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淑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習作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語文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在這一背景下,有效整合閱讀與習作教學,促進學生深度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發展成為重要課題。閱讀和寫作密切相關,加強閱讀教學可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文學素養,幫助其掌握更多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強化寫作教學也能反過來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師在實踐中應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聯系,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加強整合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主題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和習作融合教學的意義
(一)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主題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和習作融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學素養、文化素養等方面,而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通過融合教學,學生不僅僅是進行閱讀和寫作練習,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和風格,同時通過寫作實踐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這種綜合性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學和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扎實掌握,從而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增加詞匯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語感;通過習作,學生可以實踐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文字表達的能力,從而發展自己的語文素養。
(二)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是指學生在語言、思維、情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能力。通過語文閱讀和習作融合教學,學生不僅在閱讀中提升了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等基礎能力,還在寫作實踐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等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圖、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培養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組織語言、表達觀點,培養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綜合性的學習中,學生能夠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閱讀和習作融合教學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文化認同。在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文學作品所傳遞的情感和價值觀,增強自身的情感認知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在教學實踐中,讀寫融合的優勢在于能夠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展開寫作訓練,促進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同步提升。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和實際需求,量身制定教學內容,促進每個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和特長。
在認知層面,讀寫融合教學鼓勵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同時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文本內容。這樣的訓練能夠幫助小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在閱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個性化思維能力;鍛煉小學生的辯證性思維,使他們通過閱讀文本對其產生與眾不同的見解,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語言表達層面,閱讀與寫作的綜合訓練能夠有效增加小學生的文字語言積累,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促進小學生對內心思想的個性化表達。所以,讀寫融合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還能全面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和習作融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已經深刻認識到讀寫融合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已經將這種教學理念逐漸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但是在融合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沒有足夠的閱讀和寫作興趣。雖然學生很喜歡閱讀,但是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更加喜歡讀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同時對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沒有進行深入了解。這種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效果不佳。寫作更是讓小學生頭疼的事情,不少小學生甚至談寫作而色變,這對促進小學語文讀寫融合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其次,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教學理念上,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會讀寫結合的真正含義,他們可能會淺顯地認為讀就是讀、寫就是寫,增加閱讀量僅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但若無科學的寫作方法指導,則難以實現寫作輸出。部分教師在讀寫融合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強調閱讀數量,沒有嚴格把控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在教學方法方面,部分教師對讀寫融合教學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讀寫融合流于表面,兩者還是處于分離狀態。一方面重視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一方面重視加強小學生的習作練習,但是并沒有真正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效整合,讀寫融合教學僅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更好的實踐方法。
三、主題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促進深度閱讀,對閱讀文本進行仿寫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仿寫是一項非常基礎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仿寫的前提是小學生必須對范文進行深入理解,從范文的選題立意到范文的行文結構,再到修辭手法等內容都應該進行深入研究,為自己的作文寫作提供一個標準的模板,不斷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
