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類高等職業院校在加強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的同時,更應重視對其人文素質的提高。在體育類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義,有其時代背景和必要性,也有目前以及將來發展的可行性實施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院校 公共基礎課 文化育人
中圖分類號:F061.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181-02
前言
在新時代提出“三全育人”要求的背景下,文化育人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環節,在校園里、在課堂中、在活動中全面開展是具有必要性的。而在體育類高職院校中,體育專業的課程作為專項技能的學習和提升一直為學校和師生所重視,而公共基礎課作為通識類教育課程,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活動作為學生課余生活的可選擇性參與項,通常只開設相關課程以及在學年或學期進行的時候開展一些校園文化活動便完成相關教學工作和活動任務,略微欠缺豐富且深入的文化育人建設,因此通過體育類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義和可實踐性。
一、時代背景及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一論述為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體育類高職院校大都設有基礎教學部,負責全校人文社科類和自然科學類等除學校體育專業課外的全部學科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基礎教學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融入教育工作中的各環節,把思政教育和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形成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等長效機制,特別是通過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文化育人,因此文化育人在體育類高職院校里是必不可少的,這既符合國家對文化育人和高校教育的方針政策及相關要求,又是體育類高職院校綜合提升及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育人理念和重要基礎。
在體育類高職院校里,專業課通常以體育專項為主,師生們也將體育訓練、運動、參賽等方面的體育學科專業知識作為重點,但在文化基礎和人文素養等方面,則需要通過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浸潤和熏陶,以此提升整體綜合素質和全科基礎知識水平,學校也需要通過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來豐富學生們的課堂及課余生活,為學生們打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促進教學及管理的發展和完善,積累相應的實施路徑方法和展現成果,因此在體育類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育人是很有必要的。
二、開展文化育人的作用、意義、效果及影響力
開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義。要以黨建引領為抓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開展,帶動黨員教師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具體表現為:注重塑造學生的基本人文素養,通過語文、英語、數學、計算機、勞動、心理等公共基礎課程為依托,對學生語言、文字、思維、品德、觀念等方面進行教育、訓練和塑造,培養學生職業發展所必備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現代高科技技能人才衡量標準與評價體系,不僅限于職業技能水平考核,更在于個人道德品質的考驗,“大國工匠”“勞動模范”“技能大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更凸顯于德技雙優,潤物無聲地對學生予以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
在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提升學生的精神和道德修養水平、綜合素質、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業競爭力等,又能為師生們提供舒適的校園生活和學習環境。如今,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文化”建設有了更新及更高的要求,這也代表著校園環境和學校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應與學校的學習和校園生活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之間加強聯系,特別是在體育類高職院校,學生們在日常的訓練、運動、參賽等環節當中,對場館設施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而在課堂中學習理論課和公共基礎課時,對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和軟硬件設施、教室環境等又有著期待和要求,在課后如果去圖書館閱讀和學習時,對閱覽室、自習室、公共區域等設計和布置也會有不同的設想和滿意度,學校提供了完善的校園設施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們才更愿意接受文化教育和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因此要開展文化育人,這些校園設施和學習環境的因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體育類高職院校中開展文化育人有助于傳承和創新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傳承是一種文化傳播的社會現象,它的生命力來自于創新。在世界范圍內,任何一個國家的體育文化,其發展方式都是在繼承和創新這兩個方面相配合的。作為“培養人才”“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幾大職能的現代學校,應該在“傳承與創新”這幾項職能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對中華優秀體育文化進行傳承與創新,并將其發揚光大。
開展文化育人對學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積極的影響力。通過學校的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文化育人,對學生個人的成長成才都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具體體現在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文化素養的提升、理想信念的堅定、知識技能的豐富等,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以及可持續發展都有一定的幫助。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局限
(一)“課程思政”建設仍不夠深入
首先,從“師者”的角度來看,個別老師在言行舉止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表現較為隨意,態度不夠嚴肅端正;其次,對于“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及培養沒有足夠的重視,培養目標及方向的針對性較弱,整體推進效果不明顯。
(二)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積淀略為匱乏
