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觀察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在NICU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將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60名護理實習生分為兩組,30名護生進入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法進行帶教,30名護生進入試驗組應用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進行教學。兩組護生的帶教時間均為1個月,帶教結束后進行出科考試、護生的職業認同感,教學滿意度測評。護生的一般資料和評價指標數據均使用SPSS 26.0進行統計學檢驗,根據檢驗結果進行組間差異分析和討論。結果:試驗組的操作與理論成績、職業認同感、教學滿意度測評均優于對照組(P lt;0.05)。結論: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對提高NICU護理實習生理論與操作成績具有顯著成效,同時可提高職業認同感、護生對臨床護理教學的滿意度。
關鍵詞:新生兒重癥監護科,Peplau,模塊化教學,護理實習,帶教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4.055
護生是未來護理事業的主力軍,然而從學校到臨床的突然轉化,經常使護生會感到束手無策[1],且護生畢業后離理職率高,導致護理人才流失嚴重[2]。新生兒重癥監護科(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病種多,且新生兒癥狀常不典型、經常累及多個系統[3-5],再加上新生兒護理專業的細化,對護理專業素質要求比較高。如何激發護生興趣,促使護生更好地掌握新生兒護理知識與操作技能,提高溝通能力與臨床綜合能力,是新生兒科護理實踐教學的重點。護生實踐期間更是促進護生向護士順利轉變的“黃金時期”[6]。
Peplau人際關系模式定義護理是“一種使人成熟的力量和教育工具”[7-8]。該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國際護理教育及護理實踐中,其將人與人之間互動過程分為認識期、確認期、進展期、解決期4個階段,該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國際護理教育及護理實踐中,理論的核心是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在臨床護理帶教中應用Peplau 理論能促進師生關系的建立,達到雙贏效應。模塊化教學是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側重培養崗位工作勝任能力。本研究將Peplau 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運用到NICU護生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NICU實習的護生為研究對象,入選護生共60名并錄入電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男生7名,女生23名,年齡范圍為19~21歲,平均年齡(19.06±0.61)歲,本科學歷10名,專科學歷20名。試驗組男生8名,女生22名,年齡范圍為19~23歲,平均年齡(18.94±0.80)歲,本科學歷11名,專科學歷19名。兩組護生的性別、年齡、學歷進行統計分析,均為P gt;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方法。按照第7版《兒科護理學》中的第七章新生兒護理教材大綱先進行2天的理論授課,然后跟帶教老師進行床邊實踐,出科時進行理論與操作考核;試驗組按新構建的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如下:
將護生在N ICU實習期間分為4個階段,即認識期(第1~3天)、確認期(第4~8天)、進展期(第8~29天)、解決期(出科時)。分別在四階段運用模塊化教學法進行臨床帶教。
第一階段(認識期)。這一階段主要向護生介紹科室環境,相互認識,確立師徒關系,通過講授法和視頻教學法進行新生兒科人文素養的培訓并介紹實習期間的整體教學內容。
第二階段(確認期)。將新生兒科教學內容按教學大綱分為呼吸、循環、消化、神經系統四大模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四天的理論教學,完成理論學習后要求每位護生用回授法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
第三階段(進展期)。護生跟隨老師進行臨床實踐、落實每一項理論知識和操作,老師隨時指導,完成一篇實訓報告,并反饋式交流。
第四階段(解決期)。護生完成教學和實踐內容的學習,出科前由護士長組織總結歡送會,每位護生分享自己感悟,評學評教,并鼓勵護生對教學計劃和內容等提出意見。
1.3 評價指標
1.3.1 出科考核成績
采取理論與技能操作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試試卷從科室出科考試題庫中隨機抽取,操作考試按照護生實習量化考核手冊中的要求進行考核,總分100分。
1.3.2 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采用第二軍醫大學劉玲設計編制的量表[9]。該量表包括職業認知評價、職業社會支持、職業社交技巧、職業挫折應對、職業自我反思5個維度30個條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計1~5分。分數越高,提示護士的職業認同水平越高。
1.3.3 教學滿意度
護生的教學滿意度參照李克特5級評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2分表示部分不滿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基本滿意,5分表示非常滿意。統計兩組護生的總滿意率,總滿意率的計算公式為﹝(基本滿意人數+非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質量控制
組建教學小組,科室教學專干任組長,有帶教資質的教師為組員。帶教教師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在本科室工作≥5年。統一培訓帶教內容,考核后方可進行帶教。此外,為保證研究數據客觀有效,負責出科考試的老師不進行實習帶教。
1.5 統計學分析
護生的性別、學歷、教學滿意度為計數資料,使用SPSS 26.0進行χ2檢驗;護生的年齡、出科考試成績、帶教老師的職業認同感為計量資料,使用SPSS 26.0進行t 檢驗。統計學分析以P 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生出科考試成績
試驗組的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職業認同感
入科前職業認同感各維度評分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科前試驗組職業認同感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教學滿意度情況
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 論
