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煬的《胡適佚信兩封考釋》一文(見《書屋》雜志2021年九期)刊登了兩封胡適佚信,分別為致丁燮林和致邢契莘。其中,致邢契莘一信披露了民國三十五年(1946)邢契莘為女兒邢文衛借讀北京大學向時任校長胡適請求一事。其起因則是在重慶大學就讀的邢文衛于該年暑期到塘沽省親,后由于北平飛渝飛機稀少票價過高而無法回渝,遂想就近申請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四年級借讀;胡適則在回信中委婉表明北大沒有借讀名額,并同時在信中為邢文衛借讀一事指明了辦法,即向教育部陳明實情,請教育部依復員還鄉學生分發辦法,準予分發相當學校借讀。此后,邢文衛按照胡適所指明的途徑向教育部寫信說明自己的情況,作者同時在文章中表明了對此事后續情況的關心,“已發現的檔案并不能確知最后邢文衛是否成功借讀北大”。
筆者最近在圖書館查閱到了由(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籌備委員會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二月編輯的《國立北京大學歷屆同學錄》,現已收入鳳凰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近代同學錄匯編》中作為第七冊,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此同學錄以姓氏筆畫為序,雖然在說明中指出“這本同學錄只編到1946年度為止”,但實際上是編到1947年。此同學錄共列有姓名、籍貫、在校或畢業年、系別、現況以及通訊等六項信息,這些信息不一定全有。排在同學錄第一位的是歷史學家丁山,他的其余五項信息分別是:安徽和縣,民15,研究所國學門,國立山東大學國文系教授和青島山大第一公舍;邢文衛的信息則位于一百一十九頁,僅有前四項信息,姓名寫作繁體“邢文衛”,其余三項信息則為:浙江嵊縣,民36,化學。民國三十五年暑期,邢文衛讀完了大三,轉年畢業即為民國三十六年,因此姓名、籍貫、畢業年和系別信息都能夠對上,可以確定即為楊煬《胡適佚信兩封考釋》一文中的邢文衛。由民國三十六年(1947)邢文衛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可以推知,在向民國教育部陳情后,邢文衛成功借讀北京大學。
此外,筆者還在浙江省檔案局官網上的“浙江歷史名人辭典”中檢索到了邢文衛,其人物介紹信息為“邢文衛(1925—),女,嵊縣人,副教授,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47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曾任北京化工學校教研室、化學科主任,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五十年代以來,為全國化工中等專業學校分析化學專業編寫有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分析化學及其實驗等教材十余部”。除明確寫明邢文衛194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外,還簡要介紹了她此后一直從事化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