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康
摘 要:日常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能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良好的朗讀環(huán)境,能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記憶力。下面,筆者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訓練展開具體探討。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朗讀訓練
從目前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太重視朗讀訓練,給學生預留的讀書時間相對較少,因而學生出現(xiàn)不會讀、讀不懂的問題。同時,朗讀訓練中,教師不重視設計具體目標,且忽視了方法指導。教學方式上,以領讀為主,使學生漸漸失去了朗讀興趣,甚至在讀書時出現(xiàn)了昏昏欲睡的情況。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朗讀訓練。
一、尋找適合材料
日常訓練中,為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尋找適合的朗讀材料。備課時,要對課文性質(zhì)和特點進行分析,確定其是否適合朗讀背誦教法。同時,要深入研讀教材,精心選擇適合的段落開展朗讀教學。朗讀材料要保證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且篇章結構合理。
對于一、二年級學生,教師要選擇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特別強的兒歌、童謠、唐詩等。可以從著名兒童作家作品或者簡短的童話、散文和詩歌中選擇,還可以從古代啟蒙讀物,如《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中選取。而小學高年級的材料則要關注古典文學作品的優(yōu)美片段,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名著單元,其中很多段落經(jīng)典優(yōu)美,是很好的訓練材料。教師要通過聽專家范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反復自讀等方式對學生加以訓練。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尋找一些利于學生情感與價值觀發(fā)展的朗讀材料,以助力朗讀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如古詩《暮江吟》,其節(jié)奏鮮明,適合朗讀。教師在教學中可先指導學生畫出正確朗讀節(jié)奏:一道/殘陽/鋪水中……接著,考慮到部分學生讀得不通順,教師要組織他們進行自由朗誦。其間,學生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勢、可搖頭晃腦、可大聲讀、可小聲讀,讀出古詩的韻味。然后,在個別讀訓練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比一比誰讀得好。如此訓練下來,學生能逐漸由通順、流暢地讀而過渡到有節(jié)奏地朗讀。進行完個別讀訓練以后,教師要為學生講解古詩背景,再要求他們帶著詩人的思想感情用深情、陶醉的情緒來讀。選用合適的材料開展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定會得到提升。
二、明確具體目標
目標,能讓學生產(chǎn)生積極心態(tài),讓他們看清“使命”,形成動力。同時,目標能把重點從過程轉(zhuǎn)移到結果,讓學生于學習活動中分清關鍵、集中精力為目標的實現(xiàn)而做好準備。要重視在朗讀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具體的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有思考地讀書。具體目標設計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結合文本特性和課標中的學段要求,分類分層確定目標,以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受到較好的朗讀訓練。
比如在教學《麻雀》一課時,教師可設計如下朗讀目標。初讀課文時,請學生聽錄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當學生理解了課文講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故事以后,教師指導他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同時,自學生字,借助字詞卡進行認讀。接著,要求學生同桌互讀,把課文讀通、讀流利。然后,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待學生進行完默讀以后,請個別學生說一說課文中每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感知。隨后,可組織學生細讀課文。細讀課文時,教師可設計讀中感悟這樣一個朗讀訓練目標,要求他們默讀課文,回答這樣幾個問題:(1)從樹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樣的?(2)獵狗走近小麻雀,它想干什么?(3)為什么老麻雀飛下來時像一塊石頭落地?整個朗讀教學活動中,學生都能有目標地進行朗讀,并從中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
三、運用各種方法
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關鍵要素。朗讀訓練,不能局限于一種教學形式,要靈活運用多種朗讀教學方法。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傾向于領讀形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興致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將齊讀安排得少一些再少一些,抓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的特點,科學安排朗讀訓練。要以范讀的方式為學生“指路”,讓他們準確把握停頓、語調(diào)、動作等朗讀技巧,能進行相對規(guī)范的朗讀。同時,朗讀訓練中,要利用圖片、影像等精心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境,增強學生朗讀體驗,實現(xiàn)朗讀目標。另外,要靈活運用“練點”朗讀教學法,篩選精彩段落進行分角色讀、合作讀等朗讀訓練,指導學生學習相關朗讀方法。
如在教學《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時,教師可用影像創(chuàng)設情境。課上,先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西游記》動畫片片段:孫悟空變成一只蟲子,落入鐵扇公主的茶杯里。看完這個鏡頭以后,插入這樣一句導入語:“同學們,這樣的情境不僅存在于神話世界,也存在于納米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基于這樣一個情境下,詢問學生最想知道什么。這時,有的學生說道:“什么是納米?”有的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納米技術應用于哪些地方?”待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后,教師要鼓勵他們進入情境,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朗讀欲望,為朗讀訓練做好了鋪墊。
四、巧用評價機制
評價,對學生朗讀水平提升有著重要的診斷、激勵和調(diào)節(jié)作用。其中,診斷作用主要體現(xiàn)于了解朗讀訓練質(zhì)量、水平、缺陷。激勵作用主要體現(xiàn)于激發(fā)學生朗讀訓練動力。調(diào)節(jié)作用主要體現(xiàn)于調(diào)節(jié)學生學習行為,讓他們順利完成既定朗讀目標。日常教學中,為保證學生始終處于相對活躍的朗讀狀態(tài),教師要多對他們進行欣賞鼓勵性評價。抓住學生朗讀中的“亮點”,用“你讀得很好”“你讀得很有感情,我們都被感動了”等簡單語言對他們表示肯定。更要靈活運用啟發(fā)性評價、互動性評價等評價方法。啟發(fā)性評價要注意做到引于無形,潤物細無聲。而在互動性評價時,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自我評價,還可鼓勵他們相互評價朗讀情況,于良好的評價氛圍中提高朗讀水平。
舉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教師可先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再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選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當學生能正確、通順地讀出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時,教師可用“你讀得很通順”“你讀得很美,讓我感受到了桂花雨落下的美”的語言或豎起大拇指的方式進行鼓勵性評價。當學生朗讀聲音太小時,教師可以用“我感受到了,你可以再美美地讀一遍,讓所有同學都欣賞到嗎?”進行提示性評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能助力學生朗讀能力和交際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古人云:“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在日常教學中,為加強朗讀訓練,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精心選擇適合的朗讀訓練材料,再明確具體的朗讀訓練目標,同時要利用好范讀等朗讀訓練方法,并利用啟發(fā)性評價、多元互動性評價等評價方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活動,最終實現(xiàn)朗讀水平的顯著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英.淺論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訓練教學的探究[J].讀天下(綜合),2019(7).
[2]劉賽.加強小學語文朗讀訓練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2019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