3.1 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可提高護生的學習效率及教學質量
出科考試是了解護生對該科室專業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掌握情況的常用方法,也是評價護生帶教效果的直接指標。在本研究中,筆者將Peplau人際關系理論與模塊教學法相結合,對NICU護理實習帶教具有正面促進作用,與張海霞[10-11]研究相似。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將護生一個月的帶教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式教學更有利于護生對學習的代入感,降低護生的“慌忙感”,再結合新生兒科工作其實類似“大綜合科”。疾病病種包羅萬象,涉及各大系統。因此,將教學內容分為幾大模塊,不僅能夠幫助護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也可以使護生逐步學習和消化每個模塊的內容,從而構建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本教學方法兼具二者優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探索NICU護理實習帶教開托新方法。
3.2 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可提高教學滿意度
教學滿意度是衡量護理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教學滿意度直接反映護生的學習效果及醫院帶教情況,為帶教老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本研究中,試驗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可能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增加,模塊化教學方法更具備科學性和完整性。后期應持續關注教學效果及滿意度,為護生創建更好的實習環境及成長體驗,培養出優秀人才。
3.3 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可提高護生的職業認同感
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培養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護生的入職率[12]。本研究在教學方法中穿插人文素養、敘事醫學知識,鼓勵護生分享感悟,隨時進行反饋式表達,將職業認同感融入專業知識,從傳統的教師單項輸出變為雙向交流,提高護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更好地幫助護生形成良好的護理職業觀,加深對護理行業的熱愛,從而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
4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可提高護生教學效果、滿意度及護生的職業認同感,為護生步入臨床奠定良好基礎,且有利于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認同感,對護理規劃中壯大護理隊伍建設有著積極與長遠的意義。因研究時間短,樣本量有限,有待在今后的護生教學實踐中持續改進本教學模式,提高護生教學質量。
參 考 文 獻
[1]于麗霞,劉建新,李姿.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05,2(4):169-170.
[2]黃晶,王玉靜.1162名護生就業意向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1):135-138.
[3]楊偉康,羅碧云,王嫚.2013-2020年深圳市龍華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3,38(12):2251-2254.
[4]陳飛,吳偉,楊良政,等.2017-2021年某市新生兒死亡評審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3,18(10):168-173.
[5]陳偉,張夢,狄勝利.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新生兒生死判斷34例分析[J].中國法醫學雜志,2023,38(2):121-124+128.
[6]侯天姣,楊紅軍,侯淑肖.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24,21(1):57-61.
[7]林琳,何國平.Peplau人際關系模式在本科護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6(32):3001-3002.
[8]田蓉.基于佩普勞人際關系理論構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模式中飲食管理效果研究[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23.
[9]賀英,唐映丹,陳霜鴻,等.新兵職業認同和焦慮、抑郁、失眠的相關關系變化研究[J].陸軍軍醫大學學報,2023,45(23):2454-2459.
[10]張海霞, 金志麗.喬哈里視窗聯合模塊化教學法在康復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研究[ J ]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3(12):137-138+147.
[11]林秀玲,陳雙.以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法在老年科護生帶教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3(10):107-108.
[12]宋明陽,周蘭姝,魏子恒,等.實習護生留職意愿的潛在剖面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14):27-29.
作者簡介
黃鳳枚,碩士研究生,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新生兒護理、護理教育、護理質量管理。
朱麗輝,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兒科護理、腫瘤護理、衛生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
基金項目:本文受2 0 2 2年湖南省衛健委課題“腫瘤藥物臨床試驗護士藥物素養量表的編制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D202314058012)、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改課題“基于Peplau人際關系理論的模塊教學法在NICU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項目編號:JG2022-015)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