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測試是檢測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標尺,也是落實“健康第一”核心理念的重要表現。初中體質測試項目缺乏游戲性,因此,加強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構建、開發、實施,既有利于豐富、補充體育課程教學,又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校本課程中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強身健體、全面發展。
一、挖掘傳統體育資源,開發體育校本課程
一方面,傳統體育資源立足于本土,不僅是對本地體育特色項目的傳承與推廣,而且也是學生從小就接觸的體育形式,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傳統體育資源在伴隨著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學生更易于接受,且更富有趣味性。
初中體育校本課程要立足于傳統體育資源,并通過理論化、實踐化、系統化的歸納總結之后,逐步形成學生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有利于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如在廣東地區的舞獅、舞龍等傳統體育項目,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挖掘其體育文化內涵與體育運動技能,在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注入系統的理論融合之后,就可以開發成為初中體育校本課程,并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使之更好地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服務。
二、融入學校體育課程,豐富體測項目趣味
初中體育校本課程不僅要突出其校本特征,更要注重內容與課程的融合,即與體育課程相融合,以更好地豐富體質測試項目的趣味性。體質測試項目的編排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如引體向上。這時可以將廣東醒獅的“采青”環節融入體育課程中,即把競技性與技能性訓練融為一體,使技能性訓練充滿競爭性與趣味性。
但需要特別注意兩點:第一,要找準體測項目與校本課程的融合點或契合點,使校本課程更易于導入到體育課程中。第二,要注重趣味性與實效性相融合,不能為了趣味而犧牲實效。趣味性固然重要,但實效性也必須保障,這也是體育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中,要注入理論性、系統性的原因之一。
三、增強學生體質發展,有效實施校本課程
(一)以體育社團活動的形式,開展學校體育校本課程。體育社團活動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重要路徑。體育校本課程是基于學生興趣、文化認同或理解等層面,引導學生更好地發展體質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體育社團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開展相應的活動,不僅會受到體育社團管理制度的約束,而且還會在體育社團成員的影響下,更好地學習與訓練,從而切實保障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
(二)以課堂教學滲透的形式,將校本課程與體育課堂相聯系。由于初中體育校本課程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同時又兼顧了體質訓練、運動能力訓練等方面的內容,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其與課堂教學內容的聯系性,將校本課程的內容滲透其中,形成課內與課外相聯系,校本課程與體育課程相融合的教學,以保障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立足體質測試標準要求,科學評價校本課程
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評價也應立足于體質測試標準的有關要求,通過科學設計相應的標準,將過程性、發展性、終結性等指標融入其中,才能實現校本課程與體質測試評價相結合的局面,更好地促進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引導學生在強身健體中走向全面發展。
如在校本武術課程的套路評價中,考核的關注點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學生動作的標準性。動作的標準性檢測可以發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學生在力量、動作協調性或者說靈敏性方面的水平。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標準,對學生進行客觀而科學地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二是學生動作的連貫性。動作的連貫性評價基于學生對武術套路編排的理解,也可以說是發力規律的掌握與運用,其與學生的思維發展、心智水平密切聯系,也可以從中觀察到學生身心健康的水平。其三是學生動作的整體協調性,包括了肢體在動作過程中的協調性。這一標準評價了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的發展,是學生過程性與發展性評價的結合,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責任編輯" 李少杰