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各高校就此開展了許多探究性工作。文章以大學教育中的軌道交通方向專業必修課程——軌道交通車輛構造為例,在詳細分析其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探討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有效舉措和教學評價方法,以更好地提高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德育、智育協同發展,同時為相關理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教學改革;課程思政;建設舉措;軌道交通車輛構造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116-04
深入挖掘各門課程中含有的獨特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是實現課程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協同共贏的最佳選擇。[1]軌道交通車輛構造作為大學教育中軌道交通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在其專業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時代交通強國背景條件下,以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為依托,深化軌道交通專業方向課程思政教育建設,[2]已逐步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圍繞這個主題開展了一定教學探索,為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有效參考,[3]然而目前開展的諸多研究沒有充分挖掘與授課內容相關聯的思政元素,并且忽視了思政教育元素與授課知識之間的有機融合。為了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的思政建設成效,本研究在分析該課程實施思政教育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符合課程特點、契合學生認識、融合時代要求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出幾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舉措和教學評價方法,以期在傳授軌道交通車輛構造基本知識的同時,實現學生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一、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優勢
軌道交通車輛構造是軌道交通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該課程具有適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五個特色優勢:
(一)授課內容緊扣時代主題,易于開展思政教育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國軌道交通事業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截至2022年底,我國高鐵里程達4.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列車總體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成功研制了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樹立了世界高速列車建設運營新標桿。高速鐵路發展已成為國家實現若干宏觀戰略的重要環節,更成為走出國門的中國名片。在此時代背景下,學生勢必信心倍增、備受鼓舞,依托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開展思政教育,更易于被學生接受。
(二)課程與“高鐵精神”緊密相連,使教學中實施愛國、拼搏教育思政優勢獨特
“高鐵精神”是繼新中國“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后,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又一次升華,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軌道交通車輛中,始終貫穿和體現著“高鐵精神”。因此,在軌道交通車輛構造授課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愛國、拼搏主題的課程思政教育,讓學生真正深入地理解“高鐵精神”,接受“高鐵精神”的教育、熏陶和影響,培養濃厚的家國情懷、崇高的敬業精神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課程中思政元素豐富,便于協同開展多種思政主題教育
軌道交通車輛是眾多科學家堅持不懈、全力攻堅的研究成果,主要由轉向架、車體及其內裝與設備、車鉤緩沖裝置、受流裝置等眾多系統組成,涉及多門學科知識的交叉運用,因此,與之相匹配的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中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便于在教學全過程中協同開展多種主題的思政教育。例如,在講解軌道交通發展時,可將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從無到有到發展至躋身世界前列的輝煌歷程講授給學生,進而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四)課程中思政內容真實自然,利于潤物無聲的實施思政教育
軌道交通車輛來源于人類社會,并服務于人類社會,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密切融合。在講授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知識時,自然而然地會聯系到實際生活,進而會從與之相對應的實際應用案例中找到思政元素,使學生耳濡目染地受到影響。這種依托于實際生活的課程思政教育方式,與傳統說教方式相比,更能觸動學生,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進而提升教育成效,達到潤物無聲的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講解軌道交通車輛技術優勢時,自然會講到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當下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五)課程內容與專業創新聯系密切,易于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
軌道交通車輛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由諸多子系統/部件組成,要想實現對各系統/部件的有效設計,需針對具體的研究對象,依據有關專業知識對其進行相關性能分析,這自然會聯系到教師自身的科研工作,進而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例如,在介紹轉向架懸掛系統時,同時將二系垂向懸掛系統及抗蛇行減振器阻尼參數[4-5]黃金分割設計方法引入到教學過程中,進而可啟發學生學會借助黃金分割原理解決主次矛盾問題,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六)課程中的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為開展課程思政現場教學提供了保障
軌道交通車輛構造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三個環節。其中,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中暗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分析與判斷相結合、思考與動手相結合、個性與共性相結合等理念,為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有效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實施多種主題的思政教育,同時可以通過現場教學有效檢驗學生的思政教育成效。例如,實驗教學開始前,告知學生要提前仔細閱讀實驗說明、厘清實驗流程,直至掌握所有實驗要點后,方可允許進入實驗室開展相關實驗,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把實驗室衛生收拾干凈、把所有試驗儀器設備擺放整齊、核實確保用電設備斷電、確保門窗關閉等,通過這一系列規范要求,有助于促使學生養成做事有規劃、生活有規律的好習慣。
二、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思政建設舉措
