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根本,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核心,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重點,提高高校干部師生思想政治素質是關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目的。在抓手方面,要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管好用好各類課堂,嚴格審核把關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載體,加強校園網絡空間的建設與管理。在方法路徑上,要建立人人參與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共建體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抓總、各單位各負其責、師生全員參與、學校政府社會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注重采取適應時代需要、學校特征和青年特點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教育強國;高校;意識形態陣地;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
DOI:10.15938/j.cnki.iper.2024.03.009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24)03-0063-06
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發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動員令。2023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高校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是美西方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重要領域,也是意識形態斗爭激烈交鋒的重要場所。同時,高校還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建設教育強國中發揮龍頭作用。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基本要求
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2]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必須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幾項基本要求。
第一,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根本。歷史和實踐證明,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是正確且可行的。新時代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我們正在加快建設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堅持黨的領導是其本質特征和鮮明特色。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3]旗幟指引方向,靈魂決定命脈。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和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關乎道路和旗幟,關乎高校培養什么人這個首要問題。建強守好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就必須根植于對馬克思主義這一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的堅持之中。此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分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其中,在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中,明確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4]高校具有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在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更應該堅持“兩個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文化傳承與創新。根本指導思想的定位和根本制度的地位,決定了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不可動搖之根本。
第二,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核心。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高等教育作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于一體的高層次教育類型,在建設教育強國中引領著其他類型教育的建設發展,對支撐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加天然地具有政治屬性。我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方面,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按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高等教育作為上層建筑,其構筑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之上,也就決定了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事業。這兩部法律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國高等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法律依據和實踐要求,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在辦學方向和辦學領導權上不可撼動的核心追求。
第三,全面準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重點。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發揮高等教育在建設教育強國中龍頭作用的重要保證。黨的教育方針能否在各高校得到全面準確地貫徹落實,決定著高等教育能否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決定著高等教育能否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黨中央擘畫的藍圖蓬勃發展,也決定著高校能否成為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當前,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要義,主要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堅持”之中。這是我們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實踐經驗和規律性認識,也是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必須落實的重點任務。只有全面系統、準確無誤地理解領會和貫徹落實“九個堅持”,而不是片面地、零散地、割裂開來地、一知半解地去加以理解和貫徹,我們才能正確把握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從何處來、該往何處去、要建成什么樣子,才能在推動高校的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中有的放矢、突出重點。
第四,提高高校干部師生思想政治素質是關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建設教育強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參與,離不開高校干部師生這一龐大群體。高等教育在建設教育強國乃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具有支撐引領作用。這種支撐引領作用的實現,靠的依然是高校干部師生。意識形態直接影響特定環境內人們的政治立場、思想觀點、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對學校干部師生的思想行為影響甚大。反之,高校干部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鞏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也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毛澤東曾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6],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守牢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提高高校干部師生思想政治素質,是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關鍵所在。只有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指導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高校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引導干部師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貫穿于黨的創新理論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增強干部師生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才能在抵御意識形態滲透和抨擊錯誤思潮的戰場上組織干部師生有理有力地進行頑強斗爭,才能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第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目的。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7]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建設堅不可摧的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是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目的與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自然具有高度一致性。也就是說,加強社會主義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必須聚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牢牢把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的,堅定不移地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二、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
