能一味地用單一的語言表揚學生,而要根據學生的發言,用專業術語進行點撥,引導學生聚焦核心知識,反思自身的學習。
三、進行評價反饋,檢驗教學成果
教師收集課堂作業,評測學生的學業成績,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據此改進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的教學。國畫作業作為學生表達個性與創意的載體,蘊含著獨特的藝術觀念與情感。為了確保國畫作業評價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教師需要設計一套簡單易懂且具備操作性的評價方案,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一)反映學習情況,審視教學效果
客觀、準確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診斷和識別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實踐中,一般采用數據量化評價和質性描述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其中,數據量化評價主要依托選擇題或判斷題,而質性描述評價則主要依托文字問答題。這種綜合應用的方式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全面審視教學效果,改進教學中的不足。
教授《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時,教師采用選擇題和文字描述相結合的形式設計評價表(如表3)。評價目標包括四個維度,分別是“我知道”“我合作”“我會畫”“我落款”,對應“人文知識對文化理解的影響”“學習方式對合作能力的鍛煉”“國畫技法對手繪能力的促進”和“主題題款對綜合素養的提升”四個方面。學生的描述如表4所示。
(二)支持個性表現,落實培養目標
評價并非為了甄別,而是為了提供反饋,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數據量化揭示的是學生作業的整體概況,而質性評價則側重于了解學生個體的表現。教師從學生的文字描述中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的真實體會和個性創想,從而進行個別化指導和分層教學。學生作為學習的獨立個體,渴望得到鼓舞和支持,因此產生學習的動機以及行動的內驅力。
以《映日荷花別樣紅》一課的評價為例,從第一維度“我知道”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他們不僅認同西湖種荷這一歷史傳統,也深入理解了這一做法的價值和意義,表明本課所設的育人目標得到了落實。從第二維度“我合作”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從第三維度“我會畫”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學生能用沒骨、側鋒等方法表現荷花和荷葉的形態。從第四維度“我落款”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梢?,學生有著真摯的情感,其藝術素養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總體而言,實施國畫作業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課程標準》,結合各年段學業要求,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巴萊特.藝術的闡釋[M].徐蕾,王春辰,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2]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浙江省杭州市星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