軌道交通車輛構造總計48學時,其中課堂教學包含11個知識模塊、合計42學時,實驗教學包含3個實驗項目、合計6學時。此外,該課程還包含兩個周的實習實踐環節。
(一)思政教育融入點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符合課程本身、契合學生認識、融合時代要求的思政元素,構建如表1所示的軌道交通車輛構造授課知識模塊—思政元素映射庫。其中,對于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其思政融入主要集中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其具有良好的安全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養成做事有規劃、生活有規律的好習慣。
(二)教育方法
在傳統課堂授課方式基礎上,探索新型混合式教學方法,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合作,引導學生德、智協同發展。
第一,引入導向式教學。以感恩父母教育和職業愿景規劃為導向,以優秀校友為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二,引入目標式教學。以考研推免資格獲取、獎助學金獲取、個人評獎評優和就業面試加分等為激勵機制,引導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創新,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第三,引入啟發式教學。探索并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軌道交通車輛設計問題,同時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以及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引入參與式教學。踐行并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鼓勵、支持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提出意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促使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引入案例式教學。將教師自身科研與授課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在授課過程中順勢將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穿插到其中,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六,引入互動式教學。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劃分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組織學生圍繞軌道交通車輛十大關鍵技術進行討論,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價值判斷和理性思維,促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從而拓展教學深度。
第七,引入翻轉課堂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講臺下聽課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積極上臺帶領大家復習鞏固舊知識、預習展望新知識,實現對學生知識獲取、能力提升的雙重培養。
(三)載體途徑
在原有多媒體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可借助相關仿真軟件將枯燥的機械結構工作原理以更加直觀、容易理解的動畫形式加以展示,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其次,充分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等網絡社交平臺,實時在線發布軌道交通車輛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再者,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創建和管理,充分利用教學綜合平臺、智慧樹等線上資源,激發線上課堂活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三、軌道交通車輛構造課程教學評價方式探索
將思政考核融入實際考核中,構建“理論知識+思政素養”兩位一體式綜合評價機制:擬設置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30%)、期末考核成績(50%)、實驗成績(20%)三部分組成,其中,思政評價占比10%。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學生課堂表現情況(50%)、作業完成情況(40%)、思政案例討論參與情況(10%)進行打分;期末成績主要根據最終考試成績(100%,題目中思政元素占比體現10%)進行評定;實驗成績主要根據學生實驗表現情況(30%)、實驗報告完成情況(60%)、思政表現情況(10%)進行打分。其中,平時成績中的思政案例討論采用教師出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該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其背所后蘊含的思政元素→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評定的方式進行評價;期末成績中的思政元素主要蘊含在題干中(如2019年中車四方成功實施目前世界最高時速76km/h下的高速列車對撞試驗,標志著我國高速列車被動安全技術領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列車之所以能夠有效耗散車輛間的沖擊,原因在于兩車廂的連接裝置中具有耗能部件緩沖器);實驗成績中的思政表現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意識、紀律意識、團結協作表現等情況加以評定。此外,實踐教學成績根據學生實習表現和答辯情況單獨進行評定。
四、結語
本研究以軌道交通車輛構造為例,在詳細分析其實施思政教育六大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各章節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構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軌道交通車輛構造授課知識模塊—思政元素映射庫,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重視啟發式、參與式、案例式教學,全面利用翻轉課堂教學、互動式教學,增設導向式、目標式教學等方法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方法,并以軌道交通車輛構造知識為基礎,依托多種教學資源、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和網絡資源進行多途徑教學探索,構建了“理論知識+思政素養”兩位一體式教學效果綜合評價機制,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使學生在掌握軌道交通車輛基本結構組成、功用和工作原理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具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崇高的敬業精神、較高的文明素養、強烈的奉獻精神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 劉超,藺兵兵,徐正芳,等.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繼續教育研究,2023(04):90-94.
[2] 王前選,倪平濤,黃尊地,等. OBE理念下課程思政與“金課”融合教學探索與實踐[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23): 104-106.
[3] 劉明輝,胡圣能. “城市軌道交通”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07):69-71.
[4] Yu Y W,Song Y P,Zhao L L,et al. Analytical formulae and applications of vertical dynamic responses for railway vehicles[J]. Strojni?ki vestnik-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23,69(1-2):73-81.
[5] 于曰偉,周長城,趙雷雷. 高速客車抗蛇行減振器阻尼匹配的解析研究[J]. 機械工程學報,2018,54(02):159-168.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