明確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主攻方向在哪里、重要抓手有哪些,對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和主動權極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保證、根本任務、根本目標、重要使命、基本路徑、核心功能和最終目的,為包括高等教育在內的各種類型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準確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提供了根本遵循。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要求,文章認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而言,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各類課堂、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載體,以及校園網絡空間等。
第一,建強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高地。建設教育強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不懈用這一重要思想鑄魂育人。而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正是研究宣傳闡釋這一重要思想的重要陣地。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8]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既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引,也離不開經受科學理論武裝過的人的共同實踐和努力。當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大力支持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我國高校共建設了1 440余所馬克思主義學院。這些學院集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創新成果,以及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素質人才于一體,既是高校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也是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抓手。高校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天然優勢,用足中央和有關部門支持政策,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人才培養質量,組織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大師生,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理化研究、學術化闡釋和大眾化宣講,努力將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為廣大干部師生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高地,為高校建設牢固的意識形態陣地提供堅實支撐。
第二,管好用好各類課堂,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立德樹人基地。建設教育強國,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通過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主渠道,也是高校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批駁各類錯誤思潮的重要途徑,更是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的,在于服務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這就決定了,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征程上,要圍繞教師、教材、教學管理等全要素全流程,抓好課堂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在教師方面,應當加強教師引進的政治把關,強化教師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嚴格執行《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確保教師始終擁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宣傳黨的主張,始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在教材方面,應當加強教材建設,嚴格教材選用程序,強化教材內容的意識形態審核把關,堅決不給“毒教材”流入高校課堂的機會,堅決堵住通過教材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各種漏洞。在教學方面,應當嚴格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管理,特別是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類課堂建設管理,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黨的創新理論,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自覺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觀點,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厘清片面認識、批駁錯誤思潮,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第三,嚴格審核把關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載體,守牢體現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思想文化領地。建設教育強國,要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對于高校而言,除了課堂之外,還有種類繁多的文化活動和文化載體承載著思想交流和意識形態傳播的功能。它們承載著眾多的教育內容和豐富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重要方法手段,理應加強把關,建設好、引導好、使用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七個著力”的重要指示,其中擺在首位的就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同時強調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10]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征程上,必須加強校園各類文化活動和文化載體的嚴格管理和審核把關,確保黨牢牢掌握高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權。一是必須加強各類講座、論壇、報告會主講人和講授內容的事前審查和審批,強化對講授過程的監督管理,對于持有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觀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講人,堅決不允許進入校園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對于某些主講人在講授過程中出現的違背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觀點,要及時叫停、嚴加批駁。二是必須加強對各類文藝演出、文化展覽、文學創作、紀念儀式、重大典禮等活動的指導、審查、把關和監督,確保這類活動在立意、目的、格調、形式等方面均符合主流意識形態要求。三是必須加強各類師生社團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群體性賽事等活動的指導、審查、把關和監督,確保這些活動與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向同行。四是必須加強校園書店、宣傳欄(櫥窗、屏幕)、橫幅、展板、宣傳品等文化載體的審核把關和監督檢查,堅決阻斷意識形態滲透的渠道。五是必須加強對圖書館、校史館、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場所的建設指導和審查把關,確保這些重要文化場所的建設、運行和文化傳播,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彰顯中國精神,符合建設文化強國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要求。
第四,加強校園網絡空間的建設與管理,搶占影響主流意識形態的輿論宣傳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指出,回答好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要提高網絡育人能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要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網絡已經成為當今高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載體和工具,也成為了輿論宣傳的重要渠道和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問題值得高度重視。網絡已是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掌握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11]對于當今中國高校而言,青年學生是網絡原住民,也是西方敵對勢力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競相爭奪的重點對象。因此,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網絡這塊主陣地必須牢牢抓住、建強管好、用到實處。一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新形勢,加強校園網絡系統建設,建強校園網絡輿論宣傳工作隊伍,強化網絡宣傳內容供給,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搶占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讓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校園網絡空間。二是注重提升廣大干部師生網絡素養,引導廣大師生增強網絡信息甄別、篩選、使用能力,規范自媒體平臺使用和信息發布,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清朗、文明的校園網絡空間。三是加強校園網絡安全建設,完善網絡安全硬件設施,定期升級加固網絡安全防護軟件,加強網絡安全法規宣傳教育,普及網絡安全相關知識,規范網絡安全管理,教育引導師生掌握網絡安全防護知識、提升安全防范意識,自覺抵御敵對勢力拉攏和意識形態滲透。四是提升高校領導干部用網管網治網水平,增強領導干部網上群眾工作能力,提高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和輿情應對處置能力,增強開展網上輿論斗爭意識,提升斗爭能力和斗爭藝術,切實組織領導全校師生做好抵御防范網上攻擊滲透工作。五是強化網絡綜合治理,加強高校與網信、公安、互聯網企業、新聞媒體等單位的溝通與合作,加強不良網絡輿情的協同處置,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和正面宣傳,共同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三、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方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5·29”重要講話中強調,建設教育強國,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場域。