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首先闡述了實施小學科學口試的意義,然后論述了小學科學口試的現狀,接著介紹了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小學科學口試的實踐探索,包括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口試內容、引入觀察量表豐富口試評價體系、利用信息技術確保口試科學客觀。
〔關鍵詞〕" 小學科學;口試評價;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20" " 100-102
一、研究意義
(一)新課標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
新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態度責任提出了“有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見解的意識,嚴謹求實;不迷信權威,敢于大膽質疑,追求創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善于合作,樂于分享”的要求。同時,對應各學段還有如下具體要求。
1~2年級:具有簡單交流、評價探究過程和結果的意識;愿意傾聽他人的想法,樂于分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3~4年級:能運用感官和選擇恰當的工具、儀器,觀察并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能準確講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做出自我評價與調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樂于傾聽他人觀點,改進和完善探究活動。
5~6年級:能用科學語言、概念圖、統計圖表等記錄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結果;就科學問題在認識上的分歧,樂于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和辯論,基于證據反思和調整探究活動。
從中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表達”和“問題”兩個方面,鼓勵學生基于探究活動的證據和分析推理后的邏輯表達自己的發現,或對他人的發現提出合理的質疑。
(二)小學科學口試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實行的口試中以英語口試居多,近年來語文、數學學科的口試活動比重也有所增加,但實行小學科學學科口試的學校仍舊較少。筆者在網上以“小學科學口試”“科學口試”等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僅有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1篇論文與關鍵詞強相關,剩余內容均為對其他學科口試的相關研究。此結果說明目前對小學科學口試的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空白,這也從側面驗證了從事此項研究的重要性。
(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科學口試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新課標背景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科學口試實踐探索具有以下幾點重要的研究意義。
促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通過小學科學口試實踐探索,可以更加全面地評估學生在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如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等。這種評估方式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推動小學科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科學口試實踐探索,能夠推動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口試實踐探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口試中,學生需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能力,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口試形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加強家校合作,共同推動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小學科學口試實踐探索有助于加強家校社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家長可以通過參與孩子的口試準備過程,了解其學習狀況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學習。同時,學校也可以借助家長的資源和力量,共同推動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口試實踐探索
(一)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口試內容
現階段,小學科學口試活動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多數情況下口試時間集中在各學期的期中期末時段,與學業檢測(筆試)共同作為各校的學生綜合評價方式。客觀上說,與語文、數學、英語學科一起進行口試,體現了現階段對科學學科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希望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目前在推進學科口試活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進步,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如今,學科口試活動已成為我校對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科學學科的口試活動一般安排于各學期期中、期末學業診斷(即紙筆測試)前2周左右隨堂進行。一方面,這樣的安排體現了我校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視;但另一方面,由于口試時間與學業診斷時間較為接近,且臨近學業診斷時學生也會受到其他學科的復習壓力,因此需要科學教師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與安排,合理安排不同時間段內學生科學口試活動的主題、內容、形式等。
根據《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對學生口語展示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對有關實驗探究的表達,包括實驗問題的提出、實驗假設、實驗設計、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數據的分析整理、實驗結論等內容;二是對有關問題解決的表達,即利用自身生活經驗及所學知識,表達、展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基于以上要求,我校對不同時間段(期中、期末)的科學口試活動進行了細分。
在期中口試活動中,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我校以“說實驗”為口試形式,選擇課堂上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性實驗,考查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表達。具體形式上,要求學生組成5~6人小組,由組長牽頭合理進行實驗分工,并在口試過程中借助視頻、圖片、現場演示等多種方式,呈現并講解完整的實驗探究過程。
在期末口試活動中,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學期末學科復習等相關需求,我校以“知識小科普”為口試形式,選擇課內重要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時學生以個人為單位,教師提前設置一定量的問題題庫,在口試現場由學生自行抽取題庫中的一題,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準備,現場回答問題。例如,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期末口試中,結合教學進度及學校特色,制定如下口試內容(圖1)。
(二)引入觀察量表,豐富口試評價體系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強化過程評價,關注學生在探究和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表現與思維活動;強調主體多元、方法多樣、內容全面,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學生等多主體參與評價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在口試評價過程中,不應僅關注學生在現場展示過程中呈現的結果,也應關注學生在之前的準備過程,尤其是對口試內容的獨特思考和創新。
現階段,在各學科的口試中,多數情況下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即在展示過程中由教師憑借其主觀感受或由教師自行制定評價標準直接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評價標準的相對統一,也能在有限的展示時間內提高展示效率,但同時,由于學生在準備和展示過程中并不清楚具體的評分標準,因此難以對自身做出客觀公正的過程性評價。久而久之,學生會過分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不利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過程做出準確評價。
科學學科的口試評價相對可操作性更大。例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實驗探究的各個步驟給出具體的評價意見,但多數情況下也僅限于操作過程正確與否的判斷,還有很大的提升與改進空間。
近年來,課堂觀察量表逐漸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課堂觀察量表是一種用于系統評估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和行為的工具,它通常包括多個指標,這些指標可以幫助教師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在學習環境中的表現。這些指標的選擇取決于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通過使用觀察量表,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因為觀察量表具有上述特點,因此我們嘗試將課堂觀察量表引入學生口試的過程中。例如,在前期的通知中,預先向學生說明口試的評價項目,如儀態、表達、展示等,讓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在課堂口試開始前,教師向學生分發基于課堂觀察量表設計的學生口試評價量表,在其中,針對之前的評價項目做進一步補充,對每個評價項目細化出若干個評價要點,并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不同的分數權重。在口試過程中,學生全程需要像老師一樣,仔細聆聽、觀察其他學生的口試過程,并依據具體的評價要點為其他學生打分。口試結束后,教師將學生評價量表收集起來并做統計,統計出的結果以一定比重計入學生口試綜合評價中(圖2)。
(三)利用信息技術,確保口試評價科學客觀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綜合評價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因此,在科學口試過程中適當引入信息技術應用,有助于口試形式多樣化,豐富口試內容。
首先,在口試準備階段,可為學生準備口試示例視頻。這樣有助于學生熟悉口試流程,保證整個口試過程的流暢性。
其次,在口試過程中,我們提倡并鼓勵學生對實驗材料、實驗儀器等進行合理的創新。在此過程中,若學生創新后的實驗在展示現場有一定的呈現難度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視頻、圖片等其他方式呈現實驗過程及效果。
最后,在統計學生口試評價情況時,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平均分統計、去除最高最低分等操作,提升學生評價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三、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對學生的口試評價作為“無紙筆測試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實現小學科學口試的培養及評價目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助于教師做出更加科學、客觀的學生口試評價。
【本文系廈門市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22立項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科學口試評價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HZSD082022020】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蓮嬌,江雅.精細化管理在小學科學口試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9):244-245.
[3]王磊.初中語文課前口試活動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4]劉東杰.高中英語課堂口試的評價標準及多面Rasch模型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3(6):10-15.
[5]楊子君.口語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1):23.
[6]劉濼新.小學生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的行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