比如,在“餃子”的主題寫作中,有的學生無從下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課文《臘八粥》當作范文進行仿寫。學生需要進行深入地閱讀和思考,以理解范文的主題、情節和情感表達。在理解了范文的基礎上,學生要分析范文的行文結構和寫作技巧。
《臘八粥》這篇文章中,作者以吃臘八粥的感受為開篇,生動地描述了吃和做臘八粥的情景,通過細節和對話展現了對臘八粥的喜愛。學生可以借鑒這種寫作結構和技巧,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以類似的方式描寫吃餃子和捏餃子的場景和情感,以表現餃子的美味和家庭的溫馨。在完成了仿寫的基本框架后,學生可以逐步填充作文的細節內容,使整篇文章更加豐滿。學生可以描繪家人們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父母或者祖父母手法嫻熟地包著餃子,孩子們則在一旁認真地學習著捏餃子的方法,場面溫馨而歡樂。學生還可以生動詳細地描寫捏餃子的手勢,以及餃子皮與餡料相互交融的場景。在描述時,學生可以加入一些細節,如餃子皮的薄厚、餡料的美味豐富和餃子的形狀等,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此外,學生還可以描述餃子煮熟后散發出的誘人香氣,家人們圍坐在一起,相互分享著餃子的美味,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和快樂。
這種深入理解范文并進行仿寫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使其學習到范文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和主題,為今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批判思維,對閱讀文本進行評價
讀后感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至關重要。撰寫讀后感,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還能促進其實現深度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辯證思維,引導小學生創新出和原文本不一樣的觀點,真正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達到讀寫融合教學的目標。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一篇非常優秀的現代散文,被收錄到了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材中。在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喜歡讓小學生寫一篇《匆匆》讀后感,原本的意圖是讓小學生體會珍惜時間的道理,可是通過深度閱讀和辯證思考,小學生會發現這篇文章不僅“珍惜時間”這一文章主旨值得深入思考,還有很多寫作手法十分出彩。比如,“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這樣一連串的反問能夠引發讀者的深度思考,使整篇文章更加出色。所以,在寫讀后感的時候,學生可以從文章的寫作方法出發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局限在表達對時間的理解和珍惜。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能夠產生自己獨立的辯證思維,能夠從仿寫層面上升到創新層面上,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抓住文本重點,對重點段落進行補白
留白是很多文人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非常喜歡的一種寫作方法,文章留白能夠有效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發散讀者的思維,引發讀者的聯想。在寫作過程中,精彩的留白能夠給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同時,精彩的留白也給小學語文教師的讀寫結合教學提供了非常好的教學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并對留白的部分進行補充,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推動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課文《橋》中對暴風雨的描寫用了“像潑、像倒”,這四個字承載了太多的內涵,這樣的留白讓讀者充滿了想象空間,也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教學素材,能夠通過補白寫作任務來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布置一個補白寫作任務,讓小學生基于“像潑、像倒”進行擴寫。對于這項補白寫作任務,學生可以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想象進行具體而詳細地描寫:“大雨如注,傾盆而下,狂風呼嘯,雷聲轟鳴,仿佛天地都在顫抖。雨水沖刷著大地,匯成一條條小溪,涌向遠方。大橋在暴風雨中搖擺不定,仿佛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共產黨員們站在橋上,身穿雨衣,冒著風雨,毫不退縮地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的身軀支撐著大橋,用堅強的意志守護著人民的生命財產。”
通過這樣的擴寫,學生不僅可以對“像潑、像倒”進行詳細描寫,還能夠表達出暴風雨中大橋即將坍塌的危險,以及共產黨員們的無私奉獻和無畏精神。這樣的補白寫作任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還能夠促進其寫作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實現讀寫融合教學的有效推進。
(四)展開豐富想象,對閱讀文本進行續寫
和留白一樣,開放式的結尾也是很多作者喜歡運用的一種寫作手法,作者在寫作的時候渲染一個通篇的主題思想,然后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讓讀者去自己想象之后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寫作方式能夠為文章增色不少,也為語文教師的讀寫結合教學提供了非常優秀的教學素材。在讀寫結合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恰當文章對小學生進行續寫訓練,這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文章閱讀深度,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在課文《盼》中,作者描述了對新雨衣的渴望和期待,但故事的結尾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只有雨水的滴滴答答聲。這種開放式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同時也為寫作提供了素材。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續寫。在續寫過程中,學生可以想象作者穿著新雨衣出門后的心情和所發生的故事。作者可能感到興奮和期待,畢竟他已經盼望著能夠穿上這件新雨衣出門好一段時間了。當他走出家門,踏上濕漉漉的街道時,或許會感受到雨水落在雨衣上的清脆聲音,感受到雨滴滑過臉頰的涼意。在續寫中,學生可以描繪作者在雨中行走的場景,描述路上的行人匆忙地趕路,汽車在雨中呼嘯而過的情景。或者,學生可以想象作者在雨中邂逅了一位好朋友或者陌生人,發生了一段有趣的對話或者意想不到的事件。
這些情節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通過文字來展現自己的創作天賦。同時,學生應該注重細節的描寫,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中的氛圍和作者的心情變化。學生可以描述雨水拍打在路面上濺起的水花,路燈在雨中發出微弱的光芒,以及作者在雨中行走時的步伐和表情變化。同時,學生還可以描寫作者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對雨中行走的感受和所思所想。
具體而詳細的續寫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還能夠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這樣的續寫練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寫作水平,增強文學鑒賞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視角下閱讀與習作教學的融合,能夠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深度閱讀,提升寫作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同時要求他們對文章留白部分進行補白,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相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其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