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祥
【摘?? 要】在當前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面臨著教師監督困難、家長評價標準把握不準等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教師需積極運用家校協同理念,促進體育與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在五年級“籃球專項運動技能”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從評價內容的設計、評價工具的使用、評價結果的運用三方面入手,提出“基于核心素養,提煉評價指標”“針對水平差異,細化評價內容”“發揮協同作用,多元主體參與”等策略,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推動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研究;家校協同;小學體育
體育家庭作業在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有助于學生提升體能水平,還能促進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團隊協作能力。如何發揮體育家庭作業的功能?作業評價的設計至關重要。然而,當前體育家庭作業評價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難以直接參與學生的家庭作業評價,以及家長難以準確評估體育家庭作業的質量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聚合效應,教師應積極運用家校協同理念,促進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本文以五年級“籃球專項運動技能”單元為例,從“評什么、如何評、怎么用”三方面對家校協同理念下體育家庭作業評價進行探討。
一、評什么:評價內容的設計
評價,是教育目標實現的重要環節。體育家庭作業評價內容的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有效達成作業效果,進而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產生深遠影響。在設計評價內容時,既要緊密圍繞體育核心素養的要求,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此外,家校協同理念下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還要考慮到家長的角色和作用,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家校協同作用。
(一)基于核心素養,提煉評價指標
為了確保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性,評價內容的設計必須緊密圍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方面,可以作為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一級指標。而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又可以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有關水平三的目標要求,細化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運動技戰術運用能力、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法、觀賞與評價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的內容可以作為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二級指標。筆者經過文獻整理和歸納分析,參考汪曉贊、季瀏兩位專家的觀點,對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和連線(如圖1)。運動能力主要體現在體能以及運動技戰術運用能力等方面。健康行為是指學生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主要通過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展示或比賽、觀賞與評價三個方面來實現。體育品德包括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法、觀賞與評價四個方面。體能練習相對較為枯燥,但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體育精神有獨特的作用。規則與裁判法的學習,可幫助學生形成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誠信自律、公平競賽的體育道德。展示或比賽、觀賞與評價則能綜合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
結合五年級“籃球專項運動技能”單元中的籃球運球突破的教學,教師提煉出體育家庭作業評價內容的關鍵要素“高低和快慢的掌控、綜合與運用能力、靈敏和協調素質、完成作業的自覺性、相關規則和裁判方法、運球突破視角觀賞與評價比賽”,并將其作為體育家庭作業評價的三級指標。
(二)針對水平差異,細化評價內容
學生之間普遍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在完成同一項體育家庭作業時表現得尤為顯著。為確保每個學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并推動其全面發展,教師需依據學生不同的水平層次,制定相應的內容標準。教師在教學時,設計了專門的評價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技能水平,設置了“加油、不錯、真棒”三個等級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的有效性。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特點與需求,該評價表采用了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旨在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通過運用此評價表,學生將獲得清晰、具體的反饋,幫助自身在籃球運球突破技能方面實現持續的提升與發展。以三級指標“高低和快慢的掌控”為例,具體的評價內容如表1所示。
(三)發揮協同作用,多元主體參與
在評價過程中,需充分考量家長、教師、學生等主體的不同特征。家長易觀察到學生日常落實體育家庭作業的真實情況以及行為表現,但缺乏專業知識。學生是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主體,但在校、在家完成的情況可能不一致。教師作為專業人員,雖然清楚相關知識技能的要求,但難以觀察學生落實體育家庭作業的具體情況。因此,在對體育家庭作業進行評價時,應充分考慮各主體的不同特征,充分利用其在評價中的專長與優勢,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此外,學生可根據具體情況自主選擇練習內容。以五年級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為例,教師可向學生和家長提供“五年級籃球體前變向運球作業自主選擇表”(如表2)。學生依據自己的不同水平,進行不同級別的體前變向運球練習,家長則可以依據該表輔助學生自主練習。
二、如何評:評價工具的使用
體育家庭作業的難檢性無疑是制約其評價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對此,選擇適宜的觀察工具、記錄工具和分析工具顯得尤為重要。數字技術的發展為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評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師可以利用微信、釘釘等工具,為學生和家長搭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上傳自己練習籃球傳接的視頻,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則可以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對學生的傳球姿勢、接球技巧以及整體協調性等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評價。與此同時,教師可通過互動平臺與學生和家長進行在線交流,解答他們的疑問,提供個性化的指導。這不僅有助于發揮家校協同的作用,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鼓勵,而后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此外,釘釘等工具還具備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功能。教師可以提前在平臺上上傳家長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的量表,收集學生的作業完成率、各項指標得分等數據。在收集到這些數據后,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工具進行深度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出反饋和建議。這些工具的合理運用不僅能夠提升評價的精確度,更能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從而全面推動體育家庭作業質量的提升。
三、怎么用:評價結果的運用
評價結果是教師精確把握學生學習進度的重要參照,同時也是優化調整教學策略的關鍵依據。合理運用評價結果,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還能促進家長對學生體育學習的關注,加強家校之間的協同合作,共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結果可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作業設計
根據評價結果,教師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體育能力、興趣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在未來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以五年級籃球投籃家庭作業為例,分析評價結果可以發現,學生籃球練習受設施、設備的影響很大。未來,教師布置練習30分鐘投籃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生活場域周邊有無籃球場這一實際情況,對體育家庭作業設計作出優化——提出家附近有籃球場和無籃球場兩種練習方案。對于能夠在家附近找到籃球場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套詳細的投籃練習計劃,包括投籃姿勢、力度控制、準確度提升等方面的具體指導。對于家附近沒有籃球場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替代的練習方案。例如,讓學生在家中使用軟質小球(如網球、乒乓球等)進行投籃動作的模擬練習,或者進行一些基礎的體能訓練來增強上肢力量和協調性,為未來的投籃練習打下基礎。
(二)激活家校共育
受傳統“重智輕體”觀念的影響,家長往往對孩子的體育學習關注度不高。加之家校溝通平臺的缺乏,家長對孩子在體育領域的具體表現知之甚少。為改變這一現狀,學校可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結果,包括學生的體能測試數據、詳細的評分等,喚起家長對體育的重視,增強家長對體育學習的認可和支持。家校之間的緊密合作,能夠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共同推動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體育家庭作業作為學校體育課的延伸,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助力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家校協同的方式確保學生能在家庭環境中得到持續的體育鍛煉,對于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家校協同的理念,對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體系進行了較為全面而細致的設計,包括評價內容的設計、評價工具的選擇、評價結果的運用等。期望通過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探索出更為科學、全面的體育家庭作業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曦,蘇堅貞.“交疊影響域”理論視域下課外體育作業的三重困境及其出路[J].體育學刊,2020,27(2):124-128.
[2]汪曉贊.《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內容結構與特色[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3):241-252.
[3]季瀏.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實踐課課時教學設計與實施:《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專家解讀[J].體育科學,2022,42(5):3-17.
(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小學生課外體育作業模式的建構與實施”(課題批號:T-b/2021/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