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黨史教育;法治意識;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策略
在中國高職院校,黨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傳承黨的歷史傳統、弘揚建黨精神、培養學生的黨性覺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之相對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對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也具有重大意義。本文旨在探究高職院校黨史教育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影響,了解黨史教育與法治觀念的關系,從而為高職院校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建議。
一、黨史教育與法治意識的理論關聯
1. 黨史教育的定義與特點
黨史教育是指,通過系統傳授和深入解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理論和實踐,從而培養學生黨性覺悟、思想政治覺悟和法治覺悟的教育,具有深厚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特點。黨史教育的政治性體現在其為政府強制性教育的一部分,設置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意識形態領導地位;其思想性體現在,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其實踐性則表現在它通過實踐活動和體驗,培養學生的黨性自覺,增強學生的法治覺悟。①
2. 法治意識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法治意識是指對法律及法律制度的認知、尊重和遵守的一種意識形態和行為傾向。它涵蓋多個方面,包括對法律權威的崇拜、法律精神的信仰,以及維護正義和法律秩序的決心與責任感。在現代社會中,法治意識的培養對保持社會公平、公正、和諧至關重要,它是法治社會的基石,是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權益以及促進國家發展的必要條件。
3. 黨史教育與法治意識的理論聯系
黨史教育與法治意識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理論聯系。首先,黨的歷史也是一部法治奮斗史。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用法治維護國家穩定、推動社會發展。其次,黨史教育可以為學生增強法治觀念打下基礎,強化其對法律權威的認同。黨的十八大強調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提出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公正、法治,既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執政方式的生動體現,能為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提供理論支撐。
4. 黨史教育如何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黨史教育在高職院校中與思政課和法治教育課相輔相成,共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首先,通過黨史教育,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法治發展歷程,明確法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基石;其次,開展黨史教育有助于塑造學生的黨性自覺,包括對黨內法規的尊重和遵守,這可以為他們接受法治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再次,通過傳遞黨的價值觀念,能夠培養學生的法治價值觀念,如公平、公正等,這為學生接受思政和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最后,黨史教育強調黨員和大學生應該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保持一致,這也代表對法治的尊重。綜上所述,黨史教育與思政和法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其成為遵紀守法、維護法治的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實踐分析
1. 黨史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情況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黨史教育的主渠道。這些院校通常會設立專門的課程或課程模塊,圍繞黨的發展歷程、理論知識和實踐開展教育;還會開展黨組織生活、主題教育等活動,以豐富黨史教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愿。
2. 學生參與黨史教育的程度與方式
學生參與黨史教育的程度和方式因個人意愿和學校安排而有所不同。在高職院校,黨員學生能更深入地參與黨史教育之中,他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參觀黨性教育基地、紅色紀念館,學習黨課以及參加黨員大會等方式,深入了解黨的歷史和黨的理論。而非黨員學生則根據自主意愿或學校安排參與黨史學習,比如選修相關課程,參加開放的黨組織活動,參與黨史教育的志愿服務工作等。這種多層次、多渠道的參與方式使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學習黨史,提升對黨的認知。
3. 學生法治意識的現狀與影響因素
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是開展黨史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然而學生的法治意識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第一,黨史教育的內容和質量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具有顯著作用,如果黨史教育能夠充分傳遞法治觀念和法治精神,那么學生的法治意識將增強。第二,學生的個人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也會影響其法治意識的形成。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來引導和支持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開展,從而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4. 某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與法治意識培養效果分析
以某高職院校為例,該校通過全面開展黨史教育,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法治意識。具體做法是:學校將黨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和校園生活之中,不僅設立黨史教育課程,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黨史主題活動,如黨史知識競賽、主題講座等。學生黨員積極參加黨組織的活動,通過學習黨課、參加黨員大會等方式,深刻理解黨的歷史使命,樹立法治觀念。與此同時,非黨員學生也被學校鼓勵參加黨史學習,通過積極參加相關活動,逐漸培養法治觀念。經過調查發現,該高職院校的學生法治意識明顯增強,他們在法律問題上更加有責任感,對法律權威的尊重和遵守程度更高,在學習、工作和社交活動中更加注重法律規范,更加重視公平、公正和正義。這一實踐案例表明,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
三、黨史教育對法治意識培養的策略建議
1. 教育策略建議
黨史教育應當全面、深刻,要包括黨的法治發展歷程、法治政策與改革教育等。教育內容應當強調法治觀念的滲透,引導學生理解法治的核心概念和原則。此外,學校還應提供多種黨史教育參與方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比如,除了黨課學習,還可以開展黨史主題研討、社會實踐、法治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2. 政策建議
政府應與學校合作以提升黨史教育的質量。首先,政府應出臺法規和政策,確立黨史教育的地位和目標,為高職院校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據。其次,政府要考慮增加經費投入,用于更新教材、提升教師素質、改善教育設施,以提高黨史教育的水平。最后,政府還要建立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定期對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實施與成效進行評估,以確保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為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提供改進方向和指導。這些政策建議將有助于促進黨史教育的持續改進與發展。
此外,高職院校應投入更多資源培訓教師,提高其法治意識和教育技巧,因為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水平將直接影響教育質量。
四、結語
高職院校黨史教育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影響。黨史教育通過傳遞黨的歷史使命和法治觀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法治的重要性。未來,相關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討不同課程設置、教育活動和教育策略在法治意識培養中的差異,以便精確地指導高職院校的黨史教育實踐。
作者簡介
魏小麗,山東煙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黨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