近幾年來,職業院校發展較快,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院校的發展拓寬了學生們學習的空間,然而在發展的同時,很多院校過于注重校園的擴建和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略了對其內涵和精神文化的構建,對學生們的價值取向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不夠重視。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都已經過整合、改革的進程,目前正處在探索、調整管理目標、培養人才、專業建設、師資配置、校園建設的各個階段。但因校園文化建設積淀不足,對于學校的文化價值與傳承發展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尚無系統的建設計劃,因此也凸顯了在學校開展文化育人以促發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而在體育類高職院校中,尚缺乏對體育文化的發掘、提煉、深化和發揚,學生也許對體育學科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非常熟悉,但對綜合性和具有特色的體育文化并不深入了解,若要學好專業并將其運用到生活當中,甚至是在此領域有所發展,那對其文化層面的核心和關鍵內容也應該熟知,因此在體育類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育人是將文化與體育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文體不分家”。通過公共基礎課的講解和學習以及校園文化活動的宣傳和推廣,不僅可以向同學們傳播文化知識,也可以將體育文化這一特色梳理凝練并向同學們展示成果,總結其中的文化精髓。體育精神和體育文化向來是體育類高職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中重點提倡和突出的內容,因此更應將其與文化育人相融合。
(三)校隊建設“以點帶面”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強化
校隊建設是體育類高職院校對外宣傳推廣體育文化以及與外界進行相關交流的重要環節,也是體育類高職院校的一大特色。許多學校運動隊的專業成員擁有數量較多的粉絲群體,因此,他們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競技體育水平,為學校贏得榮譽,同時也要加強自身人際關系的處理、溝通、交流的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并樹立好的榜樣,讓學校的體育社團活動更為活躍和有序。每所學校,不僅要做到“一校一品”,還要做到“一校多品”,這才是最好的。
(四)體育比賽的服務育人職能未得到充分發揮
有些學校從未舉辦過重大運動比賽,或舉辦了重大運動比賽,但學生只是作為觀眾觀看比賽,很少有機會直接參加重大運動比賽,也很少鍛煉自己的全面素質。學校是一個與普通社會組織不同的機構,它不但要重視比賽對學校聲譽的影響,還要重視比賽對學生產生的意義和作用力,重視培養學生成熟深刻的運動鍛煉意識和競技體育的規范行為。通過親身參賽和當裁判或是做志愿者等,為體育賽事增光添彩或者提供服務,以此增強學生對體育賽事的認知和主人翁意識、參與意識、服務意識等,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綜合素養,并由此可逐漸塑造他們健康完善的人格。
四、可行性實施路徑方法
(一)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和信念
很多職業院校都有自身的“體育文化節”,并根據學校的不同情況,組織與之相適應的各類體育活動,比如春季和秋季運動會、各項球類比賽、團體操比賽等等。在校園文化類活動當中,例如校園十大歌手大賽、經典誦讀大賽、音樂詩會、書法大賽等也是如此,學生們既有機會展現自己除體育專業技術外的多項才藝,又需要與整個團隊的相互配合和協調,團隊成員之間通過互相支持及鼓勵才能圓滿完成比賽項目或是演出任務。在體育類高職院校中,體育運動氛圍更為熱烈和濃厚,學生們的競技體育水平更為專業和高超,學生們平時的訓練和切磋交流堪比專業級別的體育運動賽事,因此學校舉辦的體育類相關賽事及活動更是精彩紛呈,既講究個人技術能力的展現和發揮,同時也強調團隊的協調配合和集體精神。
而說到體育類的賽事活動,通常每個項目都是由不同技能組成的團隊,每個團隊都非常關注這個項目,因此將體育文化融入到隊員的選拔、準備、日常訓練、競賽等各個環節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學們在日常專業課學習和訓練以及學校舉辦校運會和相關活動競賽時就很考驗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游泳比賽等,旨在提升同學們的身體素質,提高同學們的團隊合作和遵守紀律的意識,培養他們的勇氣和斗志。
(二)構建研究型體育師資隊伍的思考
強化對團體的組織與領導,持續提高團隊老師的素質與水準,可通過組織老師們集體觀看體育賽事這樣的活動來提高他們對體育之美及體育學科的欣賞能力與認知水準。以多種形式開展的體育類高職院校文化研討交流活動為手段,對體育文化、校園文化、綜合文化進行宣傳與推廣,豐富體育教師的文化知識,提升體育教師的文化素養,將體育類高職院校的體育理論專業素養和校園綜合文化素養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從而打造出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文化品牌及特色形象,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化。
以學校獨具特色的體育文化為基礎,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鼓勵體育教師、思政類教師、文化課教師、公共基礎課教師等樹立新的學習觀念,努力做新時代的學習型教師,做到與時俱進,常教常新;構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體系,以國際視野與國內頂尖院校對比,制訂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并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穩定且長久的機制;對體育教師的教育評價和激勵體系進行改進和完善,使其履行自己的職責,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典范,從而推動體育教學實踐、體育文化育人、綜合文化育人的不斷創新與發展。
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展文化育人和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也正因如此,文化育人才顯現其長期性、持續性、必要性的特點。尤其是體育類高職院校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通過日積月累的教書育人工作,在教育、教學、教研等實踐當中探索出一條以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為基礎,以體育文化為重點,以文化育人為核心的教育教學實踐道路,以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蘊,潤物細無聲般地引領學生們,本著以人為本,堅定貫徹“三全育人”政策要求,特別是在公共基礎課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和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為專業教育服務,為素質教育奠基的理念,為全面提升體育類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和體育產業發展的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歡,鐘馨怡,趙若宇.高職體育院校開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析[J].中國儲運,2022(09):93-94.
[2] 高子涵.高職體育院校開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成才之路,2023(20):9-12.
[3] 范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21,23(04):78-80.
[4] 尹博.高職體育院校開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人文之友,2020(01):76.
[5] 黃璜.高職體育院校開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6-7.
(作者單位: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