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如心 周雪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肩負著“鑄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對于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不能局限于抽象的邏輯推演或單向的制度建構,需要以系統觀念進行整全刻畫和多維闡釋。北京聯合大學作為北京市應用型高校積極探索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新模式,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系統觀念;新時代;大思政課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1]
何以推進: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必要性
“大思政課”是一種以大視野、大歷史、大課堂為一體的新型思政課教學模式。“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2]這一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斷,同樣適用于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
1.“大思政課”視野之闊大需要堅持整體性觀念。“大思政課”建設要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系統思維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就要用整體性的眼光,將思政課建設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理解。一方面,“兩個大局”為“大思政課”建設帶來新的契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完成,我國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廣大國家的廣泛支持。這些歷史性成就說明開展思政課改革創新具備良好基礎和條件。另一方面,“兩個大局”為“大思政課”建設帶來機遇和挑戰。目前,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關鍵期,國內改革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國際形勢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地方恐怖勢力等加劇了世界大變局的演變。在這種情況下用“大思政課”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2.“大思政課”歷史之宏大需要堅持系統性觀念。“大思政課”建設要用好黨史、新中國發展史、改革開放建設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寶貴資源。歷史與現實相互聯系、相互貫通,通過歷史看現實,這些歷史資源是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最生動、最現實、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運用系統觀念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要從整體的歷史角度去理解和處理歷史,讓廣大青年學生深刻領會中國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必然性,深刻認識到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大思政課”建設須從宏觀、系統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對歷史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系統的觀察和掌握,做到理論教育和價值引導與歷史的有機結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現實性,讓思政課更加貼近學生“有溫度”,更加關照現實“有地氣”,更加吸引眼球“有人氣”。[3]
3.“大思政課”課堂之廣大需要堅持協同性觀念。“大思政課”課堂要打通學段、打破壁壘、貫通內容、貫穿全程、協同育人。一是課內與課外貫通。“大思政課”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夠整合起各個學段、各個學科使之相互配合的思政課課程體系。對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性的設計:在小學重視對道德情感的啟蒙,在初中重視夯實思想素質,在高中重視提高政治素質,在大學時期加強責任意識,促進各個學段之間的有機聯系。二是校內與校外聯動。“大思政課”建設走出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以社會資源為依托,將思政課的課堂從學校擴展到社會,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等多個方面的合力育人機制。三是線上和線下結合。“大思政課”并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上教學平臺等網絡媒體,極大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徑,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作用。
為何推進: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因此,將“大思政課”置于這一時代語境下,不僅是必要的,更是具有深遠意義的。
1.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青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但當今國際局勢錯綜復雜,意識形態之爭日益激烈,信息高速流動導致各種價值觀迅速擴散,真假信息魚龍混雜,致使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偏差,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這就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人生指導和思想引領,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著重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讓個人發展目標融入國家、民族、社會發展進步的進程中,把自己的遠大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不斷開拓奮進。
2.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使思政課更加富有魅力活力。以系統觀念整合“大思政課”的教育資源,把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全時空鮮活豐富的教學資源貫通起來。“大思政課”作為以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成長成才的“人生大課”,要求廣大青年學生走出書齋、走進社會,將課堂理論教育、校園文化浸潤、家庭氛圍熏陶、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融合貫通,把社會實踐當作“大課堂”,把鮮活豐富的生活當作“大舞臺”,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激發青年學生樹立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為人類造福的雄心壯志,成為具有大格局、大德行、大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因此,只有鮮活靈動、豐富開放的“大思政課”才能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提升鑄魂育人的實效。
3.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肩負著為培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的重任。為此,“大思政課”要立足“全員育人”,全面匯聚全員育人力量,統籌把握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力量,深入推進“人人講思政”;立足“全過程育人”,堅持問題導向,關注社會現實,注重社會實踐,實現“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有機融合,推進“人人學思政”;立足“全方位育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育人才,探索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整個過程,把課堂上下、校內外線上線下的育人資源統籌起來,形成內外聯動合力推進“人人悟思政”,為解決以上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因此,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必須堅持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引領青年發展。
善用之道:以系統觀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現實路徑——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
“大思政課”作為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建設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近年來,北京高校都開展以北京優質文化資源助力人才培養的實際行動,推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有力舉措。北京聯合大學(以下簡稱學校)作為其中的積極探索者和踐行者,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鑒的教學案例和實踐模式。
1.黨委高度重視,以系統觀念把方向、謀全局、定方針、促改革。新時代新征程新任務必須堅持運用系統思維,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4]學校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為把北京教育資源整合到思政課教學育人的新模式中提供了鮮活的實踐。學校共青團組織充分用好紅色資源,開展了“沿著總書記足跡爭做新時代優秀青年”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團委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情況進行了資料整理,制作《北京聯合大學“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足跡爭做新時代優秀青年”實踐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匯編》等資料。同時,精心設計實踐項目路線圖,聯大學子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奔赴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地,開展體驗式、沉浸式、研討式的學黨史主題社會實踐,把具有“北京味道”“聯大特色”教育資源融入思政課,形成了體驗式、實景式、互動式、專題式的教學新模式。
2.充分利用北京特色資源,實現 “思政小課堂”與 “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以系統觀念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的要點在于要善用活用豐富的特色教育資源,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多課堂協同的育人優勢,推動思政課教學體系的改革創新。學校充分利用北京市豐富教育資源,將“實踐性”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組織師生參與“‘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項目,把首都文化資源中蘊含的歷史遺存、人文精神和紅色故事作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同時,在用好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資源優勢上下功夫,將北京的豐富文化資源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有機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實現了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幸福感。
3.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建構校內校外、專兼結合的優秀“雙師型”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5]這一重要論述指明教師對于辦好思政課的關鍵作用。以系統觀念建設好“大思政課”,既要充分利用校外優秀師資,又要著力培育校內師資;既要在思政課教師的“量”上下功夫,配齊思政課師資,又要在“質”上下功夫,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學術涵養。學校深入實施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計劃,著力建設一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通過選派教師參加掛職、社會實踐、教學比賽等,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通過“研讀經典”學習會、“學以致用”大講堂和“打造金課”學術沙龍三個品牌活動,助力教師成長。通過系列培訓、榜樣引領、每年一次主題宣講活動、老教師榮休儀式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集中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的問題指向、踐行進路和重大意義研究” (項目編號:23LLMLB09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 2022-10-26(1).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9.
[3] 孫昭,張澤一.應用型高校善用“大思政課”的路徑探索[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2,36(3):15-20.
[4] 劉軍.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N].人民日報,2022-05-23(9).
[5]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1).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苑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