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是引導大學生增強就業創業意識、掌握就業創業技能的主要課程。針對目前課程教學存在課程定位不清、教學內容滯后、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可從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考評機制等途徑入手,開展教學改革研究,以高質量就業創業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有著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這就賦予了高等教育新的時代責任。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利于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有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總體目標的實現。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是引導大學生增強就業創業意識、掌握就業創業技能的主要課程,對該類課程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更好滿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
一、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教學現狀
(一)課程定位不清
就業創業課程本身是為了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而設置的一門課程,具有顯著的就業育人價值。但目前來看,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普遍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被重視程度低、內容融入課堂教育難度大等問題。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流于形式,僅將就業創業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作為公共必選課。但該課程本身存在操作性、針對性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學效果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
(二)教學內容滯后
目前,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陳舊,滯后于當前就業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需要脫節。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仍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狀況,不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影響了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成效提升。
(三)師資力量不足
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教師缺乏在企業工作或自主創業的經驗,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不僅如此,教師隊伍缺乏專業背景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有些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教師由輔導員擔任,或從其他學科、專業轉來,沒有充分掌握就業創業相關知識和技能,師資隊伍整體上力量不足且缺乏專業性,嚴重影響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考評機制不完善
一些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考核方式單一,主要以考試的方式進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此外,就業創業課程評價機制普遍不科學。目前,課程評價主要采用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不僅缺乏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還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和多樣化需求,評價結果總體上存在偏頗。
二、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教學問題調研與分析
課題組選擇河南省內5所本科院校作為樣本,深入學校進行實地調研并發放調查問卷,對收集到的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調研共發放問卷5000份,回收問卷4660份,回收率為93.2%。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一)對就業創業課程的期望程度及滿意度調查
調查顯示,圍繞“對就業創業課程的期待程度”這一問題,33.48%的學生選擇“非常期待”,31.12%的學生選擇“期待”,35.14%的學生表示“沒興趣”。在對就業創業課程的滿意度上,17.79%的學生表示滿意,56.01%的學生認為課程仍需改進,26.20%的學生則表示不滿意。
由此可見,多數學生對就業創業課程的需求度較高,但對該課程滿意度不足,認為目前的課程無法滿足其就業創業的需求。
(二)對就業創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查
與其他課程教學不同,就業創業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就業創業理論知識,還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當前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實操環節、內容不具實用性、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等。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該課程的結課方式單一、考核方式過于傳統。
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側重于理論知識傳授,缺乏對學生實踐應用技能的訓練,最終導致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實際問題時難以有效應對。
(三)對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調查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專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當所學專業與就業創業緊密聯系時,他們可以將專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把握最佳的就業創業機會。然而調查數據顯示,近79%的學生表示目前所學的就業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希望二者能在教學改革中緊密結合;64.91%的學生表示希望就業創業課程經過改革后,能夠適應地區產業特征。
由此可見,大學生普遍期待通過學習就業創業課程,使自身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有所提升,但目前的教學效果未達到他們預期。學校開設的就業創業課程不能很好地將專業知識融入教學過程,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多樣化需求,距離真實的就業市場需求較遠。
三、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
學生在尋求職業機會或自主創業時,常常基于自身的專業背景進行,這導致專業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重疊。為了消除這種重疊并增強就業創業課程的實用性,高校需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在課程設置上,合理安排必修和選修課程,確保學生既能夠掌握專業知識,又能夠獲得就業創業所需技能。同時,豐富實踐課程內容,舉辦多樣化的就業創業教育活動,讓就業創業觀念融入學生意識,從而逐步強化學生就業創業意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
相較于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就業創業課程的教學要傳遞理論知識,更要提供實踐機會。高校要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改變以往“重課堂輕實踐”的狀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形成系統化的授課模式。就業創業課程教學具有創新性、實踐性、靈活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案例的選擇要靈活多變,將側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分析典型就業創業案例上。在案例分析教學中,可以引入小組討論模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和交流。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獲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未來的就業創業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完善考評機制
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對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至關重要。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效果的考評,應該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僅要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還應該考核其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此外,就業創業課程的考評還應該注重個性化評價,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長和發展方向采取不同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科學、全面、公正的評價和指導,實現“以評促學”,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四)提升教師素質
就業創業課程教師是發揮課程育人成效的主體力量,他們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對學生的培養效果。首先,就業創業課程教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了解行業動態,掌握最新的就業創業政策,以便為學生提供準確的指導和幫助。其次,就業創業課程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他們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傾聽學生的需求和想法,與專業課程教師密切合作,共同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此外,就業創業課程教師還應具備創新意識,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就業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到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和社會穩定,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教學改革是有效促進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對就業創業課程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評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展開深入研究,能夠推動高校就業創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周佼.高等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邏輯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3(9).
[2]于博.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演變趨勢、驅動因素與效能影響[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3(5).
[3]吳玉嬋,韓亞平.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實施路徑研究[J].經濟師,2024(2).
[4]張聰穎,高玲,谷凱.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下的課程建設:以赤峰學院藥學專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4(2).
責編:文 墨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2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及應對策略研究”(編號:2024-ZZJH-079);2023年河南省大中專院校就業創業課題“新就業形態下河南省貧困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研究”(編號:JYB2023043)
作者簡介:魏茜(1981— ),女,中原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