在當下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守正創新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新時代加強社會主義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維護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需要圍繞基本要求、用好重要抓手,在完善體制、健全機制和改進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建立人人參與的共建體制。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關乎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的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2]在當今中國,黨的前途命運和國家長治久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因此,意識形態工作關系每一個人,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也需要人人參與。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既是敵對勢力加緊滲透的領域,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生力軍。社會主義高校的每一名教職員工,都應該對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社會主義高校培養的每一個青年學生,都應該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積極建設者和堅定維護者。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必須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和貫徹“四為服務”方針的戰略高度,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師生增強政治責任感,充分認識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性。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干部師生頭腦,引導每一名干部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學習掌握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自覺增強意識形態風險防范意識和斗爭精神,自覺參與學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勇敢地同各類錯誤的社會思潮和政治觀點劃清界限并進行堅決的斗爭,形成人人參與、共同筑牢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共建體制。
第二,健全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建設教育強國,需要社會各界緊密合作、同向發力、久久為功。要做好涉及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的意識形態工作,保證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不出問題,同樣離不開高校內部各級組織和單位部門的協同配合與團結協作,更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有關機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意識形態斗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必須增強斗爭本領、講究斗爭藝術。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征程上,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必須健全工作機制、整合各類資源、增強工作合力。高校黨委要牢牢掌握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決扛起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堅持和加強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統一領導。高校黨委宣傳部是學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主管部門,要自覺擔負起學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職能責任,加強全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統籌協調,強化對學校各單位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業務指導,發揮審核把關和監督檢查職責,定期對線上線下意識形態陣地進行巡查,認真做好意識形態風險預防預警、輿情應對和應急處置工作。高校各部門各單位黨組織要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負其責、嚴管所轄,主動建設好、維護好本單位本部門的意識形態陣地,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自覺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捍衛者。高校承擔五大功能,與社會各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特別是網絡的快速發展、意識形態滲透的日益加劇和意識形態工作日益復雜敏感,使得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網絡綜合治理和復雜網絡輿情的處置方面,高校必須與政府的網信、公安等部門和社會有關新聞媒體、企業或群體加強協同配合、增強工作聯動,打好綜合處置組合拳。總之,要在學校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健全宣傳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單位各負責其、師生人人參與、學校政府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切實增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整體效能。
第三,創新適應需求的方式方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鑒,必須堅持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到守正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且嚴肅的工作。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談到意識形態工作,要么認為離自己很遠、置若罔聞,要么談虎色變、不敢觸碰。然而,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傳授,就屬于意識形態工作范疇,建設教育強國必須直面意識形態斗爭。正處于教育強國建設征程上的新時代中國高校青年師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探索勁頭足、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較強。加強對他們的意識形態教育引導,必須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之正,創意識形態工作方式方法之新。因此,在強化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方面,更要注重結合時代需要、學校特征和青年特點加強方式方法創新,以廣大干部師生能夠接受、愿意參與的方式共同做好相關工作。首先,要堅持效果導向,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宣傳闡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主張和黨的理論是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遵循。高校要充分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優勢、資源優勢,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的學術化研究、學理化闡釋,結合學校辦學歷史、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用好用足各種宣傳媒介和載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的大眾化傳播,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廣大師生愿意學、能夠學、學得進去、悟得透徹、用得恰當的科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其次,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強課堂主渠道建設。既要按照時代要求,將主流意識形態觀點融入傳統課堂,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答學生思想之惑,教會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系統化的科學知識;又要尊重青年學生特點、結合學校特色,舉辦格調高雅的第二課堂文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在體驗與實踐中充分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進而自覺參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最后,要堅持目標導向,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以牢牢掌握黨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主動權和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為目標,加強人員、經費及軟硬件設施建設投入,創新網絡宣傳話語體系,以當代青年學生和廣大教師認可度高、參與性強、互動性好的形式和方法,加強網絡宣傳思想文化內容供給,打好網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主動仗。
參考文獻
[1][10] 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2023-10-09(1).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 2022-10-26(1).
[3]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187.
[4]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 2019-11-06 (1).
[5]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1).
[6]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7] 習近平.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求是,2023(18):6.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9]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03.
[11]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2.
